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国大学128丛书-心理极限状态
定价:25.60元
作者:帕特里克·沙里耶, 阿斯特丽·伊尔什莱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2011164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出版的*本对极限状态进行研究的西方著作。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充分考虑到极限状态概念的复杂性,对这一心理学中有关精神病学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和探讨,力求将围绕这一病理事实产生不同论断的理论依据,并将这些联系起来。
内容提要
病理学方法,不在于解释病理事实,而在于借助病理事实,达到解释正常事实的目的。借助病理事实,会发现患者的一些思维和行为过程,通过这些过程的差异和缺陷,揭露出,到底是什么,导致某些心理进程的反常,而非思维和行为的反常。这种理念会导致距离被取消,或者说界限被取消,从而促进建立一种心理动力学的连续性,到那时,精神疾病就会非常接近心理稳定常数,而后者常被当作心理很健康的特征。
因此,极限状态占据了一片变化不定的领域,后者成为其构成的本质内容。它引发了激烈的论战,其中的一种激进的科学观点,过分追究极限状态到底存不存在,以反对某种非定位的观点。换句话说,一些人在发明一些极限或是一种对疾病分类控制的同时,另一些人更加关注具有“转疾病分类”特点的突出个体,其冲动的性格、焦虑、抑郁等表现(奇怪的是,这些也都是极限状态的明显指标),是典型的特征。
目录
章 极限状态的历史范畴门
1.极限状态与精神病学门
1.1 精神分裂症:用以理解极限状态的精神病学范例
1.2 极限状态在精神病学中表现的行为及思维方式
1.3 精神病学与极限状态:发展现状
2.极限状态与精神分析法
2.1 弗洛伊德……位于界限之间
2.2 后弗洛伊德派
第二章 极限状态的认识论范畴
1.我们从哪里谈起?
1.1 精神病理学中的结构概念门
1.2 不同状态下的心理结构:健康状态及患病状态
1.3 心理结构及其诊断:因果关系的关键
2.我们在谈论哪些“极限状态”
2.1 作为精神病理学稳定实体的极限状态:结构、组织、布局
2.2 极限状态是对社会人类学发生转变的隐喻……拉康派的观点
2.3 极限状态作为传统分析治疗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衍生物
第三章 流行病学,病原学及评估方法
1.TLP的流行病学
2.TLP的病原学
2.1 父母精神病理所造成的影响
2.2 依恋过程的错乱
2.3 被忽视与被欺辱:造成重大创伤
3.TLP诊断的有效性、准确性、敏感性
4.TLP的评估方法
第四章 极限状态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精神分析研究方法
1.依据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系统看待极限状态的遗传学表象
1.1 神经官能症系统的起源
1.2 精神病系统的起源
1.3 极限状态系统的起源
2.极限状态的心理系统、动力学和数据统计表现
2.1 心理机能的空间结构
2.2 焦虑的本质、它与客体的关系
2.3 心理防卫机制
3.评估极限状态的心理动力学方法
3.1 主题统觉测试(TAT)
3.2 罗夏氏墨迹测验
第五章 极限状态的临床表现以及推论的弊害
1.推论的弊害
2.极限状态中的控制与依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作者帕特里克?沙里耶和阿斯特丽?伊尔什莱曼—安布罗西是法国的心理学家,有多部专著及论文发表。
王金涛,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法语教师。期间,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被国家汉办公派至法国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目前在法国攻读博士学位。
文摘
序言
翻了几页,感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不一样,不像那种市面上随处可见的科普读物,也不是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教授,在与你进行一场深入浅出的对话,用一种既严谨又充满启发性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娓娓道来。序言部分就点明了“心理极限状态”这个概念的广阔性和重要性,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正常”心理状态,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隐藏着更为复杂和令人惊叹的心理世界。作者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案例和理论模型,但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没有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去质疑,鼓励我们主动去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这本书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心理学的认知。我之前对心理学的一些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这本书则把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让我看到了心理学更深邃、更广阔的领域。它的行文逻辑清晰,章节的过渡也很自然,读起来不会感到跳跃或者突兀,仿佛是在一步步地引领你走进一个未知的心理领域。
评分我刚刚读完关于“精神韧性与危机应对”的章节,感觉心潮澎湃。这本书真的不只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驾驭我们内心世界的“生存指南”。作者并没有回避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但同时又强调了人类强大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我一直对那些在逆境中崛起的人物故事很感兴趣,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来理解他们的成功。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极限状态”并非绝境,而是一个可能激发潜能的契机。我非常欣赏书中提出的关于“积极重构”和“意义寻找”的理念,这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更是切实可行的心理调适方法。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增长知识,更是在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让我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有了更积极的预期,也让我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也能找到前进的方向。我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将书中的一些理念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和乐观。
评分刚收到这本书,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拆开,包装得很严实,看得出出版社是很用心的。书的封面设计很独特,有点神秘感,让人一眼就想知道里面到底讲了什么。我平时就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比较“硬核”或者说比较少为人知的领域。这套“法国大学128丛书”的名字就很有吸引力,听起来就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我尤其好奇“心理极限状态”这个主题,感觉会揭示一些我们平时难以想象的心理活动或者人类的潜能。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催眠的书,里面提到了一些关于意识边界的讨论,所以看到这个书名,立刻就觉得它可能跟我正在阅读的内容有某种联系,或者能够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而且,天津人民出版社我一直觉得是一家很有品位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质量普遍很高,内容也比较有深度,所以对这本也不例外。我个人喜欢那种能够挑战认知,打开新视角的作品,希望这本书不会让我失望。封面上的字体和色彩搭配也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浮夸,又带有专业和学术的气息,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学术读物,而不是一本快餐式的畅销书。我甚至在想,里面的内容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心理,或者是在极端环境下人类的应激反应,又或者是精神病学中的一些极端案例分析。总之,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还在研究书中关于“心理边界”的章节,这部分内容简直太精彩了!它详细阐述了在不同维度上,人类心理所能承受的压力、挑战和变化。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能在极端环境下保持冷静,甚至发挥出超乎寻常的能力,而有些人则会瞬间崩溃。这本书似乎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作者通过分析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心理学实验,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心理的韧性和脆弱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射,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认知失调”和“非理性信念”的探讨,这让我对自己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反思。总觉得,这本书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需要反复品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印证的书。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和理解人性的全新视角,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也更加 empathetic 地去理解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我甚至开始尝试书中所提到的一些简单练习,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
评分读到关于“意识阈值”的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平常意识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而潜意识的力量,或者说那些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心理活动,竟然能够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书中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梦境分析、无意识错误(slips of the tongue)等等,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一种对人类自身复杂性的深刻洞察。我一直对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很感兴趣,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角色,甚至能够预测他们的行为,因为我知道了背后隐藏的心理动因。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层层剥茧,引导你一步步地去发现和理解。这让我感到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研究,看看书中还会带给我哪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