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平安中国的浙江实践
定价:50.00元
售价:32.5元,便宜17.5元,折扣65
作者:马以,谢小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213079665
字数:
页码:3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7年是建设平安浙江的3个年头。在平安金鼎产生之际,浙江省委政法委、省委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系统回顾总结平安浙江建设13年来的实践历程,《平安中国的浙江实践》分9个部分:“大平安”战略布局:平安浙江的提出、平安浙江的组织领导、平安浙江的治本之策、平安浙江的基层基础、平安浙江的法治化、平安浙江的社会动员机制、平安浙江的科技支撑、平安浙江的考评体系、平安浙江建设再出发。
目录
序
前言
章 “大平安”战略布局:平安浙江的提出
节 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
第二节 平安浙江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 平安浙江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 “两张报表”一起抓:平安浙江的组织领导
节 组织架构
第二节 责任体系
第三节 工作制度
第三章 源头治理:平安浙江的治本之策
节 以民生促民安
第二节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第三节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第四章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平安浙江的基层基础
节 综治工作中心
第二节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第三节 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第五章 依法治理:平安浙江的法治保障
节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
第二节 推进重点领域监管法治化
第三节 打造公正执法司法样板
第四节 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
第六章 共建共享:平安浙江的社会动员
节 社会组织协同
第二节 市场机制导人
第三节 社会公众参与
第四节 平安宣传发动
第七章 智慧治理:平安浙江的科技支撑
节 “云上浙江”和“数据强省”
第二节 社会治理业务协同平台
第三节 “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
第八章 重结果、动态性、群众评:平安浙江的考评体系
节 考评指标体系的设置
第二节 考评程序方法的优化
第三节 考评结果的运用
第九章 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平安浙江再出发
节 建设平安中国的新要求
第二节 平安浙江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节 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的新愿景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任何一个关心中国发展模式、特别是热衷于研究地方治理创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坐标系。它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浙江地方经验的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将国家战略具体化、本土化”的实操指南。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论述中非常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他们似乎对“一阵风”式的运动式治理保持着警惕,强调的是制度的韧性和适应性。这让我想起一个流行的说法:好的制度设计能够让平庸的人做出相对好的决策。这本书似乎就在系统地展示,一套经过精心设计和持续迭代的治理体系,是如何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依然能保持其核心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促使我跳出地域限制,去思考这些原则和方法论是否可以被借鉴到其他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或领域中去。总而言之,这是一次极具启发性和建设性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冷静和克制的,几乎看不到煽情的笔墨,全篇充斥着一种学者特有的审慎与客观。作者在阐述复杂治理难题时,很少采用绝对化的词汇,而是倾向于使用“倾向于”、“在特定条件下”等修饰语,这反映出他们对现实复杂性的深刻理解——社会治理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预期管理”的探讨,那部分内容深入剖析了信息时代下,如何通过精准沟通和透明决策来管理公众的心理预期,从而在风险发生前就将其消弭于无形。这种“治未病”的思维贯穿始终,使得全书的基调不是在事后总结教训,而是在事前构建壁垒。阅读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去消化那些充满专业术语但又无比精准的表述。它要求读者必须集中注意力,因为它提供的信息密度是相当高的,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更深远的意涵。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被邀请进入了浙江省决策层面的会议室,去亲历那些关键时刻的权衡与决断。这种体验的形成,归功于书中穿插的那些看似不经意但却极具穿透力的“微故事”和一手访谈资料。这些鲜活的片段,如同干燥文本中的脉搏,为冰冷的制度条文注入了人性的温度和紧迫感。我能想象到,研究者在田野调查时付出的艰辛,他们是如何耐心地与一线工作者建立信任,从而获取那些最真实、最未经美化的工作场景。例如,在描述某次突发事件处置的章节里,那种时间被压缩到极致的紧张感,通过作者凝练的文字被完美复刻出来。这使得“平安”的构建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无数个具体、有血有肉的干部群众在压力下的真实行动集合。这种平衡——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的完美融合——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之一,它提供了对“实干”二字最生动的诠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细腻,那种略带纹理的触感,仿佛预示着内文的重量感。封面采用了一种低饱和度的墨绿色调,中央是烫金的标题,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泛出低调却沉稳的光泽,这种设计语言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对“平安”这一宏大主题的敬畏与审慎。我特别留意到封底的作者简介部分,排版简洁有力,字体选择也颇具匠心,没有过度华丽的修饰,完全聚焦于内容本身的严肃性。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让人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要探究其中奥秘的冲动。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重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献资料。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复杂的图表和引用的数据,也排布得井井有条,让人在长时间阅读过程中,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可以说,从书的“外衣”到“骨架”,作者和出版社在出版环节上投入的心力是显而易见的,这为后续深入文本内容打下了一个非常扎实和专业的基础。
评分初翻阅全书的章节目录时,我立刻被其宏大而精密的结构所震撼。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零散的案例或政策摘要,而更像是一部解剖浙江“平安建设”体系的教科书。那种条分缕细的逻辑推演,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观察相结合的特点。特别是关于基层治理单元的描述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宏观的叙述层面,而是深入到具体的社区、网格乃至“微单元”的运作机制,力求展现出一种自下而上、层层联动的立体防御网络。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让我切实感受到“平安”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无数个精细化管理节点的有效集成。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回味那些关于风险预警模型和应急响应流程的论述,它们清晰地描绘了一个动态的、持续优化的管理闭环,这与当前社会对高效能治理的普遍期待高度契合。这种全景式的、系统性的梳理,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区域性实践研究的初步设想,它提供了一种可以被复制、被学习的治理范式样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