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障碍的疏导自助/心理疏导疗法系列丛书
定价:45.00元
作者:鲁龙光、黄爱国*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641705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鲁龙光、黄爱国*的《心理障碍的疏导自助》以鲁龙光教授的一次集体疏导治疗现场实况录音为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分三个阶段详述了强迫类障碍的相关知识、强迫思维与行为的应对方式、改造性格与减少症状反复等,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达,通俗易懂。
本书适合强迫、恐怖、焦虑、疑病等各类神经症以及适应障碍、精神障碍恢复期患者进行自我疏导。
目录
引言 自助疏导的要求阶段 提高认识,知己知彼 讲 揭开心理障碍的神秘面纱 第二讲 心理疏导疗法,“本土化”的拐杖 第三讲 拨开心理现象的重重迷雾 第四讲 失眠,无解的午夜幽魂 第五讲 心理问题,人皆有之 第六讲 纠结的青春期,成长的烦恼 第七讲 人际关系,生命的维生素 第八讲 性,神秘、诱惑与掩饰 第九讲 性格,命运的密码 第十讲 强迫症状,性格的罂粟花第二阶段 实践锻炼,百战不殆 第十一讲 抓住主线,克服“怕”字 第十二讲 “怕”,是个纸老虎 第十三讲 克服“怕”字,分清是非真假 第十四讲 强迫思维的三部曲与四不策略 第十五讲 病态思维的“三自一转移” 第十六讲 克服“怕”字,贵存实践 第十七讲 坚决不逃避,勇于一刀切 第十八讲 焦虑,一颗莫名与自虐的心 第十九讲 揭掉标签,轻装前行第三阶段 优化性格,减少反复 第二十讲 认识性格——在你之外,没有别人 第二十一讲 改造性格的“千里”与“足下” 第二十二讲 观念一转天地宽,观念不变死循环 第二十三讲 改造性格,痛无比,乐无穷 第二十四讲 六台挖土机 第二十五讲 把握“顺其自然”的真谛 第二十六讲 社恐与强迫者的心路历程 第二十七讲 改造性格的十要素 第二十八讲 疏导疗法的新进展尾声 新征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直以来,我对心理学都抱着一种既好奇又有些敬畏的态度,觉得它高深莫测,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过遥远。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这种刻板印象。它以一种极其平实、却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和应用的内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自我关怀”的强调,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慰,更是一种建立健康自我认知和应对机制的系统性指导。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又在作者的引导下,看到了走出困境的道路。这种“原来如此”的释然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宝贵的礼物。它让我明白,关注自己的内心,并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而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体现。它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让我们能够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和力量。
评分从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而充满力量的质感,翻开扉页,这种感受更是得到了延续。我喜欢它对“疏导”这个概念的阐释,它不像“治愈”那样带有最终性的断言,而是强调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自我探索和调整的过程。对于我这样长期以来被一些模糊的心理困扰所纠缠,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人来说,这种“疏导”的思路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书中的方法论,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实践的可行性,它并非鼓励读者放弃专业帮助,而是提供了一种在专业治疗之外,甚至在其辅助下,自己能够积极参与和贡献的力量。我尝试着书中的一些练习,虽然效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每一次的实践都让我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逐渐触及核心。它让我明白,心理健康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持续的自我关照和努力去实现的。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让我看到了在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时,除了被动承受,还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应对之道。我一直觉得,很多人都在某种程度上被“心理障碍”这个词吓到,好像一旦沾染,就意味着无能为力,只能依靠专业人士。但这本书提供的视角,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内在的困扰并非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是可以被理解、被梳理,甚至被自己“疗愈”的。它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夸大其词,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逻辑清晰的方式,引导读者去认识自己的情绪模式、思维习惯,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从心理学的原理出发,但语言又足够通俗易懂,不会让人望而却步。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纠结和痛苦,是有迹可循的,而且有方法可以去化解。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再是那个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人,而是逐渐学会了如何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那种掌握了主动权的感觉,虽然只是开始,但已经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顿悟”。我一直以为心理上的问题,特别是那些看似难以言说的困扰,是某种无法改变的宿命,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它并没有将“心理障碍”描绘成洪水猛兽,而是将其置于一个人完整生命体验的框架下进行审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接纳”和“转化”的强调,它鼓励我们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并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这种积极的能量,让我感到久违的希望。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概念运用到与家人的互动中, unexpected 的是,一些原本棘手的沟通问题,竟然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缓解。这让我更加确信,理解和同理心,不仅仅是对待他人的良药,更是治愈自身心灵的良方。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最深刻的道理。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剖析人性、却又不失温情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一期待。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引领我一步步走向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那些“阴暗面”时的勇气和智慧,它没有回避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但却能从中找到光亮和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可能潜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而正是对这些角落的接纳和理解,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成长。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虽然过程中会有反复和挣扎,但每一次的尝试都让我离那个更完整的自己更近一步。它不是一本速成的“心灵鸡汤”,而是一场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内在探索之旅。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面对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