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 9787109234802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 97871092348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农业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农作物病虫害
  • 植物保护
  • 农业技术
  • 病虫害防治
  • 农业信息
  • 年度报告
  • 农作物生产
  • 农业科技
  • 中国农业
  • 病虫害预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34802
商品编码:2979364029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 作者 中国农业出版社
定价 90.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9787109234802 出版日期 2018-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主要介绍了全国2016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情况,包括全国各地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及蝗虫和柑橘大实蝇在各地的发生和防治情况,重点介绍了各地绿色防控工作情况,还介绍了2016年重大病虫害外合作项目等。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篇 2016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工作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关于印发2016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2016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特点及2017年防控工作重点
各地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总结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1水稻
天津市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2小麦
2016年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3玉米
2016年全国玉米病虫害防控工作总结
北京市
北京市顺义区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安徽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马铃薯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山东省
湖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陕西省
甘肃省
5棉花
河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湖北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6果树蔬菜
北京市平谷区(大桃)
山西省(苹果)
辽宁省(苹果)
江苏省(果蔬)
江西省(柑橘)
山东省(果树、茶叶)
四川省(果树)
7蝗虫-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安徽省
山东省
河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陕西省
青海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二篇 2016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各地工作总结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实蝇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全国项目总结
湖北省
重庆市
贵州省

第三篇 重大病虫害防控行动
农业部部署行动
农业部深入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水平
农业部动员部署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农业部派出5个督导组推进小麦病虫害防控措施落实
农业部全力防控小麦病虫害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农业部部署稻飞虱防控工作“虫口夺粮”保丰收
农业部部署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确保夏玉米生产安全
农业部动员部署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2016年秋冬季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部署行动
1病虫害防治
2016年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专家会商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在云南召开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冀、鲁、陕三省开展“药肥两减”技术考察调研活动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湘、粤、滇三省开展“药肥两减”技术考察调研活动
马铃薯病虫害防控新技术培训班在贵阳举办
全国蝗虫防控信息系统和蝗区数字化勘测技术培训班在鄂尔多斯市举办
钟天润副主任带队赴津、冀蝗区督导夏蝗防控工作
中英牛顿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启动和计划研讨会在CABI召开
2016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技术培训班在兰州举办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总结会在哈尔滨召开
水稻细菌性病害防治新技术培训班在云南举办
2绿色防控
2016年全国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山东招远举办
全国农区蝗虫绿色防控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2016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在杭州召开
全国稻田利用生态和生物防治技术减药控害培训班在杭州举办
全国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普洱市成功举办
南方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南宁市成功举办
2016年北方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在济南举办
3治蝗快报
扎实推进蝗虫可持续治理工作
各地农区顺利完成东亚飞蝗夏蝗防治任务
第四篇调研报告汇编
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北京市延庆区绿菜园专业合作社绿色防控调研报告
2016年湖北等六省(市)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集成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进优质大葱品牌建设——山东省章丘市万新村大葱绿色防控调研报告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农药减量效果的调查报告
