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從宋明理學到陽明心學:一部簡要的理學思想史 | 作者 | 呂思勉 |
| 定價 | 36.00元 | 齣版社 | 新世界齣版社 |
| ISBN | 9787510460708 | 齣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理學興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清時代,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可以說是唐代以來儒學思想的主流,其影響覆蓋整個東亞。理學與國人之思想關係甚深,故呂思勉在其上海滬江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講義的基礎上,綜閤理學傢重要學說,兼及其對社會風俗之影響,寫作瞭這本書。迄今為止,中外學界關於理學的簡史似乎還沒有超過他的。本書作為剪裁得宜的入門書,對宋明理學進行瞭全麵的梳理,是廣大國學愛好者瞭解程硃理學到陽明心學思想發展的讀本。 |
| 作者簡介 | |
| 呂思勉,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曆史學傢、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傢”。畢生緻力於曆史研究和曆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曆史係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任教,被評為曆史學一級教授。 呂思勉一生緻力於中國古代史研究,注重排比史料,分類劄記,長於綜閤研究和融會貫通。因呂思勉的新式思想和見解,其講學授業充滿意趣,門下多齣名人。在我國現代史學史上,呂思勉是一位以一人之力幾乎寫完瞭中國上下五韆年的曆史。 |
| 目錄 | |
| 宋明理學 序 緒論 理學之源 理學源流派彆 濂溪之學 康節之學 橫渠之學 明道伊川之學 晦庵之學 象山之學 浙學 宋儒術數之學 陽明之學 王門諸子 有明諸儒 總論 附訂戴 |
| 編輯推薦 | |
| 1.一部簡要的理學思想史。 2.中國宋明理學的提綱挈領之作。 3.“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傢”之一的呂思勉的哲學著作 4.本書作為剪裁得宜的入門書,對宋明理學進行瞭全麵的梳理,是廣大國學愛好者瞭解程硃理學到陽明心學思想發展的讀本。 5.民國時期重要學術成果,再現民國時期中華學術的燦爛景觀,站在新的高度承繼中華文明的傳統,開啓麵嚮二十一世紀的思想學術未來。 6.呂思勉是*一位以一人之力幾乎寫完瞭中國上下五韆年曆史的史學名傢。 |
| 文摘 | |
| 序言 | |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驚喜的莫過於它在闡釋概念時所使用的生動比喻和貼切的例子。書中對於“理”的探討,不再是枯燥晦澀的哲學論述,而是通過各種生活場景和曆史典故進行類比,讓我這個初涉理學領域的讀者也能相對輕鬆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論。比如,作者在解釋程頤關於“理”的觀點時,引用瞭“一理可以統萬事”的說法,並將其與自然界中的規律性現象相聯係,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極大地拉近瞭哲學與我之間的距離。同樣,在談及硃熹的“格物緻知”時,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概念的羅列,而是深入到具體的實踐層麵,通過曆史人物的求知經曆,展現瞭“格物緻知”是如何作用於個體修養和認識世界的。這些細節的處理,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在身邊娓娓道來。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略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的視角相當獨特,它不僅僅是在梳理思想流派,更是在挖掘這些思想背後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人文關懷。作者在分析每個學派的觀點時,都會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政治環境中進行考察,讓我們看到哲學思想是如何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又是如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特彆是在探討陽明心學如何影響明代社會的方方麵麵時,作者舉齣的例子都非常具體,比如它在軍事、教育、甚至日常生活中的體現,都讓我覺得這些抽象的哲學原理不再遙不可及,而是真正地滲透進瞭社會肌理之中。這種對思想的“生活化”解讀,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相當典雅,封麵設計簡潔卻不失質感,那種淡淡的米黃色紙張散發著一種古樸的書捲氣。剛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仿佛裏麵蘊藏著厚重的曆史和思想。翻開第一頁,印刷清晰,字號大小適中,排版也很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疲勞。整體而言,從紙張、印刷到裝幀,都體現瞭齣版方對書籍品質的用心,這本身就是一種對讀者體驗的尊重,讓人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期待。我特彆留意瞭它的目錄,雖然隻是一個初步的印象,但章節的劃分似乎循序漸進,邏輯清晰,預示著內容將會有條不紊地展開,從宏觀到微觀,從基礎到深入,讓人能夠清晰地把握理學思想的發展脈絡。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讓我印象深刻,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充滿瞭文學的韻味,讀起來有一種很強的畫麵感。作者在描繪思想傢們的生活片段和思想爭鳴時,筆觸細膩,仿佛將讀者帶迴瞭那個時代的士林之中,親眼目睹瞭他們是如何在寂靜的書齋中激揚文字,又是如何在廟堂之上縱橫捭闔。例如,在描寫王陽明在龍場悟道的那一段,文字充滿瞭詩意和哲思,將那種孤獨而又輝煌的心靈曆程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深刻體會到瞭“知行閤一”的真正含義,不僅僅是理論上的認同,更是實踐中的一種境界。這種敘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沉悶的哲學史,變得鮮活而富有感染力,讀來令人迴味無窮。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一點,在於它能夠幫助我跳齣對宋明理學的刻闆印象,看到其內部的復雜性和發展性。我之前一直以為理學是一個固化的體係,但通過這本書,我纔瞭解到,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其思想也可能發生微妙的變化,更何況是不同學派之間的爭鳴與融閤。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宋明理學和陽明心學對立起來,而是細緻地梳理瞭它們之間的傳承與創新,揭示瞭陽明心學是如何在理學的基礎上,又進行瞭顛覆性的發展。這種 nuanced 的視角,讓我認識到思想的演變是一個動態而充滿活力的過程,而非簡單的二元對立,這對我理解任何領域的思想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