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 9787565518980

观赏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 978756551898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小茹,郭芳,李留振 著
图书标签:
  • 观赏植物
  • 病害识别
  • 植物保护
  • 园艺
  • 农业
  • 植物病理
  • 防治技术
  • 园林
  • 花卉
  • 病虫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18980
商品编码:2979718480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观赏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 作者 孙小茹,郭芳,李留振
定价 69.0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5518980 出版日期 2017-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为了做好观赏植物病害的识别及防治工作,提高综合防治效果,编者结合多年来在生产一线中的实践经验,以加强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理念手法,以图文互补的方式描绘了观赏植物易发生的病害症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观赏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类病原生物的识别、综合治理方法以及400多种常见观赏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
  《观赏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向读者提供了诊断和预防病害的基本参考内容,可供从事林果花卉研究者和广大观赏植物爱好者直观了解观赏植物病原特征和病害症状。也可作为地方性专业技术培训教材,可作为广大观赏植物生产一线的栽培者、经营者和从事林业、园艺工作者及林农的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作为园林绿化建设者和管护者的业务指导书。

   作者简介

   目录
1 观赏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1.1 观赏植物病害的概念
1.2 观赏植物病害的形成
1.3 植物病害的分类
1.4 观赏植物病害的症状
1.4.1 病状类型
1.4.2 病征类型
1.4.3 组织病变
1.4.4 生理病变
1.4.5 植物感病表征的复杂性

2 观赏植物病害诊断意义及基础方法
2.1 观赏植物病害诊断及意义
2.1.1 病害诊断及其意义
2.1.2 病害诊断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2.2 病害诊断的依据
2.2.1 植物发病特点
2.2.2 病害的症状特征
2.2.3 病原性状和种类
2.3 观赏植物病害诊断基础方法
2.3.1 病区现场诊断
2.3.2 室内诊断
2.3.3 病害诊断的方法

3 观赏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识别与鉴定
3.1 两类不同性质的植物病害
3.1.1 非侵染性病害
3.1.2 侵染性痛害
3.1.3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3.2 观赏植物真菌病害的鉴定
3.2.1 真茵的一般形态
3.2.2 真菌的分类
3.2.3 真菌主要纲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的鉴定
3.3 观赏植物细菌病害的鉴定
3.3.1 植物细菌病害的夯布
3.3.2 植物病原细菌的一般特性
3.3.3 植物细菌病害的识别与鉴定
3.3.4 噬茵体
3.4 观赏植物病毒病害的鉴定
3.4.1 植物病毒病害的一般性状
3.4.2 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
3.4.3 植物病毒病的侵染循环
3.4.4 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
3.5 观赏植物线虫病害的鉴定
3.5.1 植物线虫的一般特性
3.5.2 植物寄生线虫的寄生性
3.5.3 植物寄生线虫常见类型
3.5.4 植物及土中常见线虫的简要检索及雌虫特征
3.5.5 植物线虫的防治措施
3.6 寄生性种子植物
3.6.1 种子植物的分布
3.6.2 种子植物的寄生性
3.6.3 菟丝子
3.6.4 桑寄生
3.6.5 列当

4 观赏植物病害综合治理与技术
4.1 综合治理理念
4.1.1 综合防治方针
4.1.2 不同类型病原的防治特点
4.2 观赏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4.2.1 植物检疫
4.2.2 农业防治
4.2.3 生物防治
4.2.4 化学防治
4.2.5 物理和机械防治
4.2.6 消灭病原菌初侵染来源

