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 吴珊珊

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 吴珊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珊珊 著
图书标签:
  • 卢梭
  • 人性
  • 幸福
  • 哲学史
  • 思想史
  • 启蒙运动
  • 社会契约论
  • 政治哲学
  • 西方哲学
  • 吴珊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8055
商品编码:2977384955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

定价:68.00元

作者:吴珊珊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2081480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普通读者接触卢梭的作品一般都是从《爱弥儿》开始,在这本主要谈及卢梭教育理念的书里,卢梭谈到了一部分他对于人之为人的理解。如果想要全面了解卢梭的人性思想,还需要全面地研读他的所有相关著作,比如说《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民风日趋淳朴》《新爱洛伊丝》《山中来信》《文学与道德杂篇》等。本书全面研读了卢梭的基本著作,并借助于国外以及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自爱”“怜悯”“良心”“自由”“理性”“自尊”“虚荣”和“自豪”等概念,使得卢梭的人性观更加丰富和清晰了。

内容提要


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收获幸福?这种对幸福生活的追问历久弥新。卢梭花费毕生精力,为我们穷尽了人类通达幸福的可能路径。卢梭认为人首先是感性的、激情的存在。他推崇生存的体验性、丰富性和敏感性,认为人天生既不是恶也不是善的,而是在社会和文化中逐步塑造的。既然人是可塑的,卢梭就给出了几种通达个人幸福的方案。一种是将自尊导向自然宗教,在对上帝的崇敬中,他将体会到生存的甜美、自由和平静。一种是做一个社会中的野蛮人,他只满足*基本的需求,不为虚荣和外物所累。他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幸福个体。一种是成为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的公民,他将自爱和怜悯推及他人,将自尊升华而达及共同体,他是一个信奉社会契约的幸福公民。以上看似互不兼容的方案体现了卢梭对人的本质的多层次的理解。人是有精神、情感、物质需求的社会动物,他因不断完善自身而通达幸福。

目录


总序1

绪论1

章“非理性”的人:卢梭的人性观43

节几种典型的人性观点43

第二节自爱作为一切激情和情感的源泉54

第三节动物性与人性:怜悯、可完善性61

第四节“自尊”:作为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66

第五节人性与社会的三种状态80

第六节“非理性”的人91

第二章文明及其缺憾:卢梭对人和社会问题的诊断98

节与启蒙的疏离98

第二节人性、文化、文明103

第三节对败坏人性的批判108

第四节败坏的社会导致了不健康的人?126

第三章语言与人性:对语言本质的批判性思考128

节语言作为人的后天本质129

第二节语言作为人性的映照133

第三节对语言权力化的批判141

第四节语言之于人的本质145

第四章人性的“文化处境”147

节对斯巴达的崇拜149

第二节对启蒙理性的反思154

第三节人性再出发:宗教性、个体性、公民性160

第五章一种选择:宗教幸福169

节一种独特的自然宗教170

第二节人性作为自然宗教的基础177

第三节人的“宗教”184

第六章人性的重塑:个体幸福187

节爱弥儿的个体教育188

第二节限制欲望,防止虚荣190

第三节个体教育的四门“课程”194

第四节个体教育的人性基础204

第五节爱弥儿的人性畅想209

第六节女性的幸福:苏菲与朱丽210

第七章人性的重塑:公民幸福257

节怎样成为一位公民?258

第二节转变人性的工程:立法者和261

第三节公民教育的三门“课程”268

第四节公民教育的人性支撑277

第五节哲学家和立法者作为个体幸福和公民幸福的典型代表286

第六节文本中的张力:个体与公民的选择是否矛盾?301

结语:孤独者的追问304

参考文献320

后记335

作者介绍


吴珊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博士,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联合培养博士。现就职于华北科技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卢梭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摘


