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

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钢汉 著
图书标签:
  • 道德经
  • 老子
  • 哲学
  • 科学
  • 认知
  • 思维
  • 系统
  • 方法论
  • 中国哲学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16486
商品编码:296922846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

定价: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黄钢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1153164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重读古代经典,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文化范式。《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以*人称的叙述方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对《道德经》做了创新解读,阐释本体论上的“道”和方法论上的“道”,论证《道德经》具有的哲学意蕴、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揭示出这部经典的传世价值和永恒魅力。

目录




《道德经》章020

《道德经》第二章027

《道德经》第三章034

《道德经》第四章042

《道德经》第五章047

《道德经》第六章052

《道德经》第七章056

《道德经》第八章060

《道德经》第九章066

《道德经》第十章072

《道德经》第十一章077

《道德经》第十二章080

《道德经》第十三章085

《道德经》第十四章089

《道德经》第十五章093

《道德经》第十六章097

《道德经》第十七章102

《道德经》第十八章109

《道德经》第十九章115

《道德经》第二十章118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128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132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136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149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159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164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167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172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178

《道德经》第三十章183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187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191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196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202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208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212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217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222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230

《道德经》第四十章235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241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249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256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263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271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278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284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288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294

《道德经》第五十章299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306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309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314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318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324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330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335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340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344

《道德经》第六十章348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353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357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363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368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373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377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382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388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391

《道德经》第七十章395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398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403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407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411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415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419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23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428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432

