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活动篇
定价:28.00元
作者:王建明赵林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664121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针对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自我效能感低、学习兴趣降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他们体验团队的力量给自己带来的动能,激发学习热情,正确认识自我和看待高考,从而融洽人际关系,放松心灵,建立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以一种健康的心理来备考、迎考。《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三年级)》分“热身游戏篇”“团队建设篇”“人际交往篇”和“心理讲座篇”四章。*章介绍了“一元五角”“松鼠大树”“一拍即合”“大风吹”“手指按摩操”“抓手指”等团体活动;第二章介绍了“不倒的森林”“打开千千结”“个性名片秀”“构筑友谊家”等团体活动;第三章介绍了“盲人旅行”“爱情心配方”“心与心想通”“撕”等团体活动;第四章介绍了“阳光心态”和“无视上下左右,做好自己”2个活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抱持着很大的期待,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活动”这两个关键词正是我工作中急需的。我是一名在中学任教的心理老师,经常需要设计各种团辅活动来帮助学生应对成长中的挑战,比如情绪调节、社交技能提升、自我认知探索等等。我原以为这本书会像一本“活动宝典”,里面会包含各种创意十足、操作简便的团辅方案,能够直接拿来套用或者稍作调整就能用。然而,通读下来,我发现它的重点似乎放在了对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梳理和框架的构建上,而具体的活动设计和执行细节却相对薄弱。书中花费了大量篇幅讲解了理论基础、团辅的原则、以及一些宏观的指导方针。这些内容固然是重要的,但对于我这样需要快速找到具体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老师来说,显得有些“高高在上”。我需要的是如何设计一个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倾听的活动,而不是泛泛而谈倾听的重要性;我需要的是如何组织一个能让学生分享并理解自己情绪的活动,而不是笼统地讲情绪管理。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描绘了一幅“团体活动”的美丽蓝图,但却省略了搭建这座桥梁所需的砖瓦和工具。如果作者能在理论阐述的同时,提供更多具体、可执行的活动案例,并附带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那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将远不止于此。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我是一名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志愿者,一直致力于通过团体活动来帮助那些有情绪困扰或者社交障碍的孩子们。我深信团体活动的力量,它能够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满心欢喜地认为它会是一本能够给我带来丰富活动灵感和实践指导的宝藏。我期待的是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如何设计和组织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需求的团体活动,比如如何引导孩子们表达愤怒、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如何促进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等等。我甚至希望能够看到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了解其他辅导者是如何成功地通过活动改变孩子们的。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多地聚焦于“为什么要做”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它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而对于“具体怎么做”的活动设计,却显得非常抽象和模糊。就像我需要一张详细的地图才能找到目的地,但这本书只给我提供了一些关于目的地的宏伟介绍,却没有给出具体的路线和导航。我花了很多时间试图从中提炼出一些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活动,但大部分内容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直接转化为实践。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因为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获得更直接、更实用的指导。
评分这本书我实在是很失望,我本来是抱着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的心情来购买的,但拿到手后才发现,内容完全不是我期望的那样。封面上写着“团体活动篇”,我以为里面会提供各种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设计的具体活动方案,例如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建立自信等等。我甚至期待能够看到一些活动流程图、道具清单、以及活动后的反思和引导技巧。然而,这本书充斥着大量的理论阐述,虽然理论本身可能没错,但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过于抽象和学术化的语言很难直接落地应用。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从里面找到可操作的活动,但大部分内容都停留在“为什么要做”的层面,而“怎么做”的部分却寥寥无几。举个例子,书中花费了大量篇幅讲解“认知行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应用,这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急需在课堂上组织一个关于“如何应对考试焦虑”的团体的老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可复制的活动设计,例如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找到应对压力的策略的游戏,或者一个能让学生体验并接纳不同情绪的互动环节。总之,这本书的“团体活动篇”名不副实,更像是一本理论普及读物,对于想要即刻获得实践指导的读者来说,它的实用性大打折扣,性价比也因此显得不高,我不会推荐给同样有类似需求的同行。
评分我本以为这是一本能为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实际帮助的“工具书”,但读完后,我深感不足。我是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深知将心理健康理论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团体活动是多么重要且充满挑战。我特别希望能从书中找到一些新颖、有效的团辅活动设计,能够帮助我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情绪、处理冲突,并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活动流程、活动目标、所需的道具、以及引导语和注意事项等。例如,针对“应对学业压力”的主题,我希望看到一个具体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来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或者关于“情绪管理”,我希望看到一个能让学生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和表达不同情绪的互动游戏。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多地停留在对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阐述和理论探讨上。它详细地讲解了理论背景、教育原则、以及一些普遍性的目标,但对于具体的活动设计和操作指南,却显得非常简略,甚至可以说是有所欠缺。这就像是告诉我“你需要建造一座漂亮的房子”,但却没有提供蓝图和建筑材料。对于我这样一个需要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因此大打折扣,我无法从中获得直接、可复制的活动方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自己摸索和设计,这与我购买这本书时的期望相去甚远。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选题方向非常有潜力,但我对内容的处理方式感到有些遗憾。我是一名心理辅导老师,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并结合实际团体活动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教材。我特别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团体动力学来提升学生的社会性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这本书的理论部分确实有一定的深度,涵盖了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困扰,如青春期叛逆、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困难等,并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然而,我总觉得它在“活动”的呈现上有些不够接地气。我期待的“团体活动篇”应该是在理论支撑下,提供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案例,例如,关于同理心培养的活动,我希望看到详细的步骤、互动方式,甚至是一些关键的引导语;关于团队合作的训练,我希望看到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共同解决问题的游戏。但这本书更多的是对活动“原则”和“目标”的阐述,而对于具体的活动流程、道具准备、时间分配、以及活动后的总结和延伸,则涉及不多。这使得我在阅读时,虽然能够理解活动的意义,却很难将其直接转化为课堂上的实践。如果能有更多详实的案例分享,并配以清晰的操作指南,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大大提升,也能更好地帮助到像我一样在学校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