序言



《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曙光:史前考古学导论》 作者:[此处可假设一位学者的名字,例如:陈 维 哲] 出版社:[此处可假设一家严肃的学术出版社名称,例如:东方学术出版社] 字数:约 1500 字 --- 导言:回望来时的路 人类文明的宏伟叙事,并非始于文字的诞生,而是深植于我们脚下那片被时间覆盖的土壤之中。当我们凝视博物馆中那些粗粝的石器,或是凝视深邃洞穴壁上的动物剪影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与数百万年前的祖先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曙光:史前考古学导论》正是一把钥匙,它为我们开启了通往人类漫长“前历史”时期的大门。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介绍史前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关键遗址的发现及其所揭示的人类演化历程。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编,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适应能力与社会复杂性逐步建构的历史画卷。我们试图回答那些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最初的人类是如何生存和思考的?文明的种子是如何在冰河与火山的间隙中萌芽的? 第一部分:史前考古学的基石 本部分奠定了研究史前时期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史前考古学作为一门横跨人类学、地质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其科学性依赖于严谨的年代测定和文化分期。 第一章:学科的建立与演进 详细阐述了史前考古学自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以来的学术脉络。重点分析了三期说(石器、青铜器、铁器)的提出、文化积累理论的形成,以及当代考古学中对“过程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的争论与融合。阐明了考古遗址的类型学分析在文化序列重建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章:时间之尺——年代测定技术 精确的时间框架是理解人类演化的前提。本章深入探讨了测年技术的进步:从早期的地层学和地质学方法,到放射性碳十四(C14)测定的原理与局限性;继而介绍热释光(OSL)、钾氩(K-Ar)和古地磁学在确定更古老地层和人类活动时间中的不可替代性。特别关注了如何利用树木年轮和珊瑚生长线进行高精度的时间校准。 第三章:发掘与解读——田野工作的方法论 考古发掘是信息获取的源头。本章详细介绍了系统性田野调查、网格化发掘技术(如斯特拉蒂格拉菲,即地层学分析)的规范操作。强调了遗址记录的细致性——如何绘制剖面图、记录出土文物的三维坐标,以及对微观残留物(如植物种子、动物骨骼碎片)的收集与实验室处理流程,确保每一件出土物都能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第二部分:旧石器时代——工具、迁徙与认知革命 旧石器时代覆盖了人类历史约99%的时间,是人类形态和行为模式定型的关键时期。 第四章:早期人类的足迹——从能人到直立人 本章聚焦于东非大裂谷等关键区域的发现。详细分析了奥杜威文化(Oldowan)的简单石核工具,标志着早期人类开始有目的地改造自然。随后深入探讨了阿舍利文化(Acheulean)中双面手斧的标准化生产,这不仅是技术飞跃,也反映了认知能力的显著提升。讨论了直立人向欧亚大陆的首次大规模迁徙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第五章:古老之火与复杂社会——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 中石器时代标志着技术的精细化(细石器技术)。本章着重比较了尼安德特人与早期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智人)在生存策略上的异同。通过对莫斯特文化(Mousterian)的分析,探讨了尼安德特人是否具备埋葬死者的仪式行为。随后,聚焦于智人如何利用更灵活的复合工具(如投掷器、弓箭的雏形)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第六章:艺术的诞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心智飞跃 本部分的高潮是认知革命的体现——洞穴壁画和雕刻品的出现。详细考察了法国拉斯科洞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以及德国的霍勒菲尔斯洞穴象牙雕像。分析了这些艺术作品背后的符号系统、宗教观念或叙事结构,探讨了艺术如何成为人类文化传承和群体认同构建的早期载体。 第三部分:中石器与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与社会转型 人类历史的第二个关键转折点是农业的产生,它彻底重塑了人类的生存模式、社会结构乃至人口动态。 第七章:适应性景观——中石器时代的多元化生存 在全球冰期结束后,环境剧变催生了区域性的适应策略。本章分析了沿海、森林和草原等不同生态位中,中石器文化如何发展出微石器技术、骨器和木器等专业化工具。重点介绍了欧洲的“麻雀化”趋势(Microlithization)与美洲原住民对北美环境的早期利用。 第八章:大变革——新石器革命的起源与扩散 本章是关于农业起源的深入研究。基于“肥沃新月地带”的考古学证据,探讨了小麦、大麦驯化的过程,以及对家畜(如山羊、绵羊)的早期驯养。对比分析了世界其他独立起源中心(如中国黄河流域的水稻、中美洲的玉米),阐明了定居生活如何引发人口爆炸、财富积累和定居点(如杰里科、查塔霍裕克)的出现。 第九章:村落的兴起与早期复杂社会 随着定居的稳固,社会复杂性开始增加。本章考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结构:防御工事的出现(如巨石阵的早期形式)、墓葬等级分化、以及早期公共建筑的建造。这些迹象预示着社会分工、财富不平等和权力集中的萌芽,为迈向青铜时代的城邦文明奠定了物质和制度基础。 结语:史前考古学的当代意义 《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曙光》最终将读者的目光引回当下。通过对漫长史前史的考察,我们得以理解现代人类的诸多行为模式——从合作到冲突、从工具制造到象征思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艰苦磨砺与试错。史前考古学提醒我们,人类文明的成就建立在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世代积累的生存智慧之上,其价值无可估量。本书为所有对人类历史的深层根源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了一份扎实而引人入胜的学术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卢梭对于“自然人”的设想,以及他与霍布斯等人关于国家起源和人性本恶的辩论,都让我着迷。我总觉得,理解一个人性的根本,才能理解他所构建的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与否。这本书的书名“追问幸福”让我联想到,或许卢梭认为,幸福与我们最初的自然状态息息相关,而文明的进程,恰恰可能是一种对幸福的背离。我非常好奇,作者吴珊珊博士是如何梳理和解读卢梭关于人性与幸福之间复杂联系的。她是否会从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入手,分析社会如何腐蚀了人性的纯真,从而使人们偏离了幸福的轨道?或者,她会更侧重于《社会契约论》中,如何通过建立一个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来重新找回失落的幸福? 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卢梭关于“意志”(volonté)的概念,以及“公意”(volonté générale)是如何在追求集体幸福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在现代社会,个体自由与集体利益的平衡,依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卢梭的观点,无论其历史局限性如何,都为我们理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不仅仅是理解卢梭的理论,更能体会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刻忧虑和期盼,以及他对实现一种真正“自由而幸福”的生存状态的不懈追求。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 吴珊珊》着实吸引了我。我一直对哲学思想,尤其是涉及人类根本问题的那部分深感兴趣,卢梭的名字更是绕不过去的巨匠。他的思想,如同一股清流,又似一场风暴,深刻地影响了启蒙运动,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思想版图。我设想着,这本书一定不仅仅是枯燥的学术论证,而是充满了对于“幸福”这一人类终极关怀的追问,并通过卢梭的视角,带我们深入探索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我们常常谈论幸福,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它,甚至拥有它?卢梭,这位在18世纪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中,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叛逆的精神,挑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既定观念。他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开篇之语,至今仍振聋发聩,让人不得不思考,我们身上究竟背负着多少不必要的束缚,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追寻真正的幸福。这本书,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卢梭是如何从人性这一最根本的起点出发,去解读和定义幸福的。是关注个体的情感满足,还是指向更宏大的社会契约?是对自然状态的回归,还是对文明的批判性反思?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或者至少,在作者的引导下,开启属于我自己的思考之旅。

