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地下礦井無綫通信――基於RFID的傳感器網絡
定價:75.00元
售價:52.5元,便宜22.5元,摺扣70
作者:L.,K.,Bandyopadhyay(L.,K.,班迪奧帕迪亞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21225758
字數:
頁碼:392
版次:01
裝幀:平裝
開本:其他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側重介紹瞭地下礦井和其他危險地區無綫通信技術的新進展。本書全麵提供瞭在這些區域用於傳輸數據、語音和視頻的無綫通信係統的統一的基礎內容,並結閤介紹瞭防爆電路設計和開發的方法,這對危險地區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書的主題內容包括被睏礦工安全通信係統、竪井通信係統、視距通信係統、全礦範圍通信係統和基於網絡的信息係統的設計與開發。也詳細討論瞭RFID技術,包括地下應用的兼容係統用的嵌入式軟件和地下不同設備用的軟件程序代碼。
阮錦屏:1962年清華大學無綫電物理專業畢業。一直在原信息産業部(現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通信、測控研究所(54所)工作。擔任過10多個國傢重點工程項目的研製,分機、總體負責人等,研究室主任,專業部總工,所微波專傢組人員,所老教授、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專業委員等,獲多次省、部、所科技成果奬;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研究員級高工職稱;我國首批英國電氣工程師協會(MIEE)會員,國際特許工程師;國內外發錶論文或編譯等30多篇,其中在一級期刊(電子,通信學報)4篇,國際會議4篇,任國際會議技術審查組成員一次;4項。 從93年開始參加瞭鐵道部車號射頻識彆(RFID)項目的部分研製工作,曾任該項目的科工委及鐵道部鑒定委員會人員及測試組組長,專傢評審組人員等,後到某RFID公司任專傢委員會副主任若乾年。
這本《地下礦井無綫通信――基於RFID的傳感器網絡》的書籍,從書名來看,似乎專注於一個極其專業和垂直的領域。我個人對於礦井安全和現代化技術結閤的交叉學科抱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看到對於現有礦井通信技術瓶頸的深刻剖析。一個理想的閱讀體驗應該是,作者能夠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的介紹,而是要深入到實際應用場景中去,例如,如何剋服地下深處復雜的電磁環境、高濕度和高粉塵對RFID信號傳輸的影響。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否詳細闡述瞭如何設計一套健壯的、低功耗的RFID傳感器節點,這些節點如何在惡劣環境中長期穩定運行,並且能可靠地將數據傳輸到地麵控製中心。如果能輔以具體的案例研究,比如某次模擬救援或日常生産監控中,基於RFID網絡的係統是如何展現齣比傳統有綫或射頻係統更優越的魯棒性和部署靈活性的,那將是極大的加分項。這本書若能成功搭建起“地下環境挑戰”與“RFID解決方案”之間的橋梁,對於提升礦井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無疑具有指導意義。
評分閱讀這類書籍,我最期待看到的是作者在方法論上的創新性。無綫通信在地下環境中的衰減模型是一個經典難題。如果這本書僅僅是簡單地套用Free Space Path Loss模型或者標準的多徑衰減模型,那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瞭。我熱切期盼看到作者是基於大量的礦井現場測量數據,建立起一套更貼閤實際岩層、支架結構特點的信道衰減模型。此外,RFID在識彆和追蹤方麵的獨特優勢,是否被充分利用在瞭人員安全管理上?比如,通過標簽的唯一ID和閱讀器的空間分布,構建一個實時的“人員-位置”數字孿生模型。如果書中能清晰地展示,當發生突發事件時,這套網絡是如何實現快速、精準的個體定位和區域隔離,從而指導救援行動的,那麼這本書的價值無疑是無可替代的。它需要的不僅是技術羅列,更是一種對極端環境下信息流動的深刻洞察。
評分作為一個對工業物聯網(IIoT)領域有長期觀察的讀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真正解決“最後一公裏”連接難題的方案。地下礦井,無疑是IIoT麵臨的最嚴峻的考驗之一。這本書的價值點應該在於,它沒有迴避RFID技術本身的局限性——比如讀取距離短、易受金屬和水體乾擾。因此,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利用或規避這些限製的。例如,在巷道拐角、工作麵等關鍵區域,采用瞭何種特殊設計的RFID標簽或閱讀器陣列來確保數據采集的連續性?更深層次地,我想瞭解的是係統級的集成性。這套基於RFID的傳感器網絡,如何與現有的通風、防爆監控係統進行數據接口的打通?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套完整的係統架構圖,涵蓋從物理層到應用層的各個模塊設計和接口規範,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而是一套可供參考的工程藍圖瞭。
評分老實說,我對這種高度專業化的書籍往往抱持著審慎樂觀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這類著作的學術性有餘而實用性不足。我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在論述RFID技術在礦井中的應用時,能夠平衡先進性與成熟度。例如,是側重於介紹最新的前沿研究(如超高頻UHF在某些特殊介質下的錶現),還是更傾嚮於介紹已經被證明在實際礦井中穩定運行的解決方案(如低頻LF技術的穿透優勢)。如果作者能提供一個詳盡的成本效益分析就太棒瞭——相較於部署昂貴的分布式光縴網絡或復雜的跳頻無綫Mesh網絡,基於RFID的方案在部署周期、維護難度以及總體擁有成本(TCO)上到底有何優勢?這種對工程經濟學的考量,往往決定瞭一項技術能否真正被大規模推廣應用,這也是我評價一本技術書籍是否“接地氣”的重要標準。
評分初次接觸這個選題,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是一本技術硬菜,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管理學或安全導論書籍。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其技術實現細節的深度和廣度。具體來說,關於“傳感器網絡”的部分,我希望看到對網絡拓撲結構、數據路由協議的創新性探討。在礦井這種受限空間內,網絡的自組織能力和能量管理策略至關重要。書中是否探討瞭如何利用RFID閱讀器本身作為信息中繼節點,構建多跳的通信路徑?此外,RFID技術在定位精度上的潛力也是一個關鍵點。如果能詳細介紹如何通過後處理算法,結閤多個閱讀器的信號強度(RSSI)信息,實現對井下人員和關鍵設備的三維實時定位,並能精確到米級誤差以內,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遠超一般的通信技術綜述。我個人非常推崇那些能將理論模型與實際工程參數(如天綫增益、發射功率、工作頻率選擇)緊密結閤的著作,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這樣的深度分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