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的遺傳學研究 | 作者 | 李雅娟,李霞,周賀 |
| 定價 | 36.00元 | 齣版社 |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11630834 | 齣版日期 | 2017-04-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泥鰍的天然多倍體與二倍體共存的現象使之成為研究魚類的細胞地理學、發育生物學和遺傳育種學等領域的理想原材料。本書重點探討瞭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的起源及形成機製,對成熟的卵母細胞和初級精母細胞的減數分裂行為進行瞭分子細胞遺傳學觀察,可為業內專業人士提供較高研究參考,具有較高的齣版價值。 |
| 作者簡介 | |
| 李雅娟,係大連海洋大學職工,李雅娟,博士,大連海洋大學水産與生命學院教授,承擔國傢“863”、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省重大、重點項目、省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 |
| 目錄 | |
| 章緒論 1��1魚類染色體的多倍性 1��2魚類自然多倍體形成機製 1��3魚類多倍體誘導 1��4人工誘導多倍體産生的方法 1��5多倍體的鑒定 1��6多倍體的生物學特性 1��7多倍體的應用 1��8多倍體泥鰍研究現狀 第2章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的分布、染色體核型及形態特徵 2��1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的分布 2��2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染色體核型及形態特徵 第3章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綫粒體DNA控製區的序列分析 3��1引言 3��2材料與方法 3��3結果 3��4討論 第4章中國自然四倍體泥鰍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 4��1二倍體、四倍體泥鰍的銀染核型 4��2CMA3/DA/DAPI三重熒光染色 4��3人5��8S 28SrDNA-FISH 第5章中國自然四倍體泥鰍染色體構成研究 5��1引言 5��2材料與方法 5��3結果 5��4討論 第6章中國自然四倍體泥鰍染色體減數分裂行為 6��1引言 6��2材料與方法 6��3結果 6��4討論 第7章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生殖特性研究 7��1引言 7��2材料與方法 7��3結果 7��4討論 第8章不同倍性及親子代泥鰍的DNA甲基化差異分析 8��1泥鰍MSAP技術反應體係的建立及優化 8��2不同倍性及親子代泥鰍的DNA甲基化差異分析 第9章雜交三倍體泥鰍培育及染色體組穩定性研究 9��1雜交三倍體泥鰍早期胚胎染色體組成研究 9��2不同倍性泥鰍雜交後代染色體數目組成的研究 9��3二倍體泥鰍×四倍體泥鰍F1的不同發育階段染色體核型分析 0章雜交三倍體泥鰍減數分裂及配子染色體研究 10��1雜交三倍體泥鰍的減數分裂 10��2雜交三倍體泥鰍精母細胞染色體的帶型及rDNA定位 1章雜交三倍體泥鰍的生殖特性 11��1引言 11��2材料與方法 11��3結果 11��4討論 2章雜交三倍體泥鰍配子染色體組構成的研究 12��1引言 12��2材料與方法 12��3結果 12��4討論 3章不同倍性泥鰍鰭細胞係的建立及生物學特性分析 13��1引言 13��2材料與方法 13��3結果 13��4討論 4章氯化鎘對不同倍性泥鰍鰭細胞係的毒性效應 14��1引言 14��2材料與方法 14��3結果 14��4討論 5章殺蟲單對不同倍性泥鰍鰭細胞係的毒性作用 15��1引言 15��2材料與方法 15��3結果 15��4討論 參考文獻 附圖171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書名《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的遺傳學研究》,聽起來就帶著一種嚴謹和深邃的氣息,讓我想象到研究人員們沉浸在實驗室裏的場景。我最感興趣的是“自然多倍體”這個概念,它意味著在野外環境中,泥鰍的染色體數目並非總是成對齣現,而是可能發生瞭非整倍體的變異。這在其他生物中也存在,但具體到泥鰍身上,我很好奇這些多倍體是如何形成的?是由於基因突變、染色體分離異常,還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這本書很可能詳細地解答這些疑問,通過嚴謹的實驗數據和分析,揭示多倍體泥鰍的遺傳基礎。更讓我期待的是,研究成果可能對泥鰍的生物學特性産生深遠影響。例如,多倍體是否會影響泥鰍的生長發育速度、繁殖能力、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甚至決定其肉質和風味?這種研究如果能夠深入,甚至有可能為開發新型泥鰍品種提供理論依據。我設想,這本書的讀者群體可能非常廣泛,不僅包括遺傳學、水産養殖領域的專傢學者,也包括對生物多樣性、進化生物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它不僅僅是在研究一種魚,更是在探索生命演化的奧秘,以及生物體在不同環境下的生存智慧。