山东和河南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 前言 2016年,中国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严峻的病虫害防治挑战。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日益频繁的农业交流以及病原菌和害虫抗药性的增强,都给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全面总结2016年度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评估各项防控措施的成效,并为未来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写了本《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 本年报聚焦于2016年期间,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特色作物造成严重威胁的各类重大病虫害。它不仅是年度防控工作的全面梳理,更是对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对全年病虫害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对重大疫情的发生原因进行剖析,并对各项防控工作的进展与成效进行客观评价,本年报旨在为各级农业部门、科研院所、推广机构以及广大植保工作者提供一份权威、翔实、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第一章 2016年度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概况 2016年,全国范围内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 总体而言,2016年病虫害发生面积大,部分地区和作物受灾程度尤为严重。例如,某些地区的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玉米蚜虫、玉米螟,以及大豆锈病、棉花棉铃虫等,均出现了大范围的集中爆发,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显著影响。 2. 气候因素影响显著: 2016年的气候特点,如区域性干旱、洪涝、极端高温或低温天气,对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例如,春季偏暖或多雨可能导致某些病害(如小麦赤霉病)提前发生并加剧;夏季高温干旱则有利于某些害虫(如蚜虫)的快速繁殖;秋季的降雨和湿度条件则可能促进真菌性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3. 外来入侵性病虫害的威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来入侵性病虫害的传入与扩散风险持续存在。2016年,对某些新发或重点监测的外来入侵病虫害,如稻飞虱、褐飞虱、二化螟等,进行了重点监测和防控,但其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依然不容忽视。 4. 病虫害代际叠加与复合化: 部分病虫害在一年内发生多代,且不同世代的危害特征和防治难点有所不同。同时,多种病害和害虫的复合发生,增加了防治的复杂性和难度。例如,稻瘟病与纹枯病的混合发生,或者蚜虫与病毒病的协同危害,都给作物健康带来巨大挑战。 5. 抗药性问题依然突出: 长期以来,部分病虫害对常用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这使得传统防治手段的效果下降,增加了防治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更大压力。2016年,针对重点病虫害的抗药性监测工作仍在持续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抗性治理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二章 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情况 2.1 粮食作物 水稻: 稻瘟病: 2016年,稻瘟病在南方部分稻作区仍是主要病害,尤其在丘陵山区和连作稻田发生较重。气候变化(如季风性降雨)和栽培管理方式(如高产栽培)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全年监测数据显示,平均发病面积为X万亩,平均病级为Y,部分地区最高达Z级。各地采取了以选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如三环唑、稻瘟净等)和农业防治(如病稻田清理、晒田控水)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总体效果较好。 纹枯病: 纹枯病在全国大部分稻作区均有发生,其中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发生面积较大,发病程度也相对较重。高温高湿是其主要诱因。全年发生面积约X万亩,平均病级Y。防治上,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如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的叶面喷施,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和病株拔除,有效控制了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害虫之一。2016年,虽然总体发生程度较前几年有所减轻,但在南方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晚稻期间,仍出现局部虫口密度高峰。全年累计发生面积X万亩,最高虫口密度达Y头/簇。防控工作重点在于加强灯光诱杀、药剂防治(如吡虫啉、噻虫嗪)以及释放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 螟虫(二化螟、三化螟): 螟虫在全国各地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其中二化螟和三化螟是主要种类。2016年,部分地区发生程度较重,特别是南方稻区,二化螟的发生代数增多,危害期延长。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受害株率Y%。防治上,采取了早期化控、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以及化学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防治等多种手段。 小麦: 赤霉病: 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赤霉病(俗称“烂麦病”)危害,其发生与春季的低温高湿天气密切相关。发病面积大,霉变率高,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霉变率Y%。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主要采取了药剂(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的穗期防治,并辅以抗病品种选育和加强田间管理。 白粉病: 白粉病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发生,尤其在北方冬小麦产区,发生面积较大,发病程度中等偏重。春季温和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其传播。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病级Y。防治上,以化学药剂(如三唑类、咪鲜胺)的叶面喷施为主,同时推广抗病品种。 蚜虫: 小麦蚜虫在全国小麦产区普遍发生,是传播小麦黄矮病等病毒病的重要媒介。2016年,蚜虫发生期与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期有所重叠,增加了防治的紧迫性。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虫口密度Y头/叶。防控以药剂(如吡虫啉、啶虫脒)防治为主,并加强对病毒病的监测。 玉米: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害虫之一。2016年,在东北、华北等主要玉米产区,玉米螟发生密度较大,特别是第二代玉米螟,其危害期延长,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受害株率Y%。防控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如秸秆深埋、残茬粉碎)、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应用Bt生物农药)和化学防治(如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 蚜虫: 玉米蚜虫的发生具有周期性,2016年,部分地区蚜虫密度较高,对玉米生长造成胁迫,并可能传播病毒病。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虫口密度Y头/叶。主要采用药剂(如吡虫啉、噻虫嗪)防治。 2.2 经济作物 棉花: 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2016年,在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发生程度不一,但总体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其抗药性问题,使得防治难度加大。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受害铃率Y%。防控策略以性诱剂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如 Bt 菌剂、赤眼蜂)和化学防治(如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相结合。 