5 主要观赏植物病害
5.1 花卉植物病害
5.1.1 月季黑斑病
5.1.2 月季根癌病
5.1.3 月季灰霉病
5.1.4 郁金香疫病
5.1.5 菊花灰霉病
5.1.6 花卉白粉病
5.1.7 月季枯枝病
5.1.8 玫瑰锈病
5.1.9 花卉锈病
5.1.10 菊花斑枯病
5.1.11 菊花花腐病
5.1.12 菊花黑斑病
5.1.13 牡丹红斑病
5.1.14 牡丹锈病
5.1.15 牡丹(芍药)炭疽病
5.1.16 牡丹白绢痛
5.1.17 牡丹紫纹羽病
5.1.18 牡丹病毒病
5.1.19 牡丹根结线虫病
5.1.20 冬珊瑚疫病
5.1.21 炭疽病
5.1.22 百合病毒病
5.1.23 百合疫病
5.1.24 百合细菌性软腐病
5.1.25 百合立枯病
5.1.26 百合曲叶病
5.1.27 百合灰霉病
5.1.28 百合鳞茎软腐病
5.1.29 百合青霉腐烂病
5.1.30 百合茎腐烂病
5.1.31 百合茎溃疡病
5.1.32 百合锈病
5.1.33 百合丛簇病
5.1.34 百合叶枯病
5.1.35 百合细菌性叶斑病
5.1.36 仙客来炭疽病
5.1.37 仙客来枯萎病
5.1.38 仙客来灰霉病
5.1.39 仙客来病毒病
5.1.40 杜鹃叶枯病
5.1.41 杜鹃叶肿痛
5.1.42 茉莉炭疽病
5.1.43 花卉根结线虫病
5.1.44 观赏花木白绢病
5.1.45 紫荆枯梢病
5.1.46 紫荆角斑病
5.1.47 樱花褐斑穿孔病
5.1.48 贴梗海棠锈病
5.1.49 白兰花炭疽病
5.1.50 夹竹桃黑斑病
5.1.51 朱顶红红斑病
5.1.52 唐菖蒲病毒病
5.1.53 唐菖蒲条斑病
5.1.54 唐菖蒲枯萎病
5.1.55 苏铁斑点病
5.1.56 君子兰日灼病
5.1.57 君子兰叶斑病
5.1.58 紫薇煤污病
5.1.59 一串红病毒病
5.1.60 凤仙花白粉病
5.1.61 萱草叶枯病
5.1.62 水仙大褐斑病
5.1.63 蜡梅叶斑病
……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绿意盎然:家庭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诊断与绿色防治指南》 在这本详尽的指南中,我们将一同探索家庭园艺中那些令人头疼却又普遍存在的植物病虫害问题,并提供一套全面、科学且注重环保的解决方案。无论您是刚刚踏入园艺世界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爱好者,本书都将成为您守护爱植健康、尽享绿色生活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第一章:认识我们的绿色伙伴——植物健康的基础 在深入探讨病虫害之前,理解植物的正常生长需求是至关重要的。本章将从基础入手,介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行呼吸作用等基本生理过程。我们将详细阐述影响植物健康的关键因素,包括: 光照: 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差异。如何判断光照是否充足或过强,以及常见的光照不足或过强的症状表现。 水分: 科学浇水的艺术。从土壤湿度判断、浇水频率、水量控制,到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浇水策略。过度浇水和浇水不足的危害,以及如何识别和纠正。 土壤: 土壤的构成、肥力与透气性。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pH值)的需求。如何改良土壤,使其更适合植物生长。 温度与湿度: 理想的生长温度范围,以及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室内外环境的湿度控制,以及加湿或降湿的实用方法。 通风: 良好的空气流通对植物呼吸和病虫害预防的重要性。如何改善通风条件。 养分: 植物必需的宏量元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如何通过施肥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并避免过度施肥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机肥与化肥的比较选择。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您将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为后续的病虫害预防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火眼金睛——常见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植物病害的发生往往悄无声息,但细心的观察者总能发现蛛丝马迹。本章将聚焦家庭园艺中最易出现的各类病害,并提供详细的识别方法: 真菌性病害: 白粉病: 症状(叶片、茎、花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发生条件(高湿、通风不良),常见受害植物。 霜霉病: 症状(叶片背面出现灰紫色霉层,正面出现黄色斑点),发生条件(冷凉、潮湿),常见受害植物。 炭疽病: 症状(叶片、茎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或黑色病斑,有时有同心轮纹),发生条件(高温高湿),常见受害植物。 叶斑病: 症状(叶片上出现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斑点),发生条件(湿度、温度),常见受害植物。 根腐病: 症状(植株矮小、黄化、萎蔫,根部变黑、腐烂),发生条件(土壤积水、不透气),常见受害植物。 灰霉病: 症状(花、叶、果实上出现灰褐色绒毛状霉层,导致腐烂),发生条件(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常见受害植物。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叶斑病: 症状(叶片出现水浸状、油浸状病斑,边缘常有黄色晕圈),发生条件(高温高湿、雨季),常见受害植物。 青枯病: 症状(植株突然萎蔫,茎部切断面可见乳白色菌脓),发生条件(高温高湿、土壤传播),常见受害植物。 病毒性病害: 花叶病: 症状(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条纹或畸形),传播途径(蚜虫、螨虫等),常见受害植物。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黄化(缺绿): 原因(缺铁、缺镁、缺氮等养分),光照不足,土壤pH值不适。 焦叶(叶尖、叶缘干枯): 原因(缺水、过度施肥、盐分积累、空气干燥),日灼。 落花、落果: 原因(授粉不良、温度剧变、养分不足、病虫害侵扰)。 本书将通过大量清晰的病害图片,配合详细的文字描述,帮助您准确辨认病害的类型、发生的部位以及可能的成因。我们将教会您如何从叶片、茎、根、花果等不同部位的细微变化中捕捉病害的信号。 第三章:不速之客——常见植物虫害的识别与诊断 除了病害,小小的虫害同样是植物健康的大敌。本章将为您逐一揭秘家中常见的害虫,教您如何发现它们的存在: 刺吸式口器害虫: 蚜虫: 症状(聚集在嫩梢、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黄,排泄蜜露诱发煤污病),识别(绿色、黑色、黄色等小虫,常成群出现)。 介壳虫: 症状(附着在茎、叶上,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硬壳,吸食汁液,削弱植株),识别(形状、颜色各异的“小盾牌”)。 