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师的国学课6:当罗什遇见玄奘
定价:39.80元
作者:太虚大师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392682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般若波罗蜜多——渡达彼岸的智慧。《金刚经》便是能把人渡达彼岸的金刚智慧。两千多年前古印度诞生的这部经书,经由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之手,鲜活地呈现在历代佛教信徒僧众、文人雅士、学者专家眼前。罗什作为印度人,汉译经文时力求“雅”。玄奘作为汉人,汉译经文时力求“达”。两者译本的优劣,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但这些都不妨碍两个译本的同行流传。
与以往不同,本书对《金刚经》的解读,不只限定为对一种译本的解释,而是取罗什和玄奘两种译本,对照阅读,分别释经。这里要感谢太虚大师一度致力的《金刚经》解经工作,我们才得享三位佛教大师的文字经典
目录
代序 学佛应先解决三个问题
上卷 解经
罗什法师译《金刚经》综述
玄奘法师译《金刚经》综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脉
下卷 释经
法会因由分
善现启请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无住分第四
如理实见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无得无说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无相分第九
庄严净土分第十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
合理相分第三十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作者介绍
太虚大师,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俗姓吕。浙江崇德(今并入桐乡)人。生于1889年,16岁时入苏州小九华寺剃度为僧。先后主编《佛学月刊》、《潮海音》等佛学刊物。1912年提出进行“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号,提倡“佛教复兴运动”和改革旧的僧团制度。由于其主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遂归隐潜心佛学研究。抗战爆发后,太虚大师积极为抗战奔走,呼吁全国佛教徒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国运动。抗战胜利后,太虚大师曾任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设计委员等职。1947年3月17日太虚大师圆寂于上海。其主要著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新的唯识论》、《法理唯识学》和《真现实论》等。后由其门下弟子编辑《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进行了一次与古人精神的深度对话。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更在探讨“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这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作者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将几百年前的智慧与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巧妙的关联,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感。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发现,许多我们今天看似新颖的思考角度,其实在古代的经典论述中早有雏形,只是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这本书像一把钥匙,帮助我拂去这些尘埃,重新发现了那些被时间磨损的真知灼见。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让人在面对现代的纷繁复杂时,能多一份从容与定力。
评分坦白说,我很少能对一本书产生“爱不释手”的感觉,但这本书确实做到了。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语言风格的张力——时而如高山流水般清澈流畅,将复杂的历史背景娓娓道来;时而又如哲人思辨般深邃凝重,引人深思。这种流畅与深邃的交替使用,使得阅读体验非常富有层次感,绝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我甚至会特意放慢速度,去品味某些段落的措辞,体会作者是如何将古人的风骨和现代的思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历史故事的框架,更是在构建一个完整、自洽的文化理解体系。它让人在阅读结束后,依然能在脑海中回荡着那些关于坚守、关于求索、关于文化传承的悠远回响,久久不能平息。
评分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显然不是一本浅尝辄止的科普读物,而是建立在扎实史料研究基础上的深度解读。作者对于引用的典籍和历史脉络的梳理,显示出极高的专业素养。更难得的是,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总能找到恰当的比喻或清晰的逻辑链条,使得即便是初涉国学领域的读者,也能大致跟上其思维的步伐,不至于感到迷失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不同思想体系交汇时的那种辩证视角,不偏不倚地呈现了各种观点的碰撞与融合,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既定的结论。这种严谨而不失温度的学术态度,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它既满足了专业人士的需求,也为普通爱好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深度理解的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雅致的风格,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文化底蕴的厚重。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印刷清晰,字体排版合理,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那些配图和版式设计,既有传统国学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简洁,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学术内容变得生动起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那种对细节的把控,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的尊重,也让读者在阅读前就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期待,觉得接下来的阅读体验一定会非常棒。初次接触这类书籍时,往往会被厚重的封面和严谨的排版所震慑,但这本书却做到了平衡,既有学术的严肃性,又不失亲和力,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时时翻阅,也适合作为一份有品位的礼物赠送给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的文化交流史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筚路蓝缕的求法之路,总觉得其中蕴含着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没有采取那种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内心世界交织在一起,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仿佛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坚定的信念。我特别欣赏那种在叙述宏大历史背景时,依然能捕捉到微小人物情感波动的细腻手法。这种处理方式,让那些历史上的巨人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疑惑、有挣扎的鲜活个体。读完某一章节后,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年代,究竟是怎样一股力量支撑着他们踏上未知的征程,这份精神的感召力,是任何现代工具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