棉花枯黄萎病: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2016年,在连作棉田和低洼易涝地区发生较为普遍,部分地块减产幅度较大。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病株率Y%。防治重点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实施轮作、加强田间排水和土壤消毒。 大豆: 大豆锈病: 大豆锈病是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2016年,部分地区受降雨和高湿天气影响,发生较为严重,影响了大豆产量和品质。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病级Y。防治上,主要依靠药剂(如戊唑醇、代森锰锌)的叶面喷施。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是主要害虫,2016年,部分地区发生密度较大,危害大豆产量。全年发生面积X万亩,平均受害荚率Y%。防治以性诱剂监测预警,辅以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防治。 2.3 特色作物 蔬菜: 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 蔬菜病害种类繁多,2016年,各地种植的各类蔬菜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侵袭。气候条件(如高湿、昼夜温差大)是主要诱因。防控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轮作、药剂(如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百菌清)防治和生物防治。 蔬菜蚜虫、菜青虫、白粉虱: 蔬菜害虫种类也十分丰富,2016年,蚜虫、菜青虫、白粉虱等是普遍发生的害虫,尤其在保护地蔬菜和露地蔬菜中,危害均较重。防控上,推行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如苏云金杆菌、寄生蜂)和化学防治(如吡虫啉、灭幼脲)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模式。 果树: 果树病害(如褐腐病、黑星病、炭疽病): 2016年,果树病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不同果树种类对应不同的主要病害。例如,苹果的褐腐病、黑星病,柑橘的炭疽病、溃疡病等,对果实品质和产量造成损失。气候因素(如雨量、湿度)是其发生的重要条件。防治上,强调预测预报,加强冬季清园,化学药剂(如代森锌、氟硅唑)的保护性、治疗性喷施,以及农业综合防治。 果树害虫(如蚜虫、螨类、食心虫): 蚜虫、螨类、食心虫等是果树上的常见害虫,2016年,部分果园虫口密度较高,对果实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防治策略包括:加强检疫,清除越冬虫源,保护利用天敌,药剂(如阿维菌素、哒螨灵、毒死蜱)防治。 第三章 2016年度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亮点与成效 1. 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 2016年,国家和地方各级病虫害监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监测网络覆盖范围更广,监测频次更高,监测手段更先进。通过大数据分析、遥感技术等手段,提高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为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2. 绿色防控与生物防治成效显著: 随着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016年,生物农药、天敌昆虫、性诱剂、昆虫信息素等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比例显著提高,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抗药性治理取得进展: 针对重点病虫害的抗药性监测工作深入开展,并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农药使用策略,推广了多种作用机制的农药轮换使用,有效延缓了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4. 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提升: 针对2016年出现的局部严重病虫害疫情,各地农业部门迅速响应,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控工作,调配了充足的物资和人力,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5. 政策支持与科技推广力度加大: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支持、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新型植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同时,通过培训、示范等形式,将先进的植保技术推广到基层,提升了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技能。 第四章 2016年度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区域性病虫害发生仍有反复: 尽管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但部分区域性、季节性的重大病虫害发生仍然具有较强的反复性,例如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等,给全年防治工作带来了持续压力。 2. 部分地区病虫害防治体系薄弱: 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植保体系建设仍需加强,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农民的科学用药意识和技能有待提高。 3. 新发病虫害监测与应对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新发病虫害的传入和扩散风险始终存在,对于一些未知或新发病虫害,监测和早期预警能力尚需加强。 4. 抗药性治理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部分病虫害的抗药性问题已十分突出,虽然采取了延缓措施,但彻底解决抗药性问题仍需要长期的、综合性的治理策略,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推广非化学防治手段等。 5.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临瓶颈: 尽管绿色防控理念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成本、效果、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第五章 2017年度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展望 展望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继续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促发展”的总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进一步完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提升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水平,加强对重大病虫害的会商研判,提高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深化绿色防控与生物防治推广: 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天敌昆虫、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支持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发与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3. 强化抗药性治理,优化农药使用结构: 持续开展重点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制定并推广科学的农药轮换和混配方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农药利用率。 4. 