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后汉书
定价:30.00元
作者:(南朝宋)范晔著;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26474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6年的史事。结构严谨,编排有序。观点鲜明,褒贬一语见的。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目录
光武帝纪
孝明皇帝纪
孝章皇帝纪
皇后纪序
明德马皇后
和熹邓皇后
冯异传
岑彭传
臧宫传
祭遵传
马武传
马援传
……
钟离意传
宋均传
寒朗传
东平王苍传
朱晖传
袁安传
郭躬传
陈宠传
……
虞诩传
傅燮传
盖勋传
蔡邕传
左雄传
周举传
李固传
杜乔传
史弼传
陈蕃传
窦武传
作者介绍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文摘
序言
我得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从拿到手到合上的那一刻,都给我一种“厚重而不失灵动”的感觉。 它的重量感,不仅仅是纸张和装帧带来的物理重量,更是内容本身所承载的历史重量。 我在阅读关于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那几段时,那种对权力腐蚀人心的深刻揭示,让我不禁联想到当下的某些现象,历史的幽默感往往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循环往复。 语言风格上,它成功地在“文言的典雅”和“现代的流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 很多段落读起来,既有古籍的韵味,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但又不会因为艰涩的词汇而阻碍理解的进程,这很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对原著的理解深度。 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因果链分析,处理得非常精妙,没有简单地将历史归结为几个英雄人物的功过,而是着重强调了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与政治变数的相互作用。 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东汉由盛转衰的那个历史拐点,有了更清晰、更具层次感的认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衰败故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瓦解过程。
评分这本《后汉书》,哎,我真是得好好唠唠。 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这封面设计挺有意思的,不是那种老旧的古籍版式,带着点现代审美的意味,但翻开内页,那排版和字体,瞬间就把你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读起来,首先最吸引我的就是那种叙事的力量感。 袁绍和曹操那段的描写,简直是活灵活现,文字里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碰撞声。 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对特定人物性格的刻画,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作者的处理得非常到位,不像有些史书写得干巴巴的,全是流水账。 比如对名臣良将的赞颂,不是空泛地夸奖,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和言谈来展现他们的风骨和抱负。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史料的扎实程度,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你感觉背后的考据工作量是巨大的。 读完其中关于党锢之祸的部分,我真是感到一阵阵的寒意,那种士人集团的挣扎与无奈,被描摹得淋漓尽致,让我对东汉末年的政治生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像是一幅幅精美的历史画卷,色彩浓郁,层次分明,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后汉书”,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学术严谨性上能不能达到我的预期。 毕竟市面上的历史读物鱼龙混杂,能真正沉下心来做学问的并不多。 这本选本或者整理本,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在保持基本史实不失真的前提下,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段落进行了精妙的注释和白话阐释,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地方风俗和人物传记的补充性材料的处理。 比如,书中对一些少数民族的记载,不再是简单地将他们视为“化外之民”,而是尝试去还原当时不同族群间的互动与矛盾,视角显得更加多元和客观。 这种细致入微的研究态度,让我看到了编者或整理者的匠心。 读到后面关于光武中兴的章节时,那种对王朝复兴的复杂心境,作者的笔触显得尤为老辣,既有对汉室中兴的肯定,也隐含了对未来隐患的担忧,这种辩证的眼光,是严肃历史著作应有的品质。 整体来看,这本书的逻辑梳理非常清晰,即便涉及众多复杂的人名和事件脉络,也能做到条理分明,让人不容易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它在保持经典性的同时,似乎也融入了一些新的解读视角。 比如,在论述地方豪强崛起那部分,它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土地兼并”论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地方精英阶层在文化、宗族构建上的影响力,这使得我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社会土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它的文字偶尔会流露出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尤其是在描绘那些在乱世中坚持气节的人物时,那种悲壮感和崇高感,能够直击人心。 这种文学性的提升,让它远超了一般的历史教科书的范畴。 另外,这本书的配图或者说插叙的史料,虽然我不知道是原书所有还是后人添加,但它们恰到好处地起到了辅助说明的作用,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历史细节的补充佐证。 这种多维度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信息的有效吸收率。 总体来说,它是一部既能让学术研究者感到扎实,又能让普通历史爱好者读得津津有味的佳作,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平衡。
评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那就是“洞悉人心,通晓世事”。 这本史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记载“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阐释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发生后对后世意味着什么”。 很多历史书读完后,合上书本,感觉了解了一些事实,但很快就模糊了。但这本,尤其是关于谶纬之学和黄巾起义那段的分析,它揭示了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民众对秩序的渴望和对救世主的盲目崇拜是如何被政治势力利用的。 作者对这种社会情绪的把握,简直是入木三分。 书中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在描述战争场面时,笔力遒劲,节奏紧凑;而在描述朝堂上的权力博弈时,则缓慢而精细,如同慢镜头分析棋局的每一步。 这种叙事技巧的成熟运用,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 它让我深切体会到,历史不是简单的过去时,而是不断影响着我们当下的强大力量。 读完它,感觉自己对人性中的光明与黑暗,都多了一层清醒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