《道德经》第八十章436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44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 一、引言:智慧之河的科学回响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的灯火便由无数先哲的智慧所点燃。《道德经》,这部传世千年的道家经典,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朴素的语言和宏大的宇宙观,深刻影响了东亚乃至世界的思想进程。它所揭示的“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与规律,超越了具体的物质形态,触及了存在的根本。然而,长期以来,《道德经》的解读多聚焦于哲学、玄学、养生等领域,其蕴含的科学精神与宇宙观的系统阐释,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梳理。 本书《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正是为了弥合这一认知鸿沟而诞生的。它并非简单地将《道德经》的某一句、某一段与现代科学的某个理论进行机械的对接,而是试图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视角,深入探究《道德经》中所蕴含的、与现代科学核心理念相契合的思想脉络。我们相信,跨越时空的智慧,其普适性不应局限于特定的文化语境,而应能在不同的认知框架下,展现其独特的生命力。 二、核心视角:超越时空的普适性智慧 《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并非一本试图将《道德经》“科学化”的书,更不是要将《道德经》纳入现代科学的理论体系之中。相反,本书的出发点是:《道德经》所描绘的宇宙图景和生存法则,其内在逻辑与现代科学所揭示的某些宇宙运行机制,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惊人的共鸣。 本书的核心视角在于,从“道”的普遍性与规律性出发,将其与现代科学中的诸多重要概念进行对话。这里的“对话”并非简单的比附,而是通过深入理解《道德经》的语境和本意,去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与科学精神共通的理性思考和观察方法。我们关注的是《道德经》对于“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等核心思想的阐述,如何能在现代科学的视野下,找到新的理解维度。 例如,当我们读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时,我们不禁会思考,这“混成”之物,是否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宇宙大爆炸之前、或者万物起源的某种“奇点”或“本源”状态?而“周行而不殆”,又是否暗示着宇宙物质与能量的永恒循环与守恒定律? 本书并非要为《道德经》贴上“科学”的标签,而是要展现《道德经》作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足以在科学的语境下引发深刻的思考,并且在某些方面,其朴素的洞察力甚至能与现代科学的发现相互印证,构成一种跨越时空的智慧共鸣。 三、主要探索方向:哲学与科学的深度对话 《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将围绕以下几个主要方向,展开对《道德经》的科学演绎: 1. “道”与宇宙起源及基本规律: 《道德经》中关于“道”的阐述,如何与现代宇宙学关于宇宙起源、基本粒子、能量守恒、熵增原理等概念进行哲学层面的对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递进关系,是否可以类比于宇宙演化过程中,从基本粒子到原子、分子,再到复杂生命体的生成过程? “无”与“有”的辩证关系,在量子力学中“真空”并非虚无,而是充满量子涨落的活跃状态,是否存在某种思想上的契合? 2. “无为”与“自然”的科学内涵: “道法自然”,其中“自然”的含义,是否可以理解为遵循事物自身的内在规律,与现代科学强调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有着怎样的联系? “无为而治”,是否可以从系统动力学、耗散结构理论等角度,理解为一种“低干预”的自我组织和优化机制?即,在适宜的环境下,系统能够自主地向更稳定、更有序的状态演化。 “上善若水”,水的柔韧、包容、适应性,如何与工程学、材料科学中关于韧性、抗压性、自愈合等特性进行类比解读? 3. “柔弱”与“强大”的辩证逻辑: “柔弱胜刚强”,在物理学中,例如材料的韧性而非硬度,在生物学中,微小生物通过适应性演化最终战胜庞大生物,以及在生态系统中,弱肉强食的自然选择之外,合作与共生的力量,是否存在类似的逻辑? “知其雄,守其雌”,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其核心的稳定结构(“雌”),又要勇于探索和变革(“雄”),以实现长久发展? 4. “知止”与“知足”的系统性智慧: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在控制论和系统工程中,理解“临界点”和“边界条件”的重要性,避免系统失控,与“知止”的思想有何共通之处? “过犹不及”,对事物发展程度的恰当把握,与优化理论、平衡态等科学概念是否存在联系? 5. 《道德经》的观察方法与科学精神: 《道德经》中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例如对水、山、谷、风的描绘,是否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科学观察精神? “圣人”对于“道”的体悟,是否是一种基于对事物深刻洞察后的理性归纳? 四、方法论:理性演绎与非强制性关联 本书在进行科学演绎时,将始终秉持以下原则: 尊重原文语境: 深入理解《道德经》原文的字词含义、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背景,避免断章取义。 理性演绎而非强行对接: 并非将《道德经》的某句话生硬地套入某个科学理论,而是通过理性思考,发掘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思想共鸣、逻辑相似性或启发性。 开放性与包容性: 鼓励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承认科学与哲学在认识世界上的各自边界和局限。 强调哲学思辨的价值: 尽管名为“科学演绎”,但本书更侧重于展现《道德经》作为一部哲学经典的深刻性,以及其思想在跨学科领域引发的思辨。 五、目标读者:求知者与探索者 《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适合所有对哲学、科学、宇宙论以及中国传统智慧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 对《道德经》充满好奇,希望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它的哲学思想的读者。 对现代科学前沿,如宇宙学、量子物理、系统科学等领域有浓厚兴趣,并愿意探索其中哲学意蕴的读者。 渴望在东西方智慧之间建立桥梁,寻求不同知识体系融通的探索者。 对人生哲学、宇宙观有深入思考,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养分的思考者。 本书将引领您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智慧之旅,在《道德经》的古老文本中,聆听科学的低语,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回溯哲学的源头。 六、结语:智慧的传承与未来的启迪 《道德经》的智慧,历经千年而不衰,其魅力在于其普适性与深刻性。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古老的思想,依然能够为我们认识世界、理解自身、指引未来,提供宝贵的启示。《如是说:《道德经》之科学演绎》,正是希望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探索,让《道德经》的智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光彩,为求知者们带来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智慧启迪。我们相信,当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理性交汇,必将激荡出更加璀璨的思想火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节奏掌控得极佳,读起来丝毫没有拖沓之感,仿佛作者在设计每一个段落时,都精准地计算了读者的注意力曲线。它不是那种让你囫囵吞枣的书,而是鼓励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词语背后的重量。尤其是在探讨某些宏观规律时,作者会突然放慢语速,用几句极为凝练的句子点明核心,那种“一语道破天机”的顿悟感,是其他许多书籍难以给予的。我常常在读到某些精妙之处时,会忍不住大声朗读出来,想让文字的力量在空气中回荡。这种强烈的互动性和内在的节奏感,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充满发现和惊喜的冒险,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更深的含义,足见作者在内容密度和信息传达效率上的高超技巧。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类题材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会遇到故作高深或晦涩难懂的文字陷阱。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展现出了一种极其罕见的“普适性”——他能用最朴实的语言,去触及最深层的规律。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极具争议性的概念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姿态,他既尊重传统解读的精髓,又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所有的论证都建立在坚实的思辨基础之上,让人无法反驳,只得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哲学科班的读者,对于任何渴望提升自我认知和生活智慧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所蕴含的磅礴的生命力和对历史长河的深刻洞察。作者的笔触虽然聚焦于古老的智慧,但其所探讨的议题,比如如何与变化的世界相处、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却具有惊人的现代意义。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他似乎站在一个极高的时间维度上去俯瞰一切喧嚣和浮躁,然后以一种近乎悲悯的口吻,向我们传递那些穿越时空的真理。读罢全书,我感觉自己的心境沉淀了许多,那些曾经困扰我的琐事和焦虑,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可以栖息的宁静之地。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它不像传统解读那样按章节逐条分析,而是构建了一个内在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作者似乎拥有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魔力,他巧妙地组织了各个章节的论述,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跟随他的思路进行推演和思考。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证处理,他没有急于给出绝对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体验和感受其中的张力与平衡。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探索和批判性思考的欲望。很多时候,读完一个段落,我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不是因为内容太难懂,而是因为作者的逻辑推导过程太巧妙了,它引导你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审视熟悉的问题,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独特的,让人感到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锻炼。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着实让人耳目一新,简直就像是在聆听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在娓娓道来那些关于天地人生的至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口吻,而是巧妙地将深奥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日常的观察和细腻的感悟之中。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晦涩的感觉,反而像是在进行一场轻松愉快的思维漫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阐述一些核心概念时,总能找到非常贴切的比喻,这些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对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他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极强,遣词造句之间,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世界万物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这种行文的流畅性和感染力,使得原本就引人深思的内容,更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妙的阐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