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逃离电子文化的陷阱——尼尔 波兹曼媒介学思想研究
: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吴晓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3012586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逃离电子文化的陷阱——尼尔·波兹曼媒介学思想研究》从波兹曼的教育学、语言学和媒介学三个研究领域入手,追溯了波兹曼媒介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探究对波兹曼学术思想及其批判态度造成深远影响的人物及其思想。作者认为,波兹曼对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倾向性的研究,对社会文化全盘娱乐化和技术垄断的批判、对人性化未来的渴求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尤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内容提要
媒介是路径,具有意识形态倾向,因此媒介会控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进而改变社会文化前行的航道。
  波兹曼大力批判电子媒介,直言在新媒介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垃圾'。他批评电视文化,批判技术垄断,认为唯有理解语言、媒介和技术才能解决当前社会的痼疾。面对电子文化大潮,他指出要用印刷文化对抗电子文化,进而实现社会文化的平衡。波兹曼洞悉电子文化所暗藏的陷阱,号召我们抵抗技术的集权统治,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以我们逃离陷阱。波兹曼的电子文化批判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然而,依循波兹曼的思路,我们就能逃离电子文化的陷阱吗?这或许就是我们当下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目录
导论
章 波兹曼的研究领域及其成就
节 波兹曼生平
第二节 波兹曼的三大研究主题
第三节 波兹曼学术思想的阶段划分
第二章 电视文化批判
节 走出麦克卢汉
第二节 电视化就是娱乐化
第三节 电视与信息控制
第四节 电视与教育
第三章 技术垄断文化批判
节 技术批判
第二节 信息批判
第三节 科学主义批判
第四章 应对信息泛滥
节 波兹曼的文化保存观
第二节 波兹曼的教育改革思想
结语 波兹曼与互联网
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致谢
作者介绍
吴晓恩,文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文艺理论。出版著作有《花园声音:MTV的意义空间》,译著有《GIS在场地设计中的应用》等。发表的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一次知识的汲取,不如说是一场与一位智慧长者进行的深度对话。作者对尼尔·波兹曼的媒介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这种梳理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将波兹曼的核心观点,如“媒介即隐喻”、“技术决定论的修正”以及“娱乐至死”等,置于当下的电子文化语境中进行细致的解读和阐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他不仅仅是引用波兹曼的论断,更是通过大量的史实和案例,来佐证和丰富这些观点。 例如,当谈到电视如何改变公众话语时,作者联系当下各种真人秀、网络直播等现象,形象地说明了“内容的重要性被形式所取代”这一论断是如何在现实中上演的。这种联系的紧密度,让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对波兹曼的预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剥洋葱,一层层地揭开电子文化表面的光鲜,最终看到其背后隐藏的逻辑和运作机制。它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信息获取,而是开始探究信息背后的意图和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尼尔·波兹曼媒介学思想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它如何将这些经典的思想,巧妙地与我们当下所处的电子文化时代相连接,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考框架。我经常被各种信息淹没,感觉自己像一个在信息海洋里漂泊的小船,这本书则像是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似自由地选择信息,实际上却被媒介的逻辑所绑架。 书中对于“符号的商品化”和“意义的碎片化”的讨论,让我对当下社会弥漫的浮躁和浅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陷入了这种“浅尝辄止”的阅读和思考模式?这本书鼓励我放慢脚步,深入探究,去理解事物的本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信息。它并非一本教人如何“反科技”的书,而是引导读者以一种更为清醒、更为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和利用电子媒介,从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精神的丰盈。
评分尼尔·波兹曼的媒介学思想,一直是我思考现代社会诸多现象的基石,而《逃离电子文化的陷阱》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视角来理解和应用这些思想。我之前接触过一些波兹曼的书,但总感觉有些碎片化,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将这些碎片巧妙地拼接起来,形成了一幅清晰的图景。作者在书中对于波兹曼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都做得非常出色。 他不仅仅是对波兹曼思想的复述,更是对这些思想在当今电子文化环境下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探讨。书中对于“技术中立性”的质疑,以及对媒介如何塑造我们认知边界的分析,都让我印象深刻。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每天接触到的各种信息,思考它们是如何影响我的思维方式,甚至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我的价值观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去辨别和抵制那些不利于我们理性思考和精神成长的电子文化陷阱。
评分读完《逃离电子文化的陷阱——尼尔·波兹曼媒介学思想研究》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原来早已布满了无形的陷阱。波兹曼先生的洞见,如同清醒剂一般,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电子媒介,比如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等。我一直以为它们只是提供信息、娱乐的工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它 not only 揭示了媒介本身是如何塑造我们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更深刻地指出了电子文化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对真相的追求以及我们作为个体应有的深度和专注。 书中对“娱乐至死”的论述,更是让我脊背发凉。我开始反思自己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刷手机、看短视频的行为,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又有多少只是廉价的感官刺激,让我们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迟钝,对严肃的问题越来越漠不关心?波兹曼先生的文字,没有那些华丽辞藻,却有着直击心灵的力量,它迫使我停下来,去思考,去质疑。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媒介的批判,更是对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这个被电子信息洪流裹挟的时代,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是多么的重要。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理论书,更像是一份对现代人的警示录,读来令人警醒,也发人深省。
评分阅读《逃离电子文化的陷阱——尼尔·波兹曼媒介学思想研究》,就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作者通过对波兹曼媒介学思想的细致解读,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与电子媒介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我的思维、情感乃至生活方式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信息的主宰者,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在很多时候,我们恰恰是被信息所奴役。 它让我意识到,电子文化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箱,而是一种塑造我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强大力量。波兹曼先生关于“媒介即信息”以及“娱乐至死”的论断,在作者的阐释下,变得更加生动和具象。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沉溺于那些短暂的娱乐和碎片化的信息,从而忽略了深度思考和人文关怀?这本书鼓励我去质疑,去辨别,去主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不被电子文化侵蚀的精神空间。它是一次对当下社会的反思,更是一次对个体独立思考能力的呼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