基本信息
书名:亲密:进入亲密关系的20种方法
定价:30.00元
作者:(英)杰克斯 ,蔡松益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5391388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相爱有妙招,亲密无间道! ◎爱情36计,计计深藏人际关系的智慧。本书为你找出亲密相处的奥妙,向你细数许多为人忽略却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圆融甜蜜的相处之道,让你甜美地进入亲密关系,突围快乐的生活,拥有美满的人生。 ◎本书的核心是一段为两人关系特别设计的课程,其中包含的十个精明策略,让你轻松掌控爱情的遥控器,相爱得甜甜蜜蜜。它适合于情感中任何阶段的人阅读,不管是否初恋,都可以让你把爱情带到一个更亲密的全新境界。
内容提要
一本有关觉知、爱与情感创造的指南。人们可以透过亲密学习、相互探索,碰触到灵魂深切的渴求。本书向你细数许多为人忽略却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圆融甜蜜的相处之道,让你甜美地进入亲密关系,突围快乐的生活,拥有美满的人生。
目录
前言
爱的进行式
章 爱情的食谱
相爱
激情
亲密
练习1 你们有多亲密?
承诺
信赖
同理心
练习2 穿越水晶窗
真诚
练习3 摘下面具
和善
练习4 神秘礼物
尊重
安详
练习5 安详时刻
第二章 爱情有什么道理
关于性爱
享受现在
练习6专注于眼前这一刻
价值观的矫正镜
跳出性别的陷阱
练习
向传统性别模式挑战
扩大自己的兴趣领域
性格 —— 你的识别证
共同努力的责任
如天气般善变的情绪
解读肢体语言
控制自己的愤怒
嫉妒是一种能量
克服恐惧
美满的家
重新思考自我需求
练习8 决定目标
第三章 维持亲密的秘密
进入亲密关系
秘密一 身体的接触
练习9
为爱“吸”入生命力
秘密二 欣赏对方
练习10 节制抱怨
秘密三 怜悯之心
练习11 唤醒温柔的心
秘密四 诚实为上
练习12 吐真言
秘密五 对话与倾听
练习13为对方设身处地
练习14混乱中的心灵地图
秘密六 寻找共同的愿景
练习15 梦想之书的魔力
秘密七 时间管理
练习16 真心时刻
秘密八 自由
练习17 弹性挑战
秘密九 玩乐
练习18 玩乐日
秘密十 惊喜
练习19 皇室之夜
第四章 生活在爱中
家庭
练习20 关系树
小孩
朋友
同事
后 记
新的方向何去何从?
作者介绍
玛丽?杰克斯? Mary Jaksch是一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十多年来致力于协助更多人拥有圆满幸福的人际关系。她是“春福人际关系训练课程”(Wellspring)的创办人,也有教授禅坐及静修的丰富经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跟你促膝长谈,没有一点学究气,却又充满了深邃的智慧。它成功地避开了所有陈腐的隐喻和俗套的比喻,而是用非常现代、贴合当下生活节奏的案例来阐述古老的人类情感主题。比如,书中关于“共同叙事”的构建,它强调了伴侣双方如何一起“编辑”彼此的故事,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的意义系统,这一点我从未在其他地方读到过如此透彻的阐述。我感觉自己过去在和人交流时,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很少去留意我们共同构建的“对话场域”是否稳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亲密关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共享多少个“我们自己创造的词汇和理解”。它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缓慢沉思,时而节奏加快,带着你快速进入下一个思考的层次,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并且读完后立刻想找个人分享其中的某个观点。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用操作指南的人,很多哲学层面的探讨对我来说过于抽象,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哲学思辨完美地落地成了可操作的步骤。它没有给我一张僵硬的“关系检查清单”,而是提供了一系列思维工具箱,让我自己去构建适用于我独特关系的解决方案。例如,关于如何处理“预期管理”的部分,它详细地拆解了“我的期待”和“我的表达”之间的鸿沟,并且给出了从身体语言到书面沟通的多种尝试性练习。这种注重“动词”而非“名词”的写作方式,是这本书最让我推崇的一点。它不是告诉你“你需要爱”,而是告诉你“去如何行动以培育爱”。这种行动导向,让我这个习惯于分析而非实践的人,都开始愿意去尝试书中提出的那些需要勇气和练习的小实验。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的、似乎遥不可及的“亲密目标”,分解成了每天都能实践的小小进步,让建立深度连接不再是压力,而变成了一种可以掌控的技能培养过程。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落入传统两性关系书籍那种说教式的窠臼,而是以一种非常实用的方式,为我们剖析了人与人之间建立深度联结的复杂艺术。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亲密”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它不仅仅关乎浪漫伴侣,更是一种对自我坦诚和对他者接纳的综合能力。书中那些案例分析,每一个都像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截取出来的片段,真实得让人心头一紧,却又在字里行间找到了破解困境的线索。尤其是关于“脆弱性”的探讨,作者没有把它描绘成一种弱点,反而将其视为通往真正连接的桥梁,这颠覆了我过去对建立安全感的固有认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人际交往中的那些微妙的拉扯、不安全感以及误解,都有了更清晰的视角去审视,仿佛拿到了一份高质量的“人际交往说明书”,虽然内容繁杂,但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不像有些书那样读起来云里雾里,让人抓不住重点。它更像是一场深入的自我对话,促使我去思考,我真的愿意为了更深的联结,付出多少真实的自我。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力,在于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亲密关系中那些隐藏的“暗流涌动”。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籍那样,把亲密关系美化成一个乌托邦,而是勇敢地直面了冲突、失望和“习得性无助”的存在。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依恋模式”的解析,那些童年阴影是如何在成年后的爱情中反复上演的剧本,被作者描述得入木三分,仿佛作者在我身后默默观察了我的人生二十年。每当我读到一个关于“逃避型依恋”如何破坏稳定关系的描述时,都会感到一阵寒意——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没有止步于诊断,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去“重写”这些潜意识的脚本。这种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实践的过渡,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没有生硬的转折感。读完之后,我对待伴侣的某些“不合理”行为,不再是简单地指责或逃避,而是会下意识地去探究背后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老生常谈的情感指导手册,翻开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且富有洞察力,完全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多沟通、多倾听”的陈词滥调。它更像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的入门读物,但又包裹在日常叙事的温柔外衣之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边界感”的深入剖析,作者没有简单地强调“保持距离”,而是精妙地阐述了健康边界如何成为滋养亲密关系的沃土。那种描述两个人如何在一个空间里,既能保持独立呼吸的节奏,又能共享同一个世界观的段落,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一直在努力平衡自己的付出和索取,总觉得在关系中不是“给太多”就是“要太少”,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平衡模型,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亲密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定的配比。这不仅仅是教会我如何“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那样做”会有那样的效果,它的理论根基非常扎实,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