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
定价:20.00元
售价:14.0元,便宜6.0元,折扣70
作者:曾晓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1112256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和变换、数模和模数转换技术、存储器等。每章均附有实验技能训练和知识能力训练的内容,并在附录中以实例的方式介绍了一些小型数字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的实践指导。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电子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做得简直是敷衍了事,充满了低级错误,这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来说是不可容忍的。我发现有大量的错别字,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更令人发指的是,公式下标的变量经常出现印刷错误——明明是时间变量 $t$,却印成了频率变量 $f$;负载电容 $C_L$ 有时会被误写成驱动电流 $I_{D}$。这些细微但关键的错误,在严肃的技术阅读中是致命的。我为了确认一个表达式的正确性,不得不停下来,花费大量时间去猜测作者的本意,这严重打断了我的心流状态。此外,术语的不一致性也让人恼火。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章节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英文缩写或中文名称,导致我必须时刻警惕自己是否“理解错位”。对于一个需要精确表达的学科,这种疏忽表明作者和出版方对内容的质量控制缺乏最基本的尊重。这本书与其说是“数字电子技术”的权威参考,不如说是一份充满了陷阱的“智力测试”,考验的不是我的电子知识,而是我的容忍极限。
评分我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强烈的“信息过载”和“无效堆砌”,它试图在一本书的篇幅内塞进尽可能多的知识点,结果却是每一点都讲解得不够深入。作者似乎认为只要把一个概念的名称提到,就算完成了解释。例如,在谈到存储器层次结构时,它罗列了SRAM、DRAM、Flash、磁性存储器等各种技术,并且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去描述它们的基本单元结构,但对于它们之间在存取时间、功耗、成本、写入寿命上的实际权衡曲线,却只用了一个模糊的表格带过。对于一个需要进行系统级设计的工程师来说,这种权衡分析才是核心价值所在。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信息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摆在你面前,但没有一个导购告诉你哪个才是最适合你的。它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清晰的“设计哲学”或“解决问题的框架”。读者读完后,脑海中可能装满了各种名词,却不知道如何在面对真实电路设计挑战时,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数字电子技术词典”,而不是一本实用的“工程手册”。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场灾难,读起来比啃石头还费劲。我本来对电子技术抱有一丝幻想,以为能学到点真本事,结果呢?翻开扉页就感觉掉进了文字的沼泽。作者的叙述方式像是把一本技术手册的碎片随机撒在了纸上,然后指望读者能自己拼凑出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他似乎对“清晰”这个词有着某种强烈的反感,每个概念的阐述都像在进行一场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举个例子,讲到某个基础逻辑门电路的特性时,他用了好几段迂回的描述,绕了半天圈子,最后给出的结论竟然是教科书上一个公式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不得不反复对照网络上的其他资料才能勉强理解他到底想表达什么,这完全违背了阅读技术书籍的初衷——追求高效获取知识。更让我抓狂的是,图表的质量简直是业余水平,线条模糊,标注不清,很多时候我得眯着眼睛,甚至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分辨出元件符号。如果这是一本自学指南,那我只能说,它成功地让我放弃了自学这门技术。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而是在接受一场关于耐心的残酷考验。这本书的排版也让人头疼,正文和注释的字体大小和间距混乱不堪,阅读体验极差,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视觉上的小搏斗。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让我怀疑作者在编写时是否真的做过一次完整的从头到尾的校验。章节之间的逻辑跳跃性极大,完全没有遵循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比如,第三章还在详细讲解基本的布尔代数运算和卡诺图化简,等到了第五章,突然之间就跳跃到了复杂的流水线CPU结构和异常处理机制,两者之间缺失了诸如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基础、有限状态机(FSM)设计等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这种突兀的跳转,使得初学者在尝试建立知识体系时会感到极度的困惑和挫败。我不得不频繁地往回翻阅或者跳到其他教材去填补这些空白,这极大地拖慢了我的学习进度。更不用说,书中的示例代码和仿真结果,似乎是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古董”,很多设计理念和使用的器件型号在现代EDA工具链中已经不再主流,甚至有些直接报错。这让读者在实践操作环节卡住了,因为你很难找到对应的软件环境去验证这些过时的案例。它更像是一本学术界的“历史回顾”,而不是指导当前实践的“技术指南”。
评分作为一个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工程师,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显得过于浅薄,完全无法满足对前沿技术有追求的专业人士。它更像是一本面向零基础入门的“电子学故事会”,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甚至有些散漫的方式介绍了基本概念。虽然这种方式对于完全的门外汉可能比较友好,因为它避免了太多复杂的数学推导和严谨的证明过程,但我需要的恰恰是那种硬核的、能支撑我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深度。书中对于CMOS工艺的演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设计流程、亚纳米级别的版图限制等关键议题,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完全没有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和设计权衡。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时序分析的精确模型、噪声容限的量化计算,以及先进封装技术对数字信号完整性的影响。然而,我只找到了一堆过时的、在今天看来有些理想化的电路模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刚学会了怎么搭积木,但对于如何建造一座摩天大楼还是一头雾水。这本书对于想从初级技术员晋升到高级架构师的读者来说,帮助微乎其微,它能提供的知识边界,远远低于当前行业发展的速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