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 | 作者 | 吕思勉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 ISBN | 9787510460708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理学兴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其影响覆盖整个东亚。理学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故吕思勉在其上海沪江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理学家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写作了这本书。迄今为止,中外学界关于理学的简史似乎还没有超过他的。本书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思想发展的读本。 |
| 作者简介 | |
|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因吕思勉的新式思想和见解,其讲学授业充满意趣,门下多出名人。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吕思勉是一位以一人之力几乎写完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
| 目录 | |
| 宋明理学 序 绪论 理学之源 理学源流派别 濂溪之学 康节之学 横渠之学 明道伊川之学 晦庵之学 象山之学 浙学 宋儒术数之学 阳明之学 王门诸子 有明诸儒 总论 附订戴 |
| 编辑推荐 | |
| 1.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 2.中国宋明理学的提纲挈领之作。 3.“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的吕思勉的哲学著作 4.本书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思想发展的读本。 5.民国时期重要学术成果,再现民国时期中华学术的灿烂景观,站在新的高度承继中华文明的传统,开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思想学术未来。 6.吕思勉是*一位以一人之力几乎写完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史学名家。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略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视角相当独特,它不仅仅是在梳理思想流派,更是在挖掘这些思想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作者在分析每个学派的观点时,都会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中进行考察,让我们看到哲学思想是如何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又是如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特别是在探讨阳明心学如何影响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时,作者举出的例子都非常具体,比如它在军事、教育、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都让我觉得这些抽象的哲学原理不再遥不可及,而是真正地渗透进了社会肌理之中。这种对思想的“生活化”解读,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让我印象深刻,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文学的韵味,读起来有一种很强的画面感。作者在描绘思想家们的生活片段和思想争鸣时,笔触细腻,仿佛将读者带回了那个时代的士林之中,亲眼目睹了他们是如何在寂静的书斋中激扬文字,又是如何在庙堂之上纵横捭阖。例如,在描写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那一段,文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将那种孤独而又辉煌的心灵历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同,更是实践中的一种境界。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沉闷的哲学史,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惊喜的莫过于它在阐释概念时所使用的生动比喻和贴切的例子。书中对于“理”的探讨,不再是枯燥晦涩的哲学论述,而是通过各种生活场景和历史典故进行类比,让我这个初涉理学领域的读者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比如,作者在解释程颐关于“理”的观点时,引用了“一理可以统万事”的说法,并将其与自然界中的规律性现象相联系,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拉近了哲学与我之间的距离。同样,在谈及朱熹的“格物致知”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而是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通过历史人物的求知经历,展现了“格物致知”是如何作用于个体修养和认识世界的。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身边娓娓道来。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一点,在于它能够帮助我跳出对宋明理学的刻板印象,看到其内部的复杂性和发展性。我之前一直以为理学是一个固化的体系,但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思想也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更何况是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与融合。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对立起来,而是细致地梳理了它们之间的传承与创新,揭示了阳明心学是如何在理学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颠覆性的发展。这种 nuanced 的视角,让我认识到思想的演变是一个动态而充满活力的过程,而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这对我理解任何领域的思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相当典雅,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质感,那种淡淡的米黄色纸张散发着一种古朴的书卷气。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仿佛里面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和思想。翻开第一页,印刷清晰,字号大小适中,排版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整体而言,从纸张、印刷到装帧,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书籍品质的用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读者体验的尊重,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我特别留意了它的目录,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印象,但章节的划分似乎循序渐进,逻辑清晰,预示着内容将会有条不紊地展开,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到深入,让人能够清晰地把握理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