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绣面与雕身:黎族文身文化研究
:390.00元
售价:265.2元,便宜124.8元,折扣68
作者:张杰,张昌赋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8111867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081kg
黎族的文身,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艺术结晶,是黎族历史上的凝聚力、号召力、生命力的标志。今天,黎族老年妇女身上还保留着文身的历史印痕。这些用血肉彩绘的斑斓图画,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无与伦比。作者前后三年深入黎族地区,走访拍摄了黎族五大方言中仍有文身的润黎、美孚黎、哈黎及杞黎老人的照片及其文身纹素图案,并论证了不同方言文身纹素的代表纹理及所蕴含的特殊意义。
序言 海南岛黎族女性的文身习俗为什么能延续数千年
一、润方言区
二、美孚方言区
三、哈方言区
四、杞方言区
五、赛方言区
田野调查札记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黎族社会肌理的绝佳窗口。《绣面与雕身:黎族文身文化研究》在梳理文身历史脉络的同时,更注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文身并非孤立存在的艺术,而是与黎族的社会组织、经济活动、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紧密相连。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文身与女性社会地位关系的研究所吸引。在许多社会中,女性的身体和纹饰往往受到严格的规范,而黎族文身似乎赋予了女性一种独特的权力与地位,这种权力的来源和表现形式,作者给出了非常独到的解释。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将抽象的文化内涵具象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黎族人民的精神世界。那些关于图腾崇拜、祖先灵媒的讲述,以及文身如何作为一种沟通方式,连接人与神灵、人与自然的桥梁,都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有了更深的敬畏。这本书不是冷冰冰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命力,仿佛能听到黎族人民古老的心跳。
评分《绣面与雕身:黎族文身文化研究》给我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文身的学术专著,更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与失落的深刻反思。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对黎族文身技艺的细腻描绘所吸引,那些世代相传的工具、墨水配方以及精湛的雕刻手法,都在文字中栩栩如生。但更打动我的是,作者并没有将黎族文身仅仅视为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承载历史记忆、社会规范和民族精神的活态文化。书中对文身作为一种“社会契约”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文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标记,更是个体对家族、对社会承诺的体现,是身份认同的无声宣言。作者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黎族人口进行田野调查,呈现了文身在不同生命阶段所赋予的意义,以及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意义又如何发生微妙的变化。尤其是书中关于文身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的探讨,让我感到沉重。这种古老的文化如何在新旧观念的冲击下得以延续?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对文化保护的呼吁,都让我深思。这本书让我看到,文身背后,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精神世界。
评分这本《绣面与雕身:黎族文身文化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黎族古老而神秘的文身习俗。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图案或技术,而是将文身置于黎族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进行考察,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书中对文身纹样的象征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从日月星辰、动植物到祖先神灵,每一个符号似乎都蕴含着黎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社群的认同以及对生命轮回的理解。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地区、不同氏族在文身图案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所代表的社会结构和历史渊源。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符号的表面,而是进一步挖掘了文身在社会功能上的体现,比如在婚姻、成年礼、祭祀等重要仪式中,文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标记个体的身份、等级和社会地位。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黎族村落,亲身感受那充满仪式感的文身过程,以及文身如何成为连接个体与集体、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图片资料翔实,让抽象的文化符号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对这一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珍视。
评分对于这本书,我最欣赏的是它所展现出的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关怀。《绣面与雕身:黎族文身文化研究》并非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审视黎族文化,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探索的姿态,去理解和呈现。书中对黎族文身习俗的描绘,充满了敬意,每一个图案、每一个仪式,都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作者在探讨文身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了文身技艺传承人的命运,以及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文化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与文化、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写照。书中对文身作为一种“身体史诗”的解读,让我感动。每一个文身,都是一段人生的故事,一个家庭的记忆,一个民族的沧桑。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如何用身体去铭记历史,去表达情感,去构建自我。这是一种非常有力且动人的文化表达方式,让我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绣面与雕身:黎族文身文化研究》最令我震撼之处,在于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细致入微的田野考察。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黎族文身表面符号的描述,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书中追溯了黎族文身可能存在的源头,并分析了其与周边民族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交流与影响,这一部分的内容极具启发性。作者通过对史料的爬复与口述史的结合,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黎族文身文化发展图景。尤其是书中对“禁忌”与“传承”辩证关系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张力。文身作为一种身体的艺术,其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个体身上,会呈现出怎样的差异?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非常深入和富有见地。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黎族文身的“形”,更理解了其“神”,理解了这种古老的习俗如何成为黎族人民 identity 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