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经学教科书
定价:39.00元
售价:28.5元,便宜10.5元,折扣73
作者:刘师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02498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经学教科书》分两册,册总论中国经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过程,其内容为:课至第二课为经学总述、“经”字之定义,第三课至第八课论孔子以前之《六经》、孔子定《六经》、孔子弟子之传经及尊崇《六经》之原因,第九课至十五课论两汉经学及传授,第十六课至二十四课论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及传授,第二十五课至二十九课论宋、元、明经学及传授,第三十课至三十六课论清代经学及传授。第二册为《易》学专论,其内容为:课至第七课论《易》之名称、作用、阅读方法、卦名释义等,第八课至二十一课释彖辞、爻辞、象、传、筮法、互体、卦变及比例,第二十二课至三十三课论《易》与文字、数学、科学、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礼典之间的关系,第三十四课至三十六课释《易》之文词与音韵。
刘师培,是江苏仪征人,1902年中举,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最近在研究古代文献,尤其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儒家经典,简直是寸步难行。市面上的注释本很多,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堆砌着我不懂的术语,要么就是过于“白话”,把原文的精髓都给稀释了。直到我翻开了这本,简直是如获至宝。它的讲解方式非常贴合初学者的思维习惯,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灌输,而是真正能引导你去思考文本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脉络。举个例子,它对“仁”这个概念的阐释,不像其他书那样只是罗列孔子在不同篇章中的说法,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递进体系,让我能理解孔子思想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的。更让我赞赏的是,它在介绍不同学派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差异时,没有采取简单的对立描述,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历史事件作为佐证,让抽象的义理变得鲜活起来,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简直是学习路径上的最佳向导。
评分我给这本书打这么高的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对“如何治学”这件事本身的探讨。在介绍完具体的经义之后,它还专门辟出篇幅,讨论了历代学者在阐释这些经典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论,这在一般的入门读物中是极为少见的。它没有回避学术史上的争论,而是坦诚地将这些争论呈现出来,并分析了每种方法论的优劣。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未来能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学什么”,更是“该怎么学”。书中对于文献考据的严谨态度也令人钦佩,每一个关键概念的提出,都有坚实的出处作为支撑,让人在阅读时信心倍增,不会产生任何“道听途说”的疑虑。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趣味的典范之作,值得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人收藏和细读。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查漏补缺”的心态,毕竟我对古代的经学体系了解得比较零碎,一直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脉络的入门读物。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一部一章”的死板划分,而是根据核心概念的功能性来组织内容,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比如,它将不同经典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而不是孤立地讲解,这种跨越式的梳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此外,书中的一些引文和注释非常精准,能够清晰地指出所引用的出处,这对于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试着将书中的某个观点去印证一些相关的历史人物传记,发现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是多么的坚实和可靠,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把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教科书”这三个字是抱有一定程度的警惕的,因为很多所谓的教科书读起来就像是官方的、僵硬的宣言,缺乏生命力。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偏见。它的语言风格是那么的富有感染力,仿佛作者就在你耳边循循善诱,用现代人能理解的方式,将那些被时间蒙尘的智慧重新擦亮。尤其是在讨论“中庸之道”的段落,没有陷入那种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从实际操作层面,分析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保持恰当的平衡。作者引用了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这些案例的选择非常考究,既有政治决策层面的,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叙事策略,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哲学思想变得触手可及。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古代智者的深度对话,而不是单向的信息输入。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与古籍打交道的“老书虫”,我对工具书的要求向来是极高的,它不仅要准确,更要有独特的洞察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对传统经典的掌握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行文却保持着一种克制的优雅。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度解读或迎合当代思潮,而是忠实地呈现了经典的原始面貌和核心要义。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于礼仪规范的探讨部分,很多地方是传统教材会直接略过或者一笔带过的细节,但这本书却将这些细节置于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构建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让人茅塞顿开。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使得即便是对经典有所涉猎的人,也能从中发现新的视角。它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的触感和墨色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的尊重,让人愿意沉下心来,长时间地沉浸其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