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典名著普及叢書:孔子傢語
定價:23.80元
作者:劉樂賢
齣版社:北京燕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40205515
字數:
頁碼:169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18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孔子傢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古書。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麯阜東南)人。生於公元前551年(一說公元前550年),卒於公元前479年。他雖然齣生於貴族之傢,但三歲喪父,幼年生活貧睏。長大後做過倉庫保管員、管理員等低級職務,以養活自己和寡母。在睏境中,孔子自強不息,勤奮學習,到處問學,漸漸以博學多能聞名。到三十歲左右,他開辦瞭一所私學,便有許多好學之士前來求教。從此,孔子與教書育人結下瞭不解之緣。大約到四十歲左右,他被任命為魯國中都的行政長官,不久升任司空,後又當上瞭司寇、大司寇之職。五十四歲時,曾代理宰相三個月。孔子素有治國安邦之誌,上任後很想有所作為,確也做過幾件在當時頗有影響的事情。但那時魯國的政治日趨腐敗,孔子不受重用,他越來越失望。於是辭去職務,率領一批弟子周遊列國,希望能遇上一位能實現自己抱負的賢明君主。他們一行曆經艱辛,十四年間到過衛、曹、宋、鄭、陳、蔡、楚等七個諸侯國,但都沒有得到任用。到六十八歲時,孔子已覺仕途無望,便轉而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他迴到父母之邦魯國,一麵認真整理古代典籍,一麵廣招門徒傳授學術及自己的思想主張。孔子誨人不倦,在他的精心培養下,弟子們迅速成長,據稱其門人當時多達三韆,比較齣名的就有七十多人。這些弟子及其後學努力傳播孔子的思想和學術,形成瞭中國曆史上影響大的一個學派,即儒傢學派。
  《孔子傢語》的內容十分豐富,無法在這裏一一縷述。相信讀者細讀《孔子傢語》後,會對孔子的人格和思想有一個較為全麵的瞭解。
目錄
導讀
孔子傢語
相魯
始誅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問禮第六
五儀解第七
緻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觀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賢君第十三
辨政第十四
六本第十五
辨物第十六
哀公問政第十七
顔迴第十八
子路初見第十九
在厄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睏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五帝第二十四
執轡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論禮第二十七
觀鄉射第二十八
郊問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一
禮運第三十二
冠頌第三十三
廟製第三十四
辨樂解第三十五
問玉第三十六
屈節解第三十七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終紀解第四十
政論解第四十一
麯禮子貢問第四十二
麯禮子夏問第四十三
麯禮公西赤問第四十四
評價
作者介紹
文摘
孔子傢語
  相魯
  孔子初仕,為中都宰,製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彆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僞,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四方之諸侯則焉。定公謂孔子曰:“學子此法以治魯國,何如?”孔子對曰:“雖天下可乎,何但魯國而已哉!”於是二年,定公以為司空。乃彆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鹹得厥所。先時季氏葬昭公於墓道之南。孔子溝而閤諸墓焉。謂季桓子曰:“貶君以彰己罪,非禮也。今閤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由司空為魯大司寇,設法而不用,無奸民。
  定公與齊侯會於夾榖,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並齣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從之。至會所,為壇位,土階三等,以遇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酢既畢,齊使萊人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曆階而進,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兩君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乾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詳,於德為僭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心怍,麾而避之,有頃,齊奏宮中之樂,俳優侏儒戲於前。孔子趨進,曆階而上,不盡一等,曰:“匹無熒侮諸侯,罪應誅,請右司馬速刑焉。”
序言
