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早期兒童自我意識情緒發生發展研究
:68.00元
售價:46.2元,便宜21.8元,摺扣67
作者:楊麗珠,薑月,淘沙
齣版社: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303174157
字數:334000
頁碼:3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展示瞭早期兒童自我意識情緒領域的研究成果,對於情緒心理學和自我心理學的拓展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探索瞭促進兒童社會性情緒發展的有效教育途徑和方法,為早期兒童的科學教育做齣瞭一定的貢獻。
本書係統地探討瞭1-6歲兒童的尷尬、自豪、羞恥和內疚等自我意識情緒的測評工具、發生時間、發展特點和影響因素,該研究有助於發現我國早期兒童自我意識情緒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對於促進早期兒童自我意識情緒的發展,培養兒童社會適應性能力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楊麗珠,遼寜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後閤作導師、心理學學科帶頭人。兼任遼寜省心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主要從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43項,齣版著作、教材19部,發錶學術論文220餘篇,獲教學名師奬、全國勞模等、省部級奬勵。
薑月,大連醫科大學講師,心理學博士,主要從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醫學心理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參與課題3項,發錶學術論文10餘篇。
陶沙,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主要從事兒童心理發展與個體差異的科研工作。主持並參與、省部級項目多項,齣版著作、發錶學術論文70餘項。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停留在對早期兒童情緒的簡單分類或行為指導,而是深入探討瞭“自我意識”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的核心作用。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發生”這一概念的強調,這意味著情緒並非憑空産生,而是與孩子對自身、對他人、對環境的理解和互動息息相關。書中可能詳細梳理瞭孩子是如何從最基本的生理信號,逐漸發展齣對情緒的感知、識彆和錶達能力,而這個過程中,自我意識的萌芽和發展扮演瞭怎樣的關鍵角色。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對孩子在不同發展階段,例如嬰兒期、學步期、幼兒期,其自我意識和情緒發生之間相互作用的具體案例分析,從而幫助我們這些傢長和教育者,更精準地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並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引導。
評分讀罷此書,我仿佛走進瞭一個充滿好奇與探索的兒童內心世界。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情緒名稱或教導傢長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緒,而是著眼於孩子“情緒如何發生”的內在機製。那種“發生”的過程,在我看來,是孩子與世界互動、自我認知不斷深化、情緒體驗逐漸豐富的動態過程。書中對早期兒童情緒發生發展各個節點,比如對他人反應的覺察、對自身狀態的辨彆、以及由這些基礎發展齣的復雜情緒,都有詳盡的剖析。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對孩子內在體驗的尊重和捕捉。很多時候,我們成年人習慣於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情緒,而這本書則鼓勵我們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去理解他們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情緒,以及這些情緒是如何與他們對自身以及對周圍環境的理解交織在一起的。這種視角讓我覺得,育兒不再是單純的“管教”,而更像是一場陪伴孩子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
評分一本真正引發思考的著作。它觸及瞭兒童發展中最核心的兩個命題:自我意識的建立以及情緒的生成。我理解作者並非僅僅是在描述孩子會有哪些情緒,或者如何認識自己,而是去探索這兩個復雜的過程是如何在早期兒童身上“發生”的。這種“發生”的視角,在我看來,是動態的、演進的、且高度個體化的。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自我意識”如何為情緒的産生奠定基礎的部分充滿期待。例如,孩子是如何從對身體的模糊感知,逐漸發展齣對“我”的清晰認知,而這種認知的形成,又如何影響他們對喜悅、悲傷、憤怒等情緒的體驗和錶達。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框架,讓我們能夠超越錶麵現象,去洞察孩子內心世界的微妙變化,從而更好地陪伴他們走過情緒發展的關鍵時期。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的觸動,在於它將“自我意識”的形成與“情緒”的産生,看作是緊密相連、相互促進的生命之舞。在早期兒童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是 nascent 的,他們的情緒體驗也是 raw and unfiltered 的。作者似乎在用一種非常學術但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方式,揭示瞭孩子如何通過感知自己的身體、辨認自己的形象、理解他人的反應,從而逐漸建立起“我”的概念。而這個“我”的概念,又反過來塑造瞭他們對各種情緒的感知和體驗。例如,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因為某件事情而感到不開心時,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意識的體現,而這種不開心又能促使他們更深入地去理解自己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感受。書中對早期兒童情緒錶達的細緻觀察和理論建構,讓我對那些看似無端的哭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僅僅將其視為“問題行為”,而是看作孩子內在世界正在發生的、與自我認知相關的信號。
評分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兒童心理學著作,而是深入到“自我意識”和“情緒發生”這兩個極為核心且相互關聯的議題。我一直覺得,孩子如何認識自己,如何感知和錶達情緒,是他們未來人格獨立和健康社交的基石。這本書似乎就是為探究這個“基石”如何鑄就而展開的。當我翻開書頁,首先被吸引的是其對“自我意識”發展不同階段的細膩描繪。從最初的身體感知,到後來的自我識彆,再到更復雜的自我概念形成,作者似乎用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沒有迴避早期兒童情緒錶達的復雜性和看似“失控”的狀態,反而將其置於“自我意識”萌芽期的特殊情境下進行解讀。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孩子那些哭鬧、發脾氣、甚至是沉默的時刻,仿佛能看到背後湧動的、正在形成的自我認知和情緒需求。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我期待它能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視角,幫助傢長和教育者理解並引導孩子的情緒成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