评分

当我看到《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 吴珊珊》这个书名的时候,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启蒙运动时期那个充满变革与思想碰撞的时代。卢梭,一个充满矛盾而又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名字总是与自由、平等、民主等词语紧密相连。而“追问幸福”,更是直击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关切的部分。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却又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力。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期待,它能够引领我深入探究卢梭关于人性与幸福的独特见解。我很好奇,卢梭是否认为,人性的原始状态本身就蕴含着幸福的可能性,而文明的进程,才是一种对这种原始幸福的剥夺?他又将如何通过他的“社会契约”理论,来构建一个能够保障个体自由,并最终导向集体幸福的社会?我期待作者吴珊珊能够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又不失思想的温度,为我们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卢梭,让我们能够借由他的思想,重新审视我们自身,重新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并最终,找到我们自己追寻幸福的路径。

评分

《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 吴珊珊》这个书名,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哲学的思辨力。卢梭,一个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物,他的理论,如同种子般,播撒在后世的土壤里,催生出无数新的思想。而“追问幸福”,则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命题。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日益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但真正的幸福感,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倍增,反而可能变得更加稀缺和难以捉摸。 我尤其好奇,卢梭是如何看待“教育”与“人性”之间关系的。他的《爱弥儿》中,对于如何培养一个“自然人”的论述,充满了前瞻性和颠覆性。我设想,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剖析卢梭的教育理念,并将其与他对人性本真的理解联系起来?他是否认为,不当的教育方式,是导致人性扭曲,从而远离幸福的根源之一?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不仅仅是了解卢梭的哲学体系,更能体会他对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他对于一个能够让个体获得真正幸福的社会模式的构想。

评分

当我看到《追问幸福:卢梭人性思想研究 吴珊珊》这个书名时,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便涌上心头。卢梭,这位思想巨人,他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争议性。他既是浪漫主义的先驱,又是革命思想的启蒙者。而“追问幸福”这个词,则直接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关切。我一直觉得,哲学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大问题”,比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以及,如何才能活得更幸福。 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以更清晰、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卢梭的人性思想。他笔下描绘的那个“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是一种纯粹、无私、并且能够自足的幸福状态?而随着文明的诞生,这种幸福又是如何一步步被侵蚀和扭曲的?作者吴珊珊博士又将如何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去解构和还原卢梭的思想脉络,并将其与当下我们对幸福的理解进行对话?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是堆砌文献,更能展现出作者对卢梭思想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引导读者一同踏上这场对人类幸福本源的深度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