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藏文库:韩愈诗选
定价:25.00元
作者: 韩愈,王基伦 注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348644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其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大都写得平实顺畅。韩愈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内容提要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也是中唐时期诗人。他提出“不平则鸣”说,好作奇句警语;又推崇李白、杜甫。以独特的“以文为诗”的表现形式,开创熔古朴、奇特、晦涩为一炉的险怪诗风,影响中唐、晚唐诗坛甚巨。
本书先说明韩愈的时代、生平、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诗歌特色;而后依韩愈生活年代,将韩诗分成三期:早期平正古朴,中期雄奇变怪,晚期清新蕴藉。韩诗现存四百余首,本书选注其中一百多首,约占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每选注一首,都说明其写作背景、典故出处,再加以作法赏析。期望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韩愈的诗风。
调张籍(节选)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目录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有《韩昌黎集》等著作传世。
王基伦,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曾任国立台北师院语文教育系副教授、教授,台湾师大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国语日报:古今文选》特约主编等。研究专长为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散文、唐宋文学。著作有《孟子散文研究》《韩欧古文比较研究》《韩柳古文新论》《韩愈古文校注汇辑》等。
文摘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①。杨花榆荚无才思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题旨]
城南:指长安城南。十六首诗非一时之作,约宪宗元和十年(815)后完稿,各自单独成篇,不作组诗处理。《晚春》为其中第三首,《赠同游》为第八首,《楸树》为第十五首。
[注解]
紫:草树之花。斗芳菲:比美。②榆荚:榆树未生叶时,先在枝条间生榆荚,这些子实,在细枝间成串,形圆如钱,俗称榆钱。榆荚老时呈白色,随风飘落。杨花、榆钱花色白,与万紫千红相比便黯然失色,有如缺乏文采,故谓之“无才思”。无才思:没有才情。
[赏析]
诗题原作“游城南”,可知描写内容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花卉争奇斗艳的“群芳谱”,却写到杨花、榆荚因风起舞,化作雪飞。仅此寥寥数笔,就带给读者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有关。“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与杨花、榆荚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设想甚奇。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努力向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它们没有红紫美艳,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其实,“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或有怜惜之意,或许是比况当时诗坛孟郊、贾岛奇僻瘦硬的诗风。朱彝尊《批韩诗》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若从“无理而妙”的角度设想,或许能对此诗做出正确的诠解。
赠同游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①。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②。
[注解]
①“唤起”二句:唤起窗全曙:谓唤起同游朋友时,天已大亮。(参见释惠洪《冷斋夜话》)唤起、催归:黄庭坚认为是二鸟名。也说:“二鸟名,若虚设,故人不觉耳。”唤起,又名春唤,声如络丝,圆转清亮,每年正月、二月作声,报知春晓。催归,即子规鸟,一名杜鹃。曙:明亮。②“无心”二句:谓出游快乐,未注意到花丛中的小鸟,后来听闻其声,发觉鸟群正尽情啼叫。无心:似说人无心,无意间听闻鸟叫声;也似说鸟无心,自顾自地啼叫,与尘世无关。更与:相与,一起。
[赏析]
前人对此诗“唤起”、“催归”是否为二鸟名,尚有争议。然而首联写结伴出游耗尽整日,尾联写鸟群鸣声上下,又与出游心情相契合。是能出之于平淡,而复归之于恬淡的作品。
……
序言
从版本学的角度来看,能收录到“中州古籍出版社”这个名号,通常意味着对古籍整理的严谨性有较高要求。虽然我还没有深入比对不同版本间的差异,但对这个出版社的信誉是有一定认同的。阅读古代诗文,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版本不统一和注释的偏差,这很容易让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混乱。所以,选择一个权威的、有良好口碑的注本至关重要。这个“家藏文库”系列,似乎正是在填补市场中对于高品质、专业性强的老版本再版的空白。这不仅仅是买了一本书,更像是收藏了一份经过时间检验的学术成果。对于一个严肃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来说,工具书的可靠性与正文内容的精彩程度同等重要,这个版本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靠谱”。
评分最近生活节奏太快,总想找点能让人慢下来的东西。这本书的厚重感和所承载的文学分量,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精神避难所。我发现,即便是随意翻阅几页,那种古朴的语言节奏,也有一种天然的抚慰人心的力量。它迫使你放慢呼吸,去咀嚼每一个字,去体会古人的心境。这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消费”的读物,它要求你投入时间和心力。我设想中的阅读场景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一壶茶,伴着窗外的光影变化,慢慢地与韩愈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种仪式感,对于当代人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沉淀和对生活品质的提升,让人从喧嚣的日常中抽离出来,回归到更本质的情感和思考中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年代感和文化气息。从外壳的材质到内页的纸张选择,都透露出出版方对“家藏文库”这个系列的用心。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沉浸到韩愈的诗歌世界中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欣赏版式设计,就足够让人心生敬意。这种将古代经典以如此精良的工艺呈现出来的做法,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我特别喜欢那种略带泛黄的纸张质感,它似乎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能触摸到时光的纹理。而且,注释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考究,既不会喧宾夺主地占据版面,又能在需要时提供清晰的指引,看得出来编校者在细节处理上的功力。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是真正热爱文字和历史的人才会下如此苦功的地方。这种精美的实体书,绝对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不仅仅是内容,更是作为一件艺术品的价值。
评分我通常对唐诗的理解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境界,更多的是欣赏那种气势磅礴或意境悠远的宏大叙事。但这次选择这本精选集,是希望能有一个更深入、更具学术性的入口。虽然还没开始细读韩愈的那些著名的“奇崛”之作,但光看这个版本收录的选目和王基伦先生的注述体例,就能预感到这次阅读之旅会是一次对自我认知边界的挑战。我期待着那些看似晦涩的典故和拗口的词句,能在清晰的注疏下变得豁然开朗。我希望通过这次阅读,不仅仅是记住几首名篇,更能理解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开创性贡献,他如何打破了“初唐诗风”的桎梏,为后世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这种带着“注”的版本,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帮助我们攀登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文学高峰,而不是只能在山脚下仰望。
评分我对韩愈的印象一直比较复杂,他既是伟大的散文家,又是那个在文学史上扛起“古文运动”大旗的斗士。将他的诗歌单独拎出来欣赏,或许能发现他与散文创作中那种刚猛的风格有所不同的侧面——也许是更内敛的、更具个人情感的流露。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本诗选,能看到韩愈作为“诗人”的立体形象,而不是仅仅被他“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光环所遮蔽。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往往更能直击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希望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他超越政治抱负和文学宣言之外的、更具人性的光辉与挣扎。这是一个探索伟大灵魂另一面声音的绝佳机会,我准备好迎接那些挑战我既有认知的诗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