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 9787030490629

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 978703049062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鎮波,黃英來,楊揚 著
圖書標籤:
  • 聲學
  • 木材振動
  • 民族樂器
  • 共鳴闆
  • 聲學品質
  • 材料科學
  • 樂器製造
  • 振動分析
  • 物理學
  • 音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90629
商品編碼:2962488776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

定價:68.00元

售價:64.6元,便宜3.4元,摺扣95

作者:劉鎮波,黃英來,楊揚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030490629

字數

頁碼:17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木材作為製作樂器共鳴闆的一種重要材料,其振動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瞭樂器的聲學品質。《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作者在研究共鳴闆用木材的構造特徵及化學組分對其振動特性影響的基礎上,用基於統計方法的紋理圖像進行選材並由樂器生産企業加工得倒琵琶、月琴、阮及二鬍4種典型民族樂器的共鳴麵闆、樂器共鳴構件(共鳴箱)以及相應樂器産品,通過對共鳴麵闆、樂器共鳴構件及樂器實際産品中的共鳴箱三個階段聲學性能的檢測與分析,對終樂器産品的聲學品質進行瞭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得齣共鳴麵闆用材的選材方法及共鳴麵闆振動性能的評價方法《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可供從事木材科學、樂器學、樂器製造、樂器聲學品質評價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高、中等專業院校師生使用與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前言
第0章 緒論
0.1 木材聲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0.2 木材的聲學振動特性及性能評價
0.3 樂器共鳴闆用木材的聲學振動特性研究進展
0.4 本書的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章 共振闆用木材振動性能的測定及比較
1.1 木材聲學振動特性的測定
1.2 泡桐木材振動性能的分析
1.3 雲杉屬木材振動性能的分析
1.4 泡桐木材與雲杉屬木材的振動性能比較
1.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木材生長輪寬度、密度對振動性能的影響
2.1 生長輪寬度、密度的測定
2.2 生長輪寬度與泡桐木材聲學品質之間的關係
2.3 木材生長輪寬度標準差與泡桐木材聲學品質之間的關係
2.4 木材生長輪寬度變異係數與泡桐木材聲學品質之間的關係
2.5 木材密度與泡桐木材聲學品質之問的關係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木材化學組分對聲學振動性能的影響
3.1 木材化學組分的測定
3.2 綜縴維素含量與木材聲學品質之間的關係
3.3 木質素含量與木材聲學品質之間的關係
3.4 苯醇抽提物含量與木材聲學品質之間的關係
3.5 1%NaOH抽提物含量與木材聲學品質之間的關係
3.6 結晶度與木材聲學品質之間的關係
3.7 綜閤比較分析
3.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基於統計方法的紋理圖像共鳴麵闆用材選材方法研究
4.1 紋理及紋理識彆概述
4.2 基於Canny算子的邊緣檢測
4.3 泡桐木材的紋理圖像選材分析
4.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共鳴麵闆用木材的選配方案
5.1 樂器共鳴麵闆用木材基礎數據分析
5.2 樂器共鳴麵闆用木材振動特性綜閤分析
5.3 樂器共鳴闆的拼接方案
5.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樂器共鳴麵闆的聲學性能檢測與分析
6.1 樂器共鳴麵闆聲學振動模態測試與分析
6.2 錶麵波傳播速度檢測與分析
6.3 樂器共鳴麵闆錶麵聲輻射強度檢測
6.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樂器共鳴構件聲學性能檢測與分析
7.1 樂器共鳴構件的製作
7.2 樂器共鳴構件錶麵波傳播速度的檢測與分析
7.3 樂器共鳴構件聲輻射強度的檢測與分析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樂器共鳴箱聲學性能檢測及樂器聲學品質的客觀評價
8.1 樂器調音
8.2 樂器共鳴箱體的麵闆錶麵波傳播速度檢測與分析
8.3 樂器共鳴箱體的聲輻射強度檢測與分析
8.4 樂器聲學品質的客觀評價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樂器聲學品質主觀評價及分析
9.1 主觀評價前的調音
9.2 各種樂器的演奏要求
9.3 樂器聲學品質主觀評價錶
9.4 樂器聲學品質的專傢主觀評價
9.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0章 樂器共鳴體聲學振動性能綜閤分析及客觀評價與選材
10.1 樂器共鳴體各階段錶麵波傳播速度對比
10.2 樂器共鳴體各階段聲輻射強度對比
10.3 樂器共鳴麵闆紋理寬度與振動性能的關係
10.4 共鳴麵闆振動性能與樂器聲學品質之間相關性分析
10.5 素闆指標與樂器聲學品質之間相關性分析及客觀選材方法
10.6 本章小結

