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本土化应用手册 伍志强、曹冰、庞宇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本土化应用手册 伍志强、曹冰、庞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伍志强,曹冰,庞宇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测验
  • MMPI
  • 本土化
  • 临床心理学
  • 人格评估
  • 心理健康
  • 伍志强
  • 曹冰
  • 庞宇
  • 应用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7745
商品编码:2977195130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本土化应用手册

定价:59.00元

作者:伍志强、曹冰、庞宇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77077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心理测量在医学领域,尤其在精神和心理卫生领域是十分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判断疾病的情况和治疗效果等,对于诊疗和康复方案的制定起着重要作用。此书详细解析了明尼苏达人格测验的方方面,为中国的从业人员运用掌握这个测试工具,提供了可靠的本土化操作指南。

内容提要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问卷(MMPI)是心理测量工具中,公认的个性评估*为全面,准确性*,解读难度也*的一个测量工具。掌握了MMPI的使用,对于学好、用好个性评估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对所有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和人力资源部门等工作者都是必要的参考工具书,也会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本土的心理测量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作者经过不断的研究与临床验证,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与哲学理论基础对 MMPI进行了重新的解读与分析。通过MMPI量表分数,不但能准确分析出患者的行为、心理特征,而且还能分析出患者的家庭教养模式。本书是精神、心理等相关领域的重要工具书,也是心理测量本土化的重要尝试。

目录


序言 1前言 3章 绪论 5节 概论 6第二节 心理量表解读的相关理论基础 24第二章 效度量表的解读 39节 疑问量表 40第二节 自我保护意识(说谎L) 41第三节 问题的认知程度(病F) 46第四节 防卫量表(K 校正分) 51第五节 效度量表合并解读 54第六节 矛盾题 56第三章 临床量表的解读 57节 身体关注程度(疑病Hs) 58第二节 情绪活跃程度(抑郁D) 62第三节 心理成熟程度(癔病Hy) 65II第四节 规则遵从程度(精神病态Pd) 70第五节 男女子气(Mf) 72第六节 自我意识强度(偏执狂Pa) 76第七节 心理稳定性(精神衰弱Pt) 78第八节 思维现实性(精神分裂Sc) 83第九节 思维活跃程度(轻躁狂Ma) 85第十节 规则认同程度(社会内向Si) 87第四章 临床量表的组合解读 89节 解读说明 90第二节 临床量表的组合解读 100第三节 常见多量表组合的解读 148第四节 低分段解读 156第五章 小量表的解读 163节 身心疾病相关量表 164第二节 成瘾相关量表 174第三节 性相关量表 176第四节 临床子量表 180第五节 信效度相关量表 197第六节 个人特征相关量表 203第七节 其他量表 217第六章 案例分析 223案例1:母亲助力下的抑郁 224案例2:人生需有长远目标 227案例3:个性导致的产后抑郁表现 232案例4:希望是人生的动力 237案例5:被父母替代成长的丈夫 241案例6:难以驾驭的个性 245案例7:我需要什么样的爱 250案例8:经多见广是心理的良药 253案例9:幻想是孩子的权利 257案例10:典型强迫症 259案例11:假型强迫症 263案例12:器质型强迫症 266案例13:癔病型强迫症 268案例14:责任回避型强迫症 271案例15:表现为强迫症的精神分裂症 274案例16:MMPI 企业应用分析 277后记 281

作者介绍


伍志强,北京回龙观医院主管心理治疗师,致力于MMPI的推广与应用,并创立了独立的解释分析模型。有着近20年的关于MMPI临床应用经验和学术研究经验,为多家机构完成过招聘评估工作,在强迫症和人格障碍方面有较好的治疗能力。曹冰,毕业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心理咨询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庞宇,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文摘


