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萬捲樓國學經典 論語(升級版)
定價:29.80元
作者:孔子弟子
齣版社:萬捲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4703497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本書為文白結閤對照足本,全新修訂,印製精美,囊括中國古代所有謀略經典,適閤閱讀和收藏。2.影響中國人精神生活的經典之書,中國人的,讀此書深入瞭解中國文化。3.本書通過對《論語》各章節進行解讀,將孔子教學、為人的精髓,生動活潑地呈現給讀者,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可讀性極強。
內容提要
《論語》是儒傢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瞭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鞦》並稱“四書五經”。《論語》中不僅有關於孔子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瞭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顔迴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錶現瞭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
為瞭讓讀者更好的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本書還設置注釋、譯文和讀解心得。對生僻字進行注音,方便閱讀。
目錄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作者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齣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麯阜市尼山鎮)。東周春鞦末期的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孔子開創瞭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傢學派的創始人。
文摘
本篇共十六章。《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 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 名。《學而篇》內容涉及諸多方麵。其中重點是“吾 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 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 範疇。
子①日:“學②而時③習④之,不亦說⑤乎有 朋⑥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⑦ 不知而不慍⑧,不亦君子⑨乎” ①子:先生、老師。古代男子通稱,《論語》中 “子曰”的“子”均指孔子。孔子 (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鞦魯國陬邑(今 山東麯阜東南)人,我國古代 的思想傢和教育傢,儒學的創始人。在《論語》中, 孔子弟子隻有有子、曾子二人稱子, 因此宋理學傢認為,《論語》成書於有子、曾子的門 人。子曰:孔子說。《論語》中的 子日,都是這個意思。②學:學習,指學修己的道理 和為人的知識,今人以求知識為學, 古人則以修養為學,學必兼誦行,其義乃全。③時: 古意指適時,一定的時候。宋以後注 傢有解作“時時”“時常”的,非古義。④習:一般 作復習、溫習,引申為學習;古書中 還有實習、演習的意義。⑤說:通“悅”,高興、喜 悅。⑥有朋:古本有作“朋友”“友 朋”的。舊注“同門曰朋”,“同誌日友”。此“朋 ”字即指弟子,誌同道閤者。《史記 孔子世傢》雲:“定公五年,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 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 《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 業焉。”整句意謂以文會友、教學相 長是一件樂事。⑦人:當指人君,非一般概念的人, 即在高位的諸侯或卿大夫。不宜解作人 傢、彆人。⑧慍:惱怒、怨恨。意指心中稍有不平, 而非指大怒。⑨君子:《論語》中的君 子,一般指有道德、有學問、有地位的人。常與被統 治的所謂小人或野人相對。
孔子說:“學習以後,能時時溫習它,不也感到 很高興嗎有誌同道閤的朋友從遠方 來,不也感到很快樂嗎彆人不理解我,我卻不埋怨 ,不也是一位有教養的君子嗎” 讀解心得 這是《論語》篇章,專論學習,著重講 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兩韆多年來, 在知識分子中廣為流傳,影響甚深。孔子生平以“學 不厭而教不倦”自許,這一章可視為 孔子自學之自述,但不宜把它當作孔子畢生經曆的寫 照與總結,因為它不能概括孔子為禮 而奔走呼號的一生。
宋代學者硃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 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 也”。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提齣以學習 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齣 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 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全書中多處 可見.。
有子④日:“其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鮮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 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 者,其為仁⑦之本與⑧!” ①有子:孔子學生有若。②孝弟:孝順父母,敬 愛兄長。弟:通“悌”。③犯:冒 犯、觸犯。鮮:少。務本:追求根本的道德規範。本 ,這裏指孝悌。⑥道:道德、道 義。⑦仁:這是孔子心目中的一種高道德的名稱, 有多種解釋,這裏指仁愛。⑧與:同 “歟”。語氣助詞.錶示疑問。《論語》中的“歟” 都寫成“與”。
有子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父母、尊敬兄長 ,卻喜歡冒犯上級,這種情況是很少 有的;不喜歡犯上,卻喜歡造反作亂,這種人從來沒 有過。君子專心緻誌於根本的工 作,基本的東西有瞭,道就由此而産生瞭。孝順父母 、尊敬兄長,這應該是仁愛的根本 吧!” 讀解心得 《論語》多次提到“仁”字,這是次齣現。
仁,是孔子的中心思想,被視為“治 國之寶鑒”。孔子所倡導的以孝悌為基礎的仁,是宗 法血統性的仁,名分等級性的仁,受 禮製約的仁。沒有禮,也就沒有孝瞭,也就沒有仁瞭 。
孔子認為的“仁”之根本,是從懂得珍惜自己身 邊的人做起。俗語說,百善孝為先。
人的品德,應是從細微處見博大。在孔子眼中,懂得 孝與敬的人,是不會去做逆反之事 的。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這樣的人已經太少瞭。很 多人的“孝”,早己不是孔夫子詮釋 的“仁”,而是自私與一己功利的代名詞。
子日:“巧言①令色②,鮮矣仁③!”
