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学习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百题解读
:39.00元
售价:28.5元,便宜10.5元,折扣73
作者: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0100730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本书是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同意编写的。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7部分22条加导语部分的内容,本书共设计了100个题目,分“《意见》产生的背景、过程和重大意义”、“新时期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定位”、“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建立健全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基层基础建设”、“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领导体制”、“信访部门的机构和队伍建设”等10个部分,以对《意见》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促进《意见》的全面深入贯彻落实。
代序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百题解读
一、关于《意见》产生的背景、过程和重大意义
1.《意见》制定下发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意见》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意见》起草的过程是怎样的?
4.如何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意见》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5.《意见》和《信访条例》的关系是什么?
二、关于新时期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6.党的以来信访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7.如何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8.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9.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0.如何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
11.各级党委、应从哪些方面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三、关于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定位
12.《意见》对新时期信访工作是怎样定位的?
13.如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访工作是党和的一项重要工作?
14.如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15.如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关于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6.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7.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18.如何构建新时期信访工作新格局?
19.如何建立新时期信访工作新秩序?
20.如何形成新时期信访工作新机制?
21.如何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五、关于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2.如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坚持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
23.如何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24.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为什么要紧紧围绕解决问题这个重点来进行?
25.怎样深刻理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的重要性?
26.如何正确处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
27.如何理解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产生的重要作用?
28.为什么制定政策要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
29.为什么要保持政策的严肃性、连续性、稳定性,注意相关政策之间的关联性?
30.在制定政策时,为什么要重视信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31.怎样做到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2.当前要着力解决好哪些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
33.如何通过开展联合接访解决重大疑难突出问题?
34.如何切实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35.各级党委政法委为什么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问题加强协调指导、督促检查?
六、关于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
36.为什么说“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是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关键环节?
37.如何进一步完善信访诉求表达方式?
38.如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
39.如何组织实施“绿色邮政”?
40.如何发挥好“专线电话”的作用?
41.如何充分认识“网上信访”的重要意义,有效开展“网上信访”试点工作?
42.为什么要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
43.设立国家投诉受理中心的目的是什么?
44.为什么要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制度?
45.为什么要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
46.为什么要大力推行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
47.为什么要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制度?
48.为什么要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包案处理信访问题制度?
49.如何建立完善联系信访群众制度?
50.如何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信访事项受理工作规则和制度?
51.如何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信访事项交办工作规则和制度?
52.如何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信访事项督办工作规则和制度?
53.如何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信访事项回复工作规则和制度?
54.衡量信访事项办理质量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55.如何规范信访工作行为?
56.如何依法规范信访行为?
57.对信访活动中少数人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如何处理?
七、关于建立健全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58.为什么要建立健全新时期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59.为什么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
60.在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中各级党委、怎样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61.如何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和信访部门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
62.如何运用综合协调机制处理好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问题?
63.如何探索建立解决重复信访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
64.如何运用听证的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65.如何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
66.为什么要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
67.如何建立健全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
68.如何建立健全信访督查工作机制?
69.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信访督查专员制度?
70.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应当如何支持和保证信访部门充分履行“三项建议”职责?
71.如何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和宣传?
八、关于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基层基础建设
72.为什么要把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
73.如何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的能力?
74.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群众初信初访反映的问题?
75.如何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机构建设?
76.为什么县(市、区)及有关部门要向社区派出接访员?
77.如何加强县级信访工作?
78.为什么要加强对信访问题较多、群众上访量大、工作比较薄弱的地方的工作指导?
79.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为什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信访工作机构,或配备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
九、关于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领导体制
80.如何健全信访工作领导体制?
81.为什么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制度?
82.为什么中央和特别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任务,配齐配强信访工作力量?
83.为什么各级、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信访工作?
84.如何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85.为什么说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的责任人?
86.党政领导干部如何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信访工作?
87.如何建立科学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办法?
88.为什么要把信访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
89.为什么要严格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
90.国家信访局如何加强对全国信访工作的协调指导?
十、关于信访部门的机构和队伍建设
91.为什么各级信访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要与形势任务相适应?
92.如何切实加强信访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93.新时期信访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94.为什么要加大信访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
95.如何进一步探索建立后备干部和新提拔干部到信访部门锻炼的制度?
96.为什么要把信访部门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
97.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信访部门的基础建设?
98.如何加强群众来访接待场所建设?
99.信访部门在贯彻落实《意见》中应发挥什么作用?
100.学习贯彻《意见》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是什么?
附录
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2007年6月24日)
《信访条例》(2005年1月10日)
就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国家信访局负责人答记者问(2007年6月25日)
构建新时期信访工作新格局——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精神综述
党的以来信访工作综述
党的以来取得的思想成果和工作成果
后记
从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精准有力,既保证了政策文件的严肃性,又避免了过度僵硬的文风。读起来感觉作者的知识储备非常广博,在解释某些特定情境下的处理原则时,往往会引用到相关法律法规或历史案例作为佐证,这种旁征博引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本可以常置案头、随时翻阅、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意的参阅典籍。这种耐读性,才是评价一本优秀专业书籍的终极标准。
评分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宏大的政策框架与微观的操作细节进行了无缝的衔接。它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文件条文的表面解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及其背后的深层考量。对于许多实践者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将抽象的指导方针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工作步骤,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它提供了一种从“为什么做”到“怎么做”的完整路径图,这种务实的态度,让读者在合上书本时,感觉手中握住的不仅仅是理论指导,更是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极大地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书名,给人一种庄重又不失权威的感觉。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从外观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政策性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装帧的整体风格非常符合其严肃的主题,让人在接触之初就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敬意和期待,仿佛提前预示了这是一部内容详实、值得深入钻研的佳作。书脊的设计也很简洁有力,方便在书架上快速定位。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个章节的结构都划分得井井有条,逻辑层次清晰可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层级划分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条文,通过清晰的小标题和加粗的关键术语,变得一目了然。页边距的处理恰到好处,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供读者进行批注和划线,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学习和记录的人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在阅读过程中,很少出现因排版混乱而导致思路中断的情况,这种流畅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
评分初翻此书,便被其引言部分的笔力所折服。作者的叙事风格兼具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温度,没有那种空泛的套话和官腔,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阐述了这项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行文之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种饱满的热情和对这项工作未来方向的深刻洞察力。作者似乎对信访工作的历史沿革与现实挑战有着极其透彻的理解,这种基于深厚积淀的论述,使得整本书的立意一下子就拔高了,让人愿意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探究其对具体问题的解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