1章 結論


音樂與材料的交響:探尋傳統樂器製作中的聲學奧秘 導論:材質、工藝與聲音的永恒對話 自人類文明肇始,音樂便與我們息息相關。從遠古的陶塤到精美的現代鋼琴,樂器不僅是聲音的載體,更是特定文化、曆史與材料科學的結晶。在眾多民族樂器中,木材因其天然的聲學特性和易於加工性,長期占據著核心地位。然而,同一樹種,不同産地、不同處理方式的木材,其振動特性和最終發齣的音色往往大相徑庭。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非《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這一特定主題,而是將視角拓寬至更廣闊的樂器聲學與材料科學交叉領域。我們將聚焦於那些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的傳統樂器,探討其所選用的特種木材,以及工匠們代代相傳的“秘技”如何影響最終的聽覺體驗。本書將側重於對材料選擇、結構設計以及聲學共振機理的綜閤性考察,而非局限於單一的共鳴闆分析。 第一部分:硬木與軟木的聲學哲學——材料選擇的全球視野 民族樂器的聲音基因,首先由其選用的木材決定。不同的木材密度、內部阻尼、楊氏模量以及縴維結構,共同塑造瞭樂器的音色輪廓——是明亮清脆,還是深沉醇厚。 1. 亞洲傳統弦樂器的“骨架”: 在東亞的二鬍、三弦以及南亞的西塔琴等樂器中,木材的選擇極其講究。我們不會僅僅關注共鳴體本身,更會探討用於製作琴杆、弦軸乃至音窗(如二鬍的蟒皮或梧桐木邊框)的特定木材。例如,某些古老的琴杆可能選用經過數十年自然乾燥的黃花梨或紫檀,這些木材的長期陳化過程,極大地改變瞭其內部的微觀結構,降低瞭內摩擦,從而提升瞭聲音的延音和穿透力。本書將詳細對比傳統上用於這些樂器的不同硬木,分析它們在控製高頻泛音和維持基頻穩定度方麵的差異。 2. 歐洲古典木管樂器的“呼吸”: 木管樂器,如單簧管、雙簧管和長笛,對木材的均勻性和抗濕性要求極高。本書將考察非洲黑木(Grenadilla)作為標準材料的地位,探究其高密度和低吸濕性如何賦予這些樂器精準的音準和豐富的音色變化。同時,我們將對比分析曆史上曾被嘗試使用的替代材料,例如楓木或梨木,以及它們在特定曆史時期或地域環境下的應用案例,分析其在溫度和濕度變化下的形變規律及其對樂器音準的連鎖反應。 3. 打擊樂器的“靈魂”:鼓與木琴 打擊樂器對木材的彈性模量要求達到瞭極緻。對於傳統的大鼓(如日本的太鼓或非洲的剛果鼓),鼓胴的木材不僅要承受極大的張力,其自身的壁厚和木紋走嚮更是決定瞭低頻的下潛深度和瞬態響應速度。對於木琴(如馬林巴或非洲木鼓),音闆的材料(如巴西的花梨木)的選擇,決定瞭其音高和衰減特性。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密度和硬度的木材如何影響打擊時能量的傳遞效率,以及如何通過對音闆的厚度梯度進行非綫性的精細修形,以實現特定的音階分布。 第二部分:非均質材料的聲學挑戰——結構與工藝的影響 樂器的聲學錶現,是材料本身與製作工藝的共同産物。即使是同一種木材,不同的加工方式也會産生截然不同的聲學結果。 1. 膠閤與層壓技術的演進: 在現代或半現代的製琴工藝中,膠閤技術扮演瞭關鍵角色。例如,大提琴和提琴的背闆和音闆的製作中,木材的拼闆、膠閤綫的選擇,以及使用的膠閤劑(天然膠或現代樹脂)都會影響整體結構的剛度和阻尼。本書將探討不同膠閤方式對木材各嚮異性帶來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如何體現在樂器的低頻共振模式上。 2. 錶麵處理與“老化”的秘密: 油漆或清漆,這些傳統的錶麵塗層,絕非僅僅是保護層。它們對樂器的聲學特性具有顯著的調製作用。我們將考察不同樹脂基底的油漆(如蟲膠漆或油性漆)在乾燥和固化過程中,如何形成一個薄而堅韌的“殼”,從而改變木材錶麵的有效質量和錶麵聲阻尼。此外,對於一些古老樂器而言,長期的使用和環境的熏陶(“老化”)是無法復製的聲學財富,我們將嘗試通過材料分析方法,探究這種長期變化背後的物理機製。 3. 內部支撐與應力分布: 以吉他或提琴為例,內部的音梁(Bracing)係統是聲學設計的核心秘密之一。音梁的形狀、尺寸、木材的種類以及它們與麵闆的接觸點設計,決定瞭麵闆的振動模式和聲波的輻射效率。本書將詳細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音梁設計的哲學差異——例如,巴洛剋時期提琴的細長音梁與現代吉他的X型音梁,分析它們各自如何優化特定頻率範圍的能量輸齣和音色平衡。 第三部分:跨文化比較聲學——從木材到情感錶達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將材料科學的嚴謹性與音樂錶現的藝術性相結閤。通過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木材的利用差異,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地域性。 我們將考察一些獨特案例,例如,在潮濕的熱帶地區,工匠們如何選用抗黴變和密度適中的木材來製作打擊樂器,以應對環境挑戰;而在乾燥寒冷的地區,如何通過精確的內部濕度控製來維護木材結構的穩定性。這些實踐性的解決方案,本質上是對特定木材振動特性的主動調控。 通過係統地解構這些樂器背後的材料選擇、結構設計和工藝積纍,本書旨在為研究者、製作者和音樂愛好者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理解傳統樂器何以能夠超越時間,發齣永恒而動人的聲響。這不僅是對聲學物理的探索,更是對人類與自然材料和諧共創的贊頌。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樂器愛好者,我總是在思考,為什麼有些樂器聽起來就格外“對味”,而有些則顯得有些“乾澀”?這本書的書名,《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仿佛直接點齣瞭問題的核心。我對“振動特性”這個詞特彆感興趣,它聽起來就有一種物理學的嚴謹感。我猜想,書中可能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圖錶,來展示不同木材在受到外力(比如琴弦的振動)時,它們內部的微觀結構會如何響應,能量又是如何傳遞和放大的。我一直認為,好的樂器不僅僅是材料的堆砌,更是對材料特性的精準把握和巧妙運用。比如,是不是某種木材的延展性好,就能讓聲音更悠長?是不是某種木材的硬度高,就能讓聲音更清晰銳利?還有,書中提到瞭“民族樂器”,這讓我更加期待,因為民族樂器往往曆史悠久,它們的製作工藝和選材理念,可能蘊含著代代相傳的智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這些隱藏在聲音背後的科學原理,讓我這個聽者,也能對那些觸動心靈的鏇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帶有一種科學與藝術的結閤感。《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我一直對民族樂器情有獨鍾,它們身上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它們獨特的聲音,更是讓人著迷。然而,我始終覺得,對於樂器聲音的成因,我瞭解的還不夠深入。這本書從“木材的振動特性”入手,似乎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我想象著,書中可能包含大量的聲學實驗數據,以及對不同木材物理性質的詳細分析,比如密度、硬度、聲速、阻尼等,這些都可能直接影響到樂器的發聲效果。我尤其好奇,它會如何解釋“共鳴闆”在樂器聲學品質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民族樂器對共鳴闆木材的選擇和處理有何講究。是否某些木材天生就適閤發齣悠揚的泛音,而另一些則能提供更強勁的基音?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專業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賞民族樂器那獨特而迷人的聲音。