健全应急防控机制,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建立健全重大病虫害应急预案,加强物资储备和技术培训,提高对突发性、区域性重大疫情的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培训: 加大植保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基层植保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农民的科学防治意识和技能,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6. 推动区域联防联控,构建协同防治体系: 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区域性病虫害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跨境、跨区传播的重大病虫害。 结语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2016》全面回顾了2016年度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控情况。这份年报的完成,离不开全国广大植保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各级农业部门的辛勤付出。我们相信,通过对过去一年工作的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必将为2017年及未来更长时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根据您提供的图书名称生成的简介,其中关于具体发生面积、病级、虫口密度等数据为示意性填充,实际年报中会有详细的统计数据和分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带着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仿佛是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基层防治人员一年辛勤工作的缩影。作为一名对农业科普知识感兴趣的读者,我特别想了解的是,书中是否对过去一年中出现的、具有爆发性或突发性的重大病虫害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些事件的成因是什么?例如,气候异常、外来入侵物种,还是栽培管理上的疏忽?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是如何组织力量,快速反应,采取了哪些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其蔓延,减少经济损失?我希望报告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科研人员如何快速研发出新的防治技术或优化现有技术,以及基层农业部门如何高效地组织动员,将这些技术落到田间地头。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尽管书名直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年报”,但它所承载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过去一年我国农业战线上,尤其是在保障农产品供应方面,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与不懈奋斗。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报告中是否能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在病虫害发生上的特点和差异,以及针对这些特点,各地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的。比如,在水稻产区,是否重点阐述了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关键害虫的监测预警和化学、生物防治结合的应用案例;在小麦主产区,又是否详细介绍了赤霉病、白粉病等重大病害的发生状况和综合治理成效。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它们能帮助我理解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并且在实际的农业生产环境中,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保障了粮食的丰收。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乍一看可能有些枯燥,但我正是因为对农业领域,特别是病虫害防治这一关键环节抱有浓厚兴趣,所以才特意找来阅读。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业发展、希望了解粮食生产背后挑战的读者,我对这类报告的期待值很高。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份冷冰冰的数据汇总,更能体现出过去一年里,我们的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广大农民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我特别关注报告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例如,是否提及了气候变化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影响,或是新兴病虫害的出现及其防治策略的演变。同时,我也希望能从报告中一窥当前我国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比如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等理念在实践中的落地情况。毕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事,而病虫害无疑是其中的一大威胁,了解其年度报告,能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不断前进的步伐。

评分

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窥见了我们餐桌上每一粒粮食、每一片蔬菜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一种“大农业”的视角,不仅仅关注病虫害本身,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农业投入、技术推广、政策支持等方方面面。例如,报告中是否提到了新的病虫害监测技术和预警系统的应用,这些技术是如何提升了防治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在绿色防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书中是否详细介绍了如何减少农药使用,推广生态友好的防治手段,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我理解年报的性质,它可能侧重于总结和数据,但我仍然期待它能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即我们正在不断进步,通过科技和智慧,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农产品。

评分

坦白讲,初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可能会非常专业和技术化,对于非农业领域的读者来说可能有些距离感。然而,当我尝试去理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这一概念在整个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性时,我便觉得这份年报的价值无可估量。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份静态的总结,更能体现出动态的管理和持续的改进。例如,书中是否提及了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在病虫害的监测网络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搭建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又或者,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我们是如何吸取国外先进的防控经验,同时也将我们的成功实践分享出去?我期待这份报告能够展现出一种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创新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对已发生事件的记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