红蜘蛛(螨虫): 症状(叶片出现黄色斑点,背面有细小的红褐色或黄绿色虫体,严重时有蛛网),识别(微小,肉眼不易察觉,常在干燥、通风不良环境下繁殖)。 蓟马: 症状(叶片、花瓣上出现银白色或黄褐色的条斑,花瓣畸形),识别(体型细长,常藏匿于花朵或嫩叶中)。 咀嚼式口器害虫: 菜青虫、蜗牛、蛞蝓: 症状(叶片被啃食出孔洞、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吃光),识别(直接看到害虫或其啃食痕迹)。 蚂蚁: 虽不直接危害植物,但可能与蚜虫、介壳虫共生,并可能骚扰植物。 钻蛀性害虫: 蛴螬、金针虫(地下害虫): 症状(根部被咬断,导致植株萎蔫、死亡),识别(主要在土壤中活动,挖土时可能发现)。 其他害虫: 弹尾虫(跳虫): 症状(主要以腐殖质为食,但有时会啃食嫩芽、幼苗),识别(微小,白色,跳跃)。 蚯蚓: 在某些情况下,过多的蚯蚓可能在土壤中过度翻动,影响植物根系,但通常被认为是土壤改良者。 本书将提供害虫的微距照片,帮助您在不同植物部位(叶片正面/背面、茎、花蕾、土壤)发现这些微小的“入侵者”。 第四章:绿色卫士——家庭园艺植物的病虫害预防策略 “预防胜于治疗”是园艺实践中的金科玉律。本章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的、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的病虫害预防体系: 选择健康种苗: 从信誉良好的苗圃购买无病虫害的植物。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合理的光照、水分和养分管理: 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 保持良好的通风: 减少病菌滋生和害虫聚集。 适宜的土壤条件: 确保土壤疏松透气,避免积水。 加强日常观察与及时处理: 定期巡查: 养成定期检查植物的习惯,越早发现问题,越容易解决。 及时清除病叶、病枝: 阻断病菌传播。 保持环境清洁: 清除盆土表面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越冬场所。 植物轮作与间作: 对于盆栽植物,虽不严格适用轮作,但可尝试定期更换盆土,避免在同一盆土中长期种植同一类植物。 利用天敌: 鼓励瓢虫、草蛉等益虫在花园中生存,它们可以捕食蚜虫、螨虫等害虫。 物理防治方法: 粘虫板: 捕捉飞行的害虫,如蚜虫、粉虱等。 人工捕捉: 对于蜗牛、菜青虫等大型害虫,可以手工捕捉。 喷水冲洗: 对于叶片上的少量蚜虫、螨虫,可用强水流冲洗。 覆盖物: 使用纱网、防虫网等物理隔离措施。 第五章:对症下药——家庭园艺植物的绿色防治方法 当病虫害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我们应优先选择对环境和人体伤害最小的绿色防治手段。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类绿色、高效的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 苏云金杆菌(Bt): 对鳞翅目幼虫(如菜青虫)有特效,对人畜无毒。 白僵菌、绿僵菌: 针对多种昆虫的真菌杀虫剂。 捕食性螨虫: 如胡瓜钝绥螨,用于防治红蜘蛛。 植物源农药: 印楝素: 由印楝树提取,具有杀虫、杀螨、驱避等多种作用。 除虫菊酯: 来自除虫菊,对多种昆虫有触杀作用。 鱼藤酮: 来源于鱼藤,具有广谱触杀作用。 大蒜、辣椒、烟草等提取液: 具有一定的驱虫、杀虫效果。例如,大蒜捣碎浸水过滤后喷洒,可用于防治蚜虫、红蜘蛛。 自制与改良型农药: 肥皂水: 稀释的肥皂水可以溶解害虫的体壁,常用于防治蚜虫、介壳虫、螨虫。 酒精: 70%的医用酒精,蘸取后擦拭介壳虫、粉蚧等,可有效杀灭。 小苏打溶液: 稀释的小苏打溶液(约1%),可用于防治白粉病。 牛奶溶液: 稀释的牛奶(约1:10),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白粉病。 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作为最后手段): 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 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注意浓度和喷洒时间。 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害虫产生抗性。 喷药时做好个人防护。 避免在开花期或果实成熟期喷洒。 本书将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配制、使用方法、作用对象、注意事项,并配以直观的操作图示,让您轻松掌握这些绿色防治技术。 第六章:特殊植物的病虫害应对 不同的植物种类,其易发的病虫害也可能有所不同。本章将针对一些深受园艺爱好者喜爱的常见植物,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建议,例如: 多肉植物: 易发的根腐病、介壳虫、红蜘蛛等,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 兰花: 易发的炭疽病、软腐病、介壳虫、蓟马等,以及特殊的养护与防治要点。 月季: 易发的黑斑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以及修剪与施肥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室内观叶植物(如绿萝、吊兰): 常见的叶斑病、黄叶、介壳虫、红蜘蛛等,以及如何改善室内环境进行防治。 第七章:园艺陷阱——常见误区与疑难解答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可能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甚至对植物造成二次伤害。本章将针对这些误区进行剖析,并解答园艺爱好者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 误区一:看到一点点虫子就立刻使用强力农药。 误区二:过度浇水或施肥,导致植物因生理失调而生病。 误区三:将病害与虫害混淆,采用错误的防治方法。 误区四:不注意通风,导致病害蔓延。 通过本书,您将全面掌握家庭园艺植物病虫害的识别、预防与绿色防治技巧,让您的绿色空间始终保持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让园艺的乐趣伴随健康的植物,共同享受自然的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植物病理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植物学家,但作为一名对园艺充满热情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了解病害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黄叶、枯萎,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病原体或生理失调。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常见观赏植物病害的书籍,它不仅要能清晰地描述病症,更要能提供科学、循证的防治策略。我比较关注这本书是否能涵盖不同类型的病害,比如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以及虫害引起的病变,并且对于每种病害的发生条件、传播途径都有详细的介绍。如果这本书能结合实际案例,并给出具体的用药指导或替代方案,那将极大地提升我的实践能力。

