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业遥感技术
定价:120.00元
作者:谭昌伟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092245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谭昌伟主编的《农业遥感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定量遥感概述、实验设计与数据测定规范、遥感数据源及其处理方法、作物光谱特征及其参数定量反演、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作物品质遥感预测、作物遥感估产、作物光合参数遥感监测以及作物灾害遥感监测等。
目录
前言章 农业定量遥感概述 节 遥感概述 一、遥感的概念及特点 二、遥感的类别 第二节 农业定量遥感发展历程 第三节 农业遥感定量监测原理 一、遥感定量监测地物基本原理 二、农业定量遥感应用的农学基础 第四节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 二、遥感技术在作物估产方面的应用 三、遥感技术在作物品质预测上应用 四、农田养分遥感与变量施肥决策 五、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测量规范 节 地面遥感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二、遥感实验方法 三、光谱数据获取与分析 第二节 卫星遥感地面实验 一、遥感实验设计原则 二、作物生长参数遥感监测 三、地面主要设备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 遥感数据源及其处理方法 节 遥感数据源 一、遥感数据分辨率 二、遥感数据源及其类别 第二节 地面遥感数据处理 一、数据整理 二、常用光谱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节 卫星遥感影像处理 一、遥感软件简述 二、获取影像途径 三、ENVI影像处理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 作物光谱特征及其参数定量反演 节 绿色植被典型光谱特征 一、光谱特征 二、绿色植被典型反射光谱特征 三、光谱特征变量 第二节 作物光谱特征变化规律 一、不同条件下作物冠层反射光谱特征变化规律 二、不同株型作物品种的光谱特征差异 三、作物单叶光谱特征 第三节 作物叶片营养状况光谱诊断 一、作物叶片营养光谱诊断概述 二、作物叶片光谱特征与营养参数的相关分析 三、作物氮素营养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 四、基于原始及微分光谱的作物理化参数定量反演 五、基于红边参数的作物理化参数定量反演 第四节 作物生物物理参数遥感定量反演 一、基于红端位置参数的作物营养参数遥感定量反演 二、基于光谱植被指数的作物LAI遥感定量反演 三、基于FD—Max的作物LAI遥感定量反演 第五节 光谱特征与作物Beer Lambert定律结合应用 一、不同株型NDVI、LAI和K随生育天数的变化 二、不同株型LAI和K与NDVI间的相关分析 三、模型检验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 作物长势遥感监测 节 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概况 一、作物长势概述 二、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概述 第二节 作物长势遥感监i贝0的方法 一、遥感监测指标方法 二、遥感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结合方法 三、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流程 第三节 作物全生育期长势遥感动态监测 一、小麦返青期长势遥感动态监测 二、小麦拔节 期长势遥感动态监测 三、小麦孕穗期长势遥感动态监测 四、小麦开花期长势遥感动态监测 五、小麦花后15d长势遥感动态监测 第四节 遥感变量组合监测作物长势参数 一、遥感变量归一化组合对作物主要长势参数的遥感监测 二、遥感变量差值组合对小麦主要长势参数变幅的遥感监测 三、遥感变量比值组合对作物主要长势参数的遥感监测 第五节 基于优化算法作物长势遥感监测 一、基于多核支持向量算法作物IAI遥感监测 二、基于森林回归算法作物SPAD遥感监测 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作物生物量遥感监测 第六节 卫星遥感与作物调优栽培技术集成应用 一、卫星遥感与小麦调优栽培技术集成 二、卫星遥感与水稻调优栽培技术集成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 作物品质遥感预测 节 作物品质遥感预测概况 一、作物品质遥感预测指标 二、作物品质遥感预测进展 三、作物品质遥感预测存在问题 第二节 作物品质遥感预测原理与方法 一、作物品质遥感预测原理 二、作物品质遥感预测方法 第三节 遥感变量与作物主要品质指标的定量关系 一、基于不同因子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模型 二、基于不同因子小麦籽粒淀粉含量遥感预测模型 三、基于不同因子小麦籽粒湿面筋含量遥感预测模型 四、基于HJ—CCD影像小麦沉降值遥感预测模型 五、基于TM和PLS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率预测 六、基于高光谱多参数的小麦GPC遥感预测模型 七、基于综合光谱指数小麦GPC遥感预测模型 第四节 作物品质遥感预测技术应用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 作物产量遥感估测 节 作物产量遥感估测概述 一、主要作物产量构成 二、作物遥感估产外进展 三、作物遥感估产存在问题 第二节 作物遥感估产过程与方法 一、作物遥感估产流程 二、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统计 三、常用的遥感植被指数 四、遥感估产方法 第三节 作物产量遥感预测模型及应用 一、基于不同生育期TM影像小麦产量遥感预测 二、基于开花期HJ—CCD影像小麦产量遥感预测 三、基于花后15d HJ—CCD影像小麦产量遥感预测 四、小麦遥感估产不同变量模型比较 五、基于PLS算法和HJ—1A/1B影像的小麦遥感估产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 作物光合参数遥感估算 节 作物光合遥感概述 一、作物光合遥感监测的重要性 二、植被光合遥感监测进展 第二节 作物冠层fAPAR遥感植被指数估算 第三节 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遥感植被指数监测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第九章 作物灾害遥感监测 节 作物病害遥感监测 一、作物病害遥感监测优势 二、病情指数调查与严重度分级 三、常用遥感植被指数 四、作物病害遥感监测进展 五、作物病害遥感监测应用实例 第二节 作物虫害遥感监测 一、作物虫害遥感监测优势 二、虫害危害程度调查与分级 三、作物虫害遥感监测进展 四、作物虫害遥感监测应用实例 第三节 作物倒伏遥感监测 一、作物倒伏遥感监测优势 二、作物倒伏遥感监测进展 三、作物倒伏遥感监测应用实例 第四节 作物冻害遥感监测 一、作物冻害遥感监测优势 二、作物冻害遥感监测进展 三、作物病害遥感监测应用实例 第五节 作物干旱遥感监测 一、作物干旱遥感监测优势 二、作物干旱遥感监测进展 三、作物干旱遥感监测应用实例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真的把“遥感”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技术,落地到了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农业生产中。我一直以为遥感技术只是一些科研机构或者大国才玩得转的“高精尖”,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在精细化农业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农田的精准划分,以及如何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施肥和灌溉方案。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作物估产”的部分,书中通过对遥感影像中作物冠层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等参数的分析,结合历史产量数据,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产量。