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闽文化的时代传承
定价:65.00元
作者:赵麟斌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608657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闽文化研究学术论丛之五:闽文化的时代传承》以“闽文化”中的文学研究、历史名人研究、艺术研究等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品格,彰显了“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赋予“闽文化”研究新的意义。
  《闽文化研究学术论丛之五:闽文化的时代传承》既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又可供广大热爱福建地方文化的读者阅读。
目录
序
闽都文化与台湾儒学的发展
买棹初从福地游
——台湾士子对福州的科场情结
清代榕台两地儒学教育渊源探略
试论闽都书院与清代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
宋代兴化书院及藏书楼的兴盛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平潭兴文书院述略
吕祖谦和闽地、闽人及闽学
勉斋先生黄斡门人考
南宋文人的文化生活
——以林希逸与文人雅士的交游为中心
理学视野下的蔡清诗文研究
许友年表
林则徐佚文三篇辑释
王元稚:亲历台湾近代化进程的福州船政学人
林纾论古文的审美欣赏理论
严复女子教育思想之精义
陈衍词学活动考论
略论五代时期闽国的国计使职
《水浒志传评林》中诗词的编辑和评点
简论明代福州林浦林氏的家学与家风
福州刘家大院的文学背影
清代福建诗人诗歌丛考
——以林启、林葵、方家澍、黄经藻为中心
两宋时期福州刻书考略
黄裳与《万寿道藏》在福州的雕版
朱子四书类著述二十一种版本述考
明代建阳书坊刊刻小说之概况
明代建阳书坊主余象斗小说刊本研究评述
福建官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之承传
林则徐的图书情愫
台湾文化传承与宋代福州
——以临水夫人信仰及相关传统工艺为中心
明清福州妈祖信仰的发展及其缘由
试探闽地中元节文化传承之渊源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以闽都民俗文化为样本
长乐漳港显应宫出土开漳圣王神像之探究
福州方言现象浅析
——兼谈《福州话实用字典》用字规范
浅论福州评话《新茶花》
永安大腔傀儡戏《海游记》流传探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边行走,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静水流深。作者的笔触细腻而老练,将闽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闽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融合时的视角。他并没有将闽文化视为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深入探讨了其在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等进行互动时所产生的独特化学反应。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让我对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书中对闽文化中“商帮文化”的阐述,让我大开眼界。作者详细介绍了晋江商帮、泉州商帮等在历史上的辉煌,以及他们所形成的独特商业精神和经营理念。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更对当今的商业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外,作者在探讨闽文化对海外华人社会的影响时,也展现了其宏大的视野。他追溯了闽文化如何随着华人移民的脚步,传播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海外闽文化。这让我感受到了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传播力。 这本书的论述风格十分严谨,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但作者却能将这些复杂的学术内容,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避免了学术著作的枯燥感。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著作。它让我看到了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轨迹,以及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深远影响。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关于文化传承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超我的想象。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于地方志性质的著作,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所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足以触及文化的本质。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探寻闽文化最深层的根源。 书中对于闽文化独特性的分析,让我豁然开朗。它并非仅仅是区域文化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其形成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影响。作者对闽文化中“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塑造了闽文化独特的性格,也使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闽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所展现的深刻洞察。他并没有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敏锐地捕捉到经济的繁荣如何滋养了文化的创新,而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如何反哺了经济的崛起。这种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分析,为我理解区域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感染力。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读到某些精彩的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闽文化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自信的深刻探讨。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地方文化的生命力,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惊喜连连!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来读的,没想到却一头扎了进去,根本停不下来。作者的叙述方式太有吸引力了,仿佛在娓娓道来一个古老的故事,让我身临其境。 我一直对那些埋藏在民间的故事和传说很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简直是宝藏。作者收集整理了许多鲜为人知却又充满智慧的民间故事、歌谣和习俗,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些故事不仅是简单的叙事,更蕴含着闽南人民的生活哲学、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闽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分析了其在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甚至商业活动中的体现。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闽文化是如何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闽南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没有按照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以主题为线索,将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文化画卷。这种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反而让读者更容易抓住重点,形成整体的认知。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接地气、充满烟火气的文化读物。它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闽文化。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闽南世界。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闽文化爱好者的福音!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和厚实的内涵所吸引。我一直对闽南地区的文化渊源颇感兴趣,但总觉得零散的资料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作者以极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将闽文化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从历史的脉络到当下的发展,都梳理得清晰明了。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闽南语的解读,那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介绍,更是对闽南人民生活习惯、情感表达方式的深入挖掘。那些古老的谚语、生动的俗语,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让我感受到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幽默。书中对闽南建筑的描述也栩栩如生,无论是红砖古厝的飞檐翘角,还是木雕石刻的精美绝伦,都让人心生向往。作者不仅仅是客观地介绍,更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热爱。 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论述时非常严谨,引用的史料详实可靠,但又不失趣味性。他巧妙地将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需求相结合,使得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读起来却一点也不枯燥。无论是对于想要系统了解闽文化的初学者,还是对于已经有所涉猎的研究者,这本书都能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这本书不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现在”的观照。作者探讨了在现代化进程中,闽文化如何面临挑战,又如何焕发新的生机。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节日的传承,以及新兴文化形式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和实践。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点燃了我对闽文化的探索热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福建地区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一次心灵的触动。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出乎意料的愉快。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些沉闷的学术理论,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场充满智慧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对闽文化中“海洋文化”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仅从地理角度解释了海洋对闽文化的影响,更深入挖掘了海洋文化所孕育的开放、进取、冒险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在闽南人的性格、习俗和文化艺术中得以体现。 书中对于闽南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介绍,也十分生动有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艺术形式,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与闽南人民的生活情感、宗教信仰以及历史变迁之间的紧密联系。读到这些内容,我仿佛能听到悠扬的南音,看到激情的歌仔戏表演。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探讨闽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时,展现了其敏锐的洞察力。他分析了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如何在闽南地区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并对闽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即使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也能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理解其中的内容。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学术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让我对闽文化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闽文化的书,更是一本启发我们思考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以及文化自信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