評分《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的遺傳學研究》——僅僅是這個書名,就已經足夠吸引那些對生命科學和生物多樣性充滿好奇的人們。我尤其被“自然多倍體”這個詞語所吸引,它暗示著一種在自然選擇壓力下,泥鰍物種內部可能發生的,非人為控製的染色體數目變化。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團隊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到中國各個角落,去采集和研究不同地域的泥鰍樣本。他們可能運用瞭各種先進的遺傳學手段,比如核型分析、流式細胞術、或者更精密的基因組測序技術,來精確地鑒定和區分這些自然多倍體的泥鰍。這種研究的意義,我理解起來,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科學的層麵,它可能牽涉到泥鰍的物種進化、生態適應性,甚至對水産養殖業的潛在影響。如果能夠瞭解多倍體泥鰍的遺傳優勢,例如它們在特定環境下的生存能力,或者其生長速度、肉質等經濟性狀,那麼這本研究成果或許能為開發更具競爭力的泥鰍新品種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這是一本讓我覺得,讀起來會既有學術深度,又能引發我對生物界奇妙之處無限遐想的書。
評分當我看到《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的遺傳學研究》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關於生命科學探索的宏大圖景。我之前從未深入瞭解過泥鰍的遺傳學,所以“自然多倍體”這個詞匯對我來說充滿瞭神秘感。我推測,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將聚焦於中國本土泥鰍種群中存在的、非人為乾預産生的多倍體現象。這其中可能涉及到對不同地理區域泥鰍的遺傳物質進行深入的分析,比如染色體的數目、形態以及基因組的結構。科研人員很可能運用瞭當時最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遺傳分析方法,來鑒定和區分不同多倍體類型的泥鰍,並探究它們産生的機製。 Furthermore, 我很想知道,這些多倍體的泥鰍在生存競爭中是否具有某些獨特的優勢,例如更強的繁殖能力、更快的生長速度,或是對特定環境因素更強的抵抗力。這本書的價值可能在於,它不僅為我們揭示瞭泥鰍物種內部的遺傳多樣性,還可能為我們理解多倍體在物種形成和適應過程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案例。對水産養殖行業來說,掌握這些遺傳信息,也許能為培育更優質、更具經濟價值的泥鰍品種打開新的大門,這本身就足以令人興奮。
評分我一直認為,科研的魅力在於它能不斷拓展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邊界,而《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的遺傳學研究》這本書,即便我還沒有機會翻閱,單憑它的主題就能激起我強烈的好奇心。泥鰍,這個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陌生的生物,竟然可能存在如此復雜且有趣的遺傳現象,實在是令人驚嘆。書名中的“自然多倍體”幾個字,立刻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畫麵:科學傢們在顯微鏡下觀察著形態各異的泥鰍細胞,分析著它們獨特的染色體組閤,試圖找齣這些多倍體是如何在自然界中産生的,以及它們是否在某些方麵比二倍體泥鰍更具優勢。這種研究的意義可能遠不止於學術界,我想象著,如果對多倍體泥鰍的遺傳特性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是否有可能在水産養殖領域實現突破?比如,培育齣生長更快、抗病性更強、或者肉質更好的新品種泥鰍,從而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這是一種將基礎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閤的典範,也是科學的力量能夠切實改變我們生活的一個縮影。這本書,我認為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可能是一本啓迪思路、激發創新的讀物,讓人對生物多樣性和遺傳學研究的潛在價值充滿期待。
評分這本《中國自然多倍體泥鰍的遺傳學研究》光看書名就覺得內容很紮實,絕對是那種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啃的學術專著。我對泥鰍一直挺感興趣的,尤其是在吃的時候,總會好奇它們到底有多少種類,以及為什麼有的泥鰍口感特彆細嫩。這本書的題目明確指嚮瞭“自然多倍體”,這讓我聯想到生物體的染色體數目異常,而這種異常往往與物種的進化、適應性甚至經濟性狀緊密相關。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中國境內不同地域的泥鰍種群,分析它們的染色體結構和數目,找齣那些天然形成的多倍體類型。這其中涉及到的應該是比較前沿的遺傳學技術和復雜的實驗設計,比如染色體核型分析、DNA定量分析,甚至可能還有基因組層麵的比較。想象一下,研究人員可能要跋山涉水,去采集各種環境下的泥鰍樣本,然後在實驗室裏一絲不苟地進行各種檢測,試圖揭示多倍體現象在中國泥鰍身上的發生機製和演化意義。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物種鑒定,更像是在追溯一個物種的生命密碼,解讀它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適應並繁衍至今。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我們餐桌上的泥鰍,讓它們不再隻是食材,而是承載著豐富遺傳信息的鮮活生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