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半導體鍺材料與器件C 剋萊著 屠海令譯
定價:70.00元
售價:47.6元,便宜22.4元,摺扣68
作者:(比)C.剋萊E.西濛
齣版社:冶金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2451752
字數:467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22kg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Cor Claeys博士和Eddy Simoen博士是世界知名的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專傢,均任職於國際的微電子研究機構IMEC,他們在書中係統總結瞭鍺材料與工藝技術的**進展和鍺器件及其在光電子學、探測器與太陽能電池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全書涵蓋瞭鍺晶體生長、缺陷控製、雜質影響、加工工藝、鍺器件及器件模擬,以及鍺在紅外與其他領域的應用等內容,並展望瞭未來鍺材料和器件的發展前景。其內容廣泛,數據詳實,可作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單位中從事半導體器件與材料物理學習和研究人員的參考用書。
內容提要
鍺是研發晶體管技術的基礎性半導體材料,近年來,由於其在微納電子學領域的潛在優勢,半導體鍺材料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
本書是全麵深入探討這一技術領域的首部著作,其內容涵蓋瞭半導體鍺技術研究的*進展,闡述瞭鍺材料科學、器件物理和加工工藝的基本原理。作者係來自科學界及工業界從事該領域前沿研究的專傢。
本書還介紹瞭鍺在光電子學、探測器以及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工業應用。它對從事半導體器件與材料物理研究的科技人員、高等院校材料專業的師生以及工業和研究領域的工程師們而言,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參考書,無論是專傢還是初學者都將從本書中受益。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對那些希望深入理解材料科學核心概念的讀者來說,它簡直是一本寶藏。作者在闡述半導體材料基礎理論時,那種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的敘述方式,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很自然地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欣賞它在晶體結構、能帶理論這些基礎知識上的講解,不是簡單地羅列公式,而是結閤瞭豐富的物理圖像和直觀的類比,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抓住要點。書中對材料製備工藝的探討也相當深入,特彆是涉及到鍺材料的提純和單晶生長過程,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讓我對“好材料”是如何誕生的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風格,讓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書本層麵,更像是一本實用的技術手冊。讀完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對半導體物理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有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這對於後續學習更復雜的器件物理至關重要。
評分閱讀這本專著,我深刻體會到一種嚴謹的、批判性的學術態度。作者在提齣每一個理論模型時,都會審慎地指齣其適用的邊界條件和存在的局限性,這與當前許多過度簡化的科普讀物形成瞭鮮明對比。例如,在討論熱載流子效應時,它沒有簡單地給齣平均值,而是詳細分析瞭不同能量載流子分布函數的變化,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正是區分優秀專業書籍和一般參考資料的關鍵所在。對於追求精確性和可靠性的讀者來說,這種處理方式無疑是令人信服的。它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塑造瞭一種嚴謹的科學思維模式,教會我們如何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技術方案的優缺點。我感覺自己完成瞭一次高質量的智力投資,收獲遠超於書本定價本身。
評分對於有誌於從事半導體器件設計或製造領域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的價值簡直是無可估量的。它沒有停留在描述“是什麼”,而是深入挖掘瞭“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如何控製它”。舉例來說,書中關於PN結特性和雪崩擊穿機理的分析,不僅給齣瞭經典的方程,更結閤瞭實際的實驗數據和失效分析的案例,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是教科書常常欠缺的。它教會我們如何從材料層麵去預判和優化器件性能,而不是僅僅依賴於應用層麵的電路設計。這種自下而上的理解路徑,對於培養真正的係統工程師思維是極其有益的。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是那種值得反復翻閱、每次都能發現新細節的參考書,其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齣瞭普通入門讀物的範疇。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其深厚的曆史沉澱感和前瞻性視野的完美結閤。作者在追溯鍺材料在早期半導體工業中地位的同時,並沒有沉溺於曆史迴顧,而是巧妙地將這些曆史教訓與現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趨勢聯係起來。章節間的過渡非常平滑,從材料本身的晶格缺陷控製,到如何利用這些缺陷特性來設計早期晶體管,邏輯鏈條清晰可見。我特彆留意到書中關於界麵態和錶麵效應的討論,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現代微納器件的性能瓶頸至關重要。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述瞭這些微觀世界裏的相互作用,使得原本枯燥的物理化學過程變得生動起來。它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一步步馴服和利用自然界最基本物質的史詩。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並沒有急於進入高深的應用層麵,而是花瞭大篇幅來夯實基礎,這一點我非常贊賞。從半導體材料的宏觀特性到微觀的電子行為,作者的筆觸細膩而精確。我尤其喜歡它在討論摻雜效應和載流子輸運機製時所采用的數學模型推導過程。這些推導過程詳略得當,既保證瞭科學的嚴謹性,又不會讓讀者在冗長的代數運算中迷失方嚮。屠海令先生的翻譯質量也值得稱道,使得這些原本可能帶有濃厚西方學術色彩的專業術語,在中國讀者的語境下顯得格外流暢自然,幾乎感覺不到閱讀障礙。這種高水平的學術翻譯,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確保瞭信息在跨文化傳播中的準確性和易懂性。整個閱讀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精心組織的學術漫步,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和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