序言



深入理解心理测量学前沿:本土化人格评估的实践指南 本书致力于为心理学研究者、临床实践者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本土化人格评估框架。聚焦于经典人格测验工具的适应性与发展,本书旨在弥合跨文化心理测量在本土化应用中面临的理论鸿沟与实践挑战。 第一部分:跨文化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基石与挑战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人格心理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论演变,并着重探讨了将源自西方文化的成熟心理测量工具应用于本土情境时所遭遇的文化偏差(Cultural Bias)与等值性(Equivalence)问题。 第一章:人格理论的普适性与特殊性 1. 人格概念的文化建构性分析: 探讨了“自我”、“内向/外向”、“神经质”等核心人格特质在东西方哲学与社会结构中的差异化理解。详细比较了特质论、动力论以及社会认知理论在解释本土行为模式时的适用范围。 2. 本土化适应的理论必要性: 阐述了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程序在跨文化应用中的局限性,强调构建具有本土文化敏感性的测量工具,是确保信度与效度的前提。 第二章:心理测量学基础的本土化重构 1. 测验编制的伦理与规范: 详细阐述了在本土背景下进行测验改编(Adaptation)与重构(Reconstruction)的国际伦理标准。重点讨论了在数据收集、知情同意以及结果解释过程中需要规避的文化敏感点。 2. 信度与效度的本土化检验: 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统计学检验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构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如何受到本土社会规范、语言习惯和认知风格的影响。提供了构建本土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详细步骤。 第二部分:本土化人格评估工具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侧重于介绍如何将成熟的心理测量工具系统地转化为适用于特定文化环境的有效工具,并辅以详实的实证案例。 第三章:本土化改编的技术路线图 1. 翻译与回译(Translation and Back-Translation)的深度优化: 区分了直接翻译、语境适应和概念等值性调整。引入了“语义漂移识别矩阵”,帮助研究者量化不同译本在核心概念上的偏差程度。 2. 项目反应性分析(Item Response Theory, IRT)在本土化中的应用: 阐述了如何利用IRT模型,尤其是参数不变性检验(Parameter Invariance Testing),来识别和修正那些在不同文化群体中表现出不同反应概率的试题。 3. 情境刺激的文化重塑: 针对情境判断测验(Situational Judgment Tests, SJTs),强调了对题干情境、角色设定和结果情境进行“在地化”处理的重要性,确保情境的真实性和可理解性。 第四章:多维度人格结构在本土的验证 1. 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EFA & CFA)的本土应用: 提供了在小样本和复杂结构数据集中,如何运用先进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技术来验证所提议的本土化结构模型。 2. 规范样本的建立与维护: 论述了如何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抽样方案,以建立符合当代本土社会特征的常模(Norms)。讨论了常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老化”的现象及其动态更新策略。 第三部分:临床与组织情境下的本土化解释与应用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读者如何在临床诊断、职业选拔和发展辅导中,科学、负责任地使用本土化的人格评估结果。 第五章:临床诊断中的文化敏感性 1. 本土化结果的报告与沟通: 探讨了如何用非技术性的语言,向本土文化背景下的来访者清晰地解释人格测验结果,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误解或病理化标签的术语。 2. 文化变异与精神障碍的鉴别: 结合本土精神病理学观察,讨论了某些人格特质在本土情境下可能被过度解读或低估的风险,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过度的“顺从性”是否应被视为人格障碍的指标。 第六章:组织行为中的精准选拔与人才发展 1. 本土化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ing)的构建: 阐述了如何将人格评估结果与本土特定的工作绩效标准相结合,构建预测工作成功的综合模型。重点分析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在不同本土产业中的差异化表现。 2. 测评结果在绩效反馈中的应用: 提供了结构化的反馈会议流程,确保人格评估信息被用于促进员工发展而非仅仅是评价工具。强调了发展性反馈与评价性反馈之间的平衡策略。 结论:迈向整合性的人格科学本土化未来 本书最后总结了当前本土化实践中的研究前沿,并展望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格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倡导构建一个开放、持续迭代的本土化心理测量生态系统,以应对社会快速变迁带来的新挑战。 本书的特点: 理论深度与实操性兼备,数据驱动,案例丰富,尤其关注本土化过程中的细微调整和关键决策点,是致力于提升人格测量科学严谨性的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本土化应用手册》,我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设计非常专业,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这通常是专业书籍的标志。我并非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但多年来一直关注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领域,MMPI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对其具体的应用细节,尤其是本土化方面,一直知之甚少。我带着一种“探险者”的心态来接触这本书,希望它能引领我进入一个我之前未能触及的领域。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书中会有一些详细的图表、数据分析,以及对不同维度解释的深入剖析。我期待作者们能够用一种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阐述MMPI的理论基础,以及它如何被“移植”到中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那些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测量工具,在面对中国人的复杂心理时,是否依然能够保持其原有的效度和信度?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离这个问题的答案又近了一步。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应用手册,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本土化应用手册》这个书名,就给我一种强烈的“实用性”暗示。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对MMPI本身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让读者能够理解如何在本土的社会文化情境下,有效地使用MMPI。我设想,书中或许会包含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MMPI是如何被应用于诊断、评估,甚至是干预的。我更期待的是,作者们能够分享他们在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这种“幕后故事”式的分享,往往比纯粹的理论阐述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一本真正优秀的本土化应用手册,应该能够让即使是初次接触MMPI的读者,也能在阅读后,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信心。

评分

进行分隔。这些评价将避免提及书籍的具体内容,而是侧重于读者阅读前的期待、阅读时的感受、以及对书籍整体价值的初步推测。 这本书的名字在我手里沉甸甸的,仿佛预示着它所承载的份量。“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本土化应用手册”,单单是这个标题,就足以让我在拿到它的时候,心中涌起一股混合着好奇与期待的情绪。我一直对人格测量学,尤其是MMPI这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工具,抱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它在中国本土的应用,总感觉隔着一层纱。我设想,这本手册的出现,或许能为我揭开这层纱,让我看到MMPI如何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与我们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融合。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研究案例、本土化的修订说明,甚至是一些在实际咨询或研究中,可以借鉴的本土化视角。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MMPI的本土化过程,并辅以详实的说明,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我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心理测量工具的宝贵指引。我渴望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洞见,去理解那些隐藏在数字和条目背后的,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评分

对于一本关于“本土化应用”的书籍,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和“应用价值”。《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本土化应用手册》这个书名,让我对它的期望值很高。我好奇作者们是如何在保留MMPI核心理论和测量精髓的同时,对其进行本土化的调整和修订。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在中国特定人群中的大规模调查数据,这些数据将是支撑其本土化过程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就MMPI的各项指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给出更具解释力的阐释。比如,某些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异常”的特质,在中国的语境下,是否会有不同的含义?这种“文化解读”的视角,对于深入理解人格测验在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接地气”的指导手册,而非仅仅是理论的搬运工,能够真正帮助到在中国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同行们。

评分

收到!我将为您创作五段不同风格、详细且具有读者视角的图书评价,每段约300字,并使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