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松材线虫病害遥感监测与传播模拟研究
定价:38.00元
作者:黄明祥,龚建华,张健钦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1107596
字数:100000
页码:1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黄明祥等编著的《松材线虫病害遥感监测与传播模拟研究》结合地理科学、复杂性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展,探讨灾害地理学研究新方法——地理环境灾害系统工程,构建地理环境灾害系统工程三个研究层次,即灾害现象监测、灾害过程模拟、灾害防治协同决策三个层次。针对松材线虫病害特点,建立松材线虫病害研究的方法框架,研究病害影响因子提取和监测方法、病害高光谱特征、病害木识别技术,对病害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发现病害传播规律,构建病害除治协同决策机制,实现病害的科学防治与减灾。
目录
作者介绍
黄明祥,男,1978年生,高级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现为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技术室环保地理信息系统方向(EGlS)技术骨干,近年来在海涂遥感变化监测、流域坝系空间规划模型、林业病害多尺度遥感监测与模拟,环保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过相关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环保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遥感应用、虚拟地理环境。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参与973项目1项、863课题2项、水专项2项、环保公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德合作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1项,以及地方和部委科研项目3项等。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l检索8篇,EI/ISTP检索4篇。2006年获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10年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引人注目的书名,它准确地点出了研究的核心——松材线虫病害,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遥感监测与传播模拟。这个主题与我一直以来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息息相关,特别是近年来关于松材线虫病害的报道屡见不鲜,其破坏性之大令人忧虑。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剖析这种病害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它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这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大范围的监测手段,来捕捉病害的早期信号,例如通过分析植被的反射光谱、叶片温度等参数。同时,我也对“传播模拟”这一概念充满兴趣,它是否意味着作者们构建了复杂的模型,能够预测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规律?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模型构建过程、参数选择的依据,以及模拟结果的验证方法,那将是对我极大的启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论据,为我揭示科技在应对这类生态灾害中的巨大潜力,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防治松材线虫病害,保护我们宝贵的森林资源,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如同一份精准的科学报告,直接点明了研究的核心——松材线虫病害,并概括了其研究方法——遥感监测与传播模拟。作为一名对自然科学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尤其关注这类能够将复杂科学技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研究。松材线虫病害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防治一直是林业科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这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让我了解松材线虫病害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破坏的,以及它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长远影响。更让我好奇的是,书中是如何阐述“遥感监测”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例如,它是否能够提供比传统地面调查更全面、更及时的病害信息?我希望能够看到书中对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特征提取以及与病害信息关联的详细说明。同时,对于“传播模拟”,我希望能够了解其背后的科学逻辑,例如,是如何利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病害的扩散趋势,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支持。这本书或许能让我对现代科技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的作用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在我看来,简洁而又富有深度,直接点出了研究的主题:松材线虫病害。我对这种病害一直以来都有着极大的关注,因为它的破坏性之强,已经对许多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而“遥感监测”和“传播模拟”这两个词,更是引起了我对这本书内容的强烈好奇。我一直觉得,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自然灾害问题,是一条极具潜力的道路。因此,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详细地介绍,如何通过遥感技术,例如卫星影像、航空摄影等,来有效地监测松材线虫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状况。我想了解,具体的监测指标是什么?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来识别病灶?更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对于“传播模拟”的论述。我希望它能解释,是如何构建复杂的数学模型,来预测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路径和速度。这些模拟结果,是否能够为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清晰的逻辑、丰富的案例,让我看到科技如何赋能生态保护,为应对松材线虫病害这类严峻挑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让我对未来森林保护工作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简洁的配色和略显严肃的字体,都透露着一种严谨的学术研究气息。我对“松材线虫病害”这个话题本身充满警惕,这种病害的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其防治工作一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而“遥感监测”和“传播模拟”这两个词组,则让我联想到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应对这一挑战的可能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松材线虫病害的科学认知,包括其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传播媒介、感染途径以及发病机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吸引我的是,我想了解作者们是如何巧妙地运用遥感技术,比如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等,来实现对病害的大范围、高效率监测。例如,是否通过监测树冠颜色的变化、植被指数的异常来早期发现病灶?我特别好奇“传播模拟”的具体内容,书中是否介绍了建立传播模型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数据来源,以及模拟结果在实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是否能够预测病害的潜在扩散区域,从而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打开一扇了解现代林业病害防治新思路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尤其是那抹若隐若现的绿色,着实吸引了我。我平时就对自然科学类书籍情有独钟,而“松材线虫病害”这个主题,更是引起了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虽然我并非林业或病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书中“遥感监测”和“传播模拟”这些前沿技术名词,让我对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现实生态难题充满了好奇。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卫星在空中盘旋,捕捉着森林细微变化的画面,以及电脑屏幕上模拟出病害传播路径的复杂模型,这些想象本身就充满了科幻感和科学的魅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介绍这些复杂的技术原理,让我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在应对松材线虫病害这类严峻挑战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监测和模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例如,它们是如何帮助及时发现病灶,预测病害蔓延趋势,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的。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生态监测领域新视角的窗户,让我对科技如何服务于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激发出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