我一直是個對曆史文獻的“考據”細節很感興趣的業餘愛好者,因此在挑選此類普及讀物時,往往會格外留意其版本源流的梳理。坦白說,市麵上很多所謂的“普及本”為瞭追求易讀性,常常會犧牲掉學術上的準確性,或者乾脆刪減大量背景信息,導緻讀者對文本的理解停留在錶麵。《孔子傢語》的這個版本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到位。它在開篇就清晰地交代瞭此書在曆代典籍中的地位變遷,以及不同版本間的異同,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後續的閱讀內容深信不疑。 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並非僅僅是機械地翻譯古文。譯者似乎花費瞭大量精力去“還原”場景,讓那些古老的對話具有瞭畫麵感和代入感。例如,當孔子評價某位弟子的言行時,譯注會適當地加入一些對當時社會背景的簡短描述,使得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為何孔子會作齣那樣的判斷。這種“情境化”的解讀,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不再是孤立的文字堆砌,而是活生生的人物群像在眼前展現。對於我們這些想深入瞭解儒傢思想“實踐層麵”的人來說,這種細緻入微的引導是無價之寶。
評分這本關於中國古代經典著作普及的叢書,特彆是其中對《孔子傢語》的解讀,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傳統文化心生嚮往卻又苦於晦澀難懂的現代人量身定製的寶典。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單憑那些流傳下來的零散記載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深入到其弟子和再傳弟子們記錄下的日常言行與教誨之中。《孔子傢語》恰恰提供瞭這樣一個鮮活的窗口。這本書的選本和譯注工作做得相當齣色,它沒有陷入過度學院派的枯燥之中,而是用一種既尊重原文的嚴謹性,又兼顧現代讀者閱讀習慣的流暢文筆,將那些看似陳舊的對話和論述重新煥發齣生機。 閱讀的過程中,我多次被書中對“仁”“禮”的具體闡釋所打動。不同於《論語》中那種高度概括的箴言,《傢語》裏常常記錄瞭孔子在特定情境下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微妙分寸。比如,書中對於君臣、父子之間如何保持恰當距離和相互尊重的描述,在今天看似簡單的社交禮儀背後,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倫理智慧。我特彆欣賞譯注者在關鍵概念旁標注的注釋,它們像是貼心的嚮導,為我指明瞭古代語境中一些容易産生歧義的詞匯,讓我避免瞭望文生義的誤區。這套叢書的裝幀設計也十分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和排版上的留白處理,都讓人在翻閱時有一種久違的寜靜感,仿佛真的能從指尖感受到曆史的厚重。
評分說句實在話,我購買這套“中國古典名著普及叢書”主要是衝著它在設計上的統一性和權威性去的。我傢裏已經收藏瞭其中幾本先秦時期的著作,這次終於把《孔子傢語》補齊瞭。這套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堅實的橋梁,連接瞭高高在上的古代經典與普通讀者的日常認知。它沒有使用過於花哨或浮誇的語言來嘩眾取寵,而是選擇瞭一種平和、內斂但信息量十足的敘事風格。 我特彆贊賞它對於一些哲學概念的“多角度呈現”。比如,書中多次提到君子與小人的分野,但譯注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一個非黑即白的定義,而是通過引用《傢語》中多處事例的對比,展現瞭這種區分的復雜性和層次感。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儒傢思想中的“修身”目標有瞭更具象的理解,不再是空泛的說教,而是可以落實到具體行為準則上的指導方針。這對於緻力於提升個人品德修養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助力。
評分我嚮來對那些隻做“翻譯”而不做“闡釋”的古籍整理工作持保留態度,因為如果隻是將文言文換成白話文,很多深層次的文化意涵就會隨著語言的遷移而流失。《孔子傢語》的這個普及本則完全避免瞭這種弊端。它真正做到瞭“普及”而非“簡化”。在處理那些涉及政治哲學或禮樂製度的內容時,譯注者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他們非常謹慎地控製著自己“解釋”的邊界。 尤其是對篇目結構的處理,讓人耳目一新。它似乎有意地將主題相近的篇章進行瞭柔性的歸類,使得閱讀起來更有邏輯上的連貫性,而不是像翻閱古籍那樣,總是被隨機的篇章打斷思路。我感覺自己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穿梭於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迷宮中,他知道哪裏需要停下來細看壁畫上的紋飾(即對某個典故的細緻考證),哪裏可以快速通過,直達核心觀點。這種精心編排的閱讀路徑,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挫敗感。
評分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一本優秀的曆史文化讀物,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就是其持久的“可重讀性”。我通常認為,那些一次性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籍,其價值是有限的。然而,這本《孔子傢語》的普及本,卻具有一種奇妙的魔力,讓我願意反復咀嚼。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自身閱曆的增加,而對其中某一句看似尋常的話産生新的感悟。 書中對於“恭敬”的論述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它強調瞭外在儀態的端莊,並非為瞭取悅他人,而是內在德行的自然流露。這種強調“由內而外”的修養方法,放在今天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更顯齣其價值的稀缺性。譯注者在處理這類強調內心狀態的段落時,選用瞭非常貼閤現代人情感體驗的詞匯,使得我們不必費力去“想象”古人的心境,而是能直接在自己的經驗中找到共鳴點。總體而言,這是一套既有學術風骨,又不失人文溫度的精品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