評分

最近偶然翻到這本《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書名就足夠吸引我瞭。我一直對樂器,尤其是民族樂器,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些古樸的木質樂器,在指尖的撥動下,能發齣如此動人心魄的聲音,背後一定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奧秘。這本書從“木材的振動特性”這個角度切入,聽起來就非常有科學性,又非常具體。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古琴的溫潤、古箏的清越、琵琶的珠圓玉潤,還有二鬍那婉轉纏綿的訴說。這些聲音,它們的獨特性,是否就源於它們所使用的木材,以及這些木材獨特的振動方式?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解析不同木材的密度、紋理、彈性模量等等,以及這些物理特性如何轉化為我們聽到的音色、音量、延音和泛音?尤其是“共鳴闆”,作為樂器發聲的關鍵部分,木材的選擇和處理想必是至關重要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老工匠一樣,嚮我娓娓道來,如何通過對木材特性的深入瞭解,去雕琢齣能夠傳遞情感、承載文化的民族樂器。它不隻是關於科學的分析,更是關於藝術的傳承。

評分

說實話,我買過不少關於樂器的書,但很多都偏嚮於曆史介紹或者演奏技巧,內容相對“軟”。這本《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光看書名,就透齣一股“硬核”的氣息。我很好奇,這本書到底能有多“硬核”。它會不會像一本材料科學的教材,從分子結構、晶格振動這些層麵去分析木材?又或者,它會不會用一些復雜的聲學模型和數學公式,來量化木材的聲學錶現?我不太懂物理,但對於那些能夠解釋“為什麼”的知識,我總是充滿好奇。想想看,一塊普通的木頭,經過工匠之手,再經過科學的分析,就能變成能夠發齣天籟之音的樂器,這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尤其想知道,書中對於“共鳴闆”的論述會多麼深入,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樂器的“靈魂”。是不是不同的民族樂器,對共鳴闆的木材特性有截然不同的要求?這本書是否能解答我多年來的疑惑,為何一把古箏的音色會如此豐富,而一把揚琴又會如此明亮?

評分

當我看到《共鳴闆用木材的振動特性與民族樂器的聲學品質》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立刻聯想到我小時候第一次聽到二鬍的聲音。那種略帶滄桑又飽含深情的音色,至今讓我難以忘懷。這本書從“木材的振動特性”這個角度切入,讓我覺得非常新穎。我一直以為,樂器的聲音主要來自於演奏者的技巧,但這本書似乎在告訴我,樂器本身,它的材質,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種類的木材,比如常用的鬆木、杉木、紫檀、花梨木等等,它們各自的聲學特性有何不同?它們又分彆適閤製作哪些民族樂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木材的世界,瞭解它們是如何“發聲”的,又如何影響著我們所熟悉的那些民族樂器,如古箏、琵琶、笛子,甚至是一些我可能不太瞭解的樂器。它是否會解釋,為什麼有些樂器的聲音聽起來渾厚,有些則清脆?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樂器製作大師,為我揭示那些藏在聲音背後的秘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