评分

我是一位在城市中拥有一个小型阳台花园的普通上班族,闲暇之余,侍弄花草是我最大的乐趣。然而,最近我的几盆心爱的月季和绣球似乎遇到了麻烦,叶片上出现了奇怪的锈斑,而且有些花苞迟迟打不开,这让我非常焦虑。我尝试过在网上搜索,但信息庞杂,很多描述和图片都不能完全对应我的情况,让我无从下手。我听说这本书在病害识别方面做得非常专业,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病理学知识,并且配有大量的实物图片,方便对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准确诊断我的植物究竟得了什么病,并提供一些安全、有效的家庭防治方法,让我能够及时挽救我的植物,让我的阳台花园重新焕发生机。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入手了,一直以来,家里的花花草草养得还算可以,但偶尔总会遇到一些奇怪的问题,叶片发黄、出现斑点、生长停滞,有时候实在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害,更别说怎么解决了。我尝试过在网上搜,结果信息太多太杂,很多都描述不清,要么就是图片看不清楚,很容易误判。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专业、详实的书籍,能够帮我系统地了解这些观赏植物的常见病害,并且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听说这本书的图文并茂,解释也很到位,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的处理,希望能为我这个“业余花匠”提供及时的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地打理我的绿色伙伴们,让它们保持健康和美丽,为我的生活增添更多生机与色彩。

评分

我一直对观赏植物的养护抱有严谨的态度,尤其是在面对病虫害时,我倾向于采用科学、绿色的防治方法。我了解到这本书在病害识别与防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注重介绍一些非化学性的防治手段。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改善栽培管理来预防病害的发生,例如土壤改良、通风条件优化、合理施肥等。如果书中还能对不同病害的发生季节、地域性特点有所提及,并给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那将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能通过学习这本书,提升自己在病害管理方面的专业素养,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保护我的观赏植物。

评分

我之前参加过一个园艺爱好者的小组,大家经常会分享养护心得,其中就有人提到了这本书。当时那位朋友就说,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很多他在别的书上找不到的病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他特别提到,书中的一些病害描述非常生动形象,配图也非常清晰,能够帮助他快速准确地判断问题所在。而且,书中不仅讲解了如何识别病害,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病害的成因,以及如何从根本上预防,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症状,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如果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治本的效果。我一直很想把它找来看看,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病害防治的知识,把家里的植物打理得更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