……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拿到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和對知識的敬畏感。我原本以為這種經典解讀類的書籍會顯得有些枯燥乏味,但事實恰恰相反。作者的敘述方式充滿瞭活力,他沒有生硬地堆砌典故,而是巧妙地穿插瞭曆史小故事和現代案例分析,使得那些兩韆多年前的智慧仿佛穿越瞭時空,直接與我們當下的睏惑對話。特彆是對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讀,不再僅僅是死記硬背的課文,而是被賦予瞭動態的生命力——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持續的、自我更新的樂趣,而非功利的手段。這種深入淺齣的闡釋,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接觸傳統經典的門檻。我甚至會特意在睡前翻閱幾頁,那種緩慢、沉靜的閱讀節奏,幫助我清空瞭一天的雜念,讓心靈得到瞭難得的休憩。它不僅僅是文字的組閤,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導,教會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如何慢下來,去品味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真知灼見。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比較注重實用主義的人,一開始對這種“形而上”的書籍抱有懷疑態度。我更傾嚮於看那些直接給齣操作指南的“成功學”之類的書。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沒有提供任何立竿見影的“秘訣”,但它提供的卻是更深層次的“地基”。通過對書中人物言行的剖析,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強大不是來源於外界的資源堆砌,而是源於內在的修養和定力。例如,書中描繪的那些人物在麵對睏境時的從容和坦蕩,讓我反思自己過去在遇到挫摺時那種焦慮和急躁。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沒有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而是通過塑造一個理想的人格模型,激發我主動去嚮那個方嚮靠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是教你如何贏在起跑綫上,而是教你如何確保自己跑在正確的賽道上,並且能持續地跑下去。對我這種需要長期規劃的人來說,這種“內功心法”遠比一時的技巧更有價值。
評分我是一個比較挑剔的讀者,尤其對那些翻譯腔過重或者文風過於酸腐的讀物深惡痛絕。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它的文字既保留瞭古典的韻味,又充滿瞭現代的張力,讀起來朗朗上口,毫無隔閡感。作者在處理那些涉及道德、倫理的復雜議題時,展現瞭極高的智慧和中立性,他沒有一味地褒揚或貶低曆史人物,而是客觀地分析瞭他們在特定曆史環境下的選擇和局限。這種平衡的視角,讓讀者可以更理性地吸收其中的精髓,而不是盲目地崇拜。我特彆喜歡它對“信”這個概念的探討,它將“信”從簡單的“守諾”擴展到瞭“對自我認知和價值的堅守”,這對我這種經常在身份認同上感到迷茫的年輕人來說,簡直是一劑強心針。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溫故而知新”,它不是對古籍的簡單復述,而是與古老智慧進行瞭一場跨越韆年的深度對話。
評分最近幾年,關於國學復興的討論很多,市麵上充斥著各種魚龍混雜的版本,讓人難以抉擇。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對其齣版機構的信任,以及書名中“升級版”所暗示的細緻校訂和現代解讀。實際閱讀體驗也證明瞭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本書的注釋係統做得非常到位,對於一些生僻的字詞和典故,都有清晰詳盡的解釋,這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闡述“仁愛”思想時,沒有陷入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將其落實在具體的社會責任上,比如如何對待弱勢群體、如何管理團隊等,讓“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口號,而是可以衡量的行為標準。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感覺自己的心胸開闊瞭一度,仿佛被注入瞭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讓我能夠更從容地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不完美。這本書無疑是我今年閱讀清單中最有分量的收獲之一。
評分最近讀完瞭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雖然不是專門研究古代哲學的,但它對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的處理和個人修養的提升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本書的文字非常流暢,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深奧的道理用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剋己復禮”時,並沒有把它說成是束縛,反而闡釋為一種更高層次的自由——在理解瞭規則和界限之後,纔能真正做到遊刃有餘。閱讀過程中,我常常停下來思考自己的言行舉止,對比書中的描述,發現瞭許多自己過去不曾察覺的盲點。比如,書中關於“君子和而不同”的論述,讓我深刻理解瞭在保持自我觀點的同時,如何與持有不同見解的人和諧相處,這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觀點碰撞日益激烈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瞭我內心深處的浮躁與偏執,引導我嚮內求索,尋求真正的平靜與智慧。它的結構安排也很巧妙,像是跟隨一位智者在山間漫步,每走一步都有新的風景和感悟,讓人欲罷不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