这对于农业生产者的决策,比如销售计划、仓储准备等,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监测,例如旱情、洪涝、病虫害的早期预警,这对于减少农业损失、保障粮食安全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读完这部分,我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未来我们的农民可能不再需要“靠天吃饭”,而是可以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更科学、更高效地管理自己的田地。虽然书中涉及到一些数据处理和模型分析,对我来说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整体的框架和逻辑是清晰的,让人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是真正站在实践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实用的技术方法。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第一个印象是,它在技术细节上做得相当扎实。我一直对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过程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份好奇心。它详细阐述了不同卫星平台的特点,比如分辨率、重访周期、成像模式等等,让我了解到我们看到的每一张卫星图片背后,都凝聚了多少精密的工程设计和技术积累。书中还对各种图像处理算法进行了介绍,比如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虽然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有些难度,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讲解这些技术时,力求做到清晰易懂,并配以大量的图示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高光谱遥感”的介绍感到惊叹,它能够捕捉到比传统多光谱遥感更丰富的地物信息,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作物识别、病虫害诊断,甚至土壤养分分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遥感技术不仅仅是“拍照片”,更是一种对地物进行“光谱解码”的科学。它能够揭示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物质特性。尽管书中涉及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推导需要我反复研读,但我从中获得的知识是颠覆性的,让我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在宏观层面描绘了遥感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广阔前景,而在微观层面又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我原本以为,遥感技术离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很远,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在“服务于农民”这个最核心的应用。书中特别强调了遥感数据如何帮助农民进行“作物分类与识别”,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的光谱特征,能够准确地判断土地上种植的是何种作物,这对于农业统计、政策制定、市场分析都至关重要。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田边界提取”和“地块划分”,这为实现农田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可以为后续的精准作业提供数据支撑。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应用,比如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评估农作物损失,为保险理赔提供客观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我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作者是带着一份对农业的热情和对科技的敬畏去编写的。它让我明白,遥感技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能够切实地改变我们对农业的认知,并最终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书中的某些案例分析,虽然需要结合一定的行业背景才能完全领会,但其所传达的理念和方法,仍然让我深受启发。
评分坦白说,拿到《农业遥感技术》这本书时,我的兴趣点更多在于它“技术”的层面,想看看现代科技如何渗透到古老的农业领域。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这本书远不止于介绍枯燥的技术原理。它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智慧农业”的宏大叙事,而遥感技术正是这个叙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介绍遥感数据如何应用于“农田生态环境监测”,比如监测土壤侵蚀、评估水体质量、甚至分析生物多样性。我尤其对关于“植被指数”的讲解印象深刻,书中列举了NDVI、EVI等多种指数,并且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反映植被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动态的。通过这些指数,我们可以“看见”一片土地的“生命力”,从而判断其生态环境的优劣。此外,书中还讨论了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面的应用,这对于规划城市发展、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一直觉得,我们与土地的关系,不仅仅是种植和收获,更是一种深刻的共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通过科技的力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土地,更负责任地利用土地,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书中虽然有部分章节涉及了遥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整体的导向性非常强,让我能清晰地认识到遥感技术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这本《农业遥感技术》的书,我拿到手上时,心里是抱着一份小小的期待,又带着点儿忐忑。毕竟“遥感”这两个字听起来就有点儿高深莫测,我本身也不是农业科班出身,只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感到好奇,想知道科技到底能为我们耕种这片土地带来什么改变。翻开书,我首先被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图表吸引了。不同于一些枯燥的教材,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下了很大功夫,每一张卫星影像图都色彩鲜明,与文字描述相辅相成,让我这个外行人也能大致理解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揭示作物健康状况、土壤水分情况的。书中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比如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都有细致的介绍,并且很形象地解释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作物长势监测”的部分印象深刻,通过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比,竟然能直观地看到一片农田从播种、生长到成熟的全过程,甚至能分析出哪些区域的长势更好,哪些地方可能存在病虫害或者水分不足的问题。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震撼,仿佛遥感技术就是一双能“看穿”农田内部秘密的眼睛。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我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但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是循序渐进的,能够引导读者逐步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