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 9787229127442 沈寿,张謇 重庆出版

满58包邮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 9787229127442 沈寿,张謇 重庆出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寿,张謇 著
图书标签:
  • 刺绣
  • 雪宧绣
  • 传统工艺
  • 手绘
  • 彩图
  • 沈寿
  • 张謇
  • 重庆出版
  • 满58包邮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7442
商品编码:2984930396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

定价:58.00元

作者:沈寿,张謇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2291274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次全新修订的《雪宧绣谱》,延续“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系列风格,对原作采用“文言、注释、译文“三段式结构,并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具体技艺技术,配以白描手绘图谱。同时以附录的形式,收录湘、粤、蜀三大绣种和各其他地方绣种、少数民族绣种。这样的编排,充分考虑了读者朋友们鉴赏、学习中国传统刺绣绣品及技艺的需求,丰富了图书的可阅读性和欣赏性。

内容提要


刺绣是中国女红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清代四大名绣更是将刺绣技艺推向了。苏绣之精细、雅洁,湘绣之鲜艳、豪放,粤绣之饱满、浓郁,蜀绣之精巧、神奇,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其中,尤以苏绣为盛。
《雪宧绣谱》为中国*部刺绣理论专著,作者集毕生的刺绣技艺,系统地论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苏绣艺术精华。全书分绣具、绣事、针法、绣要、绣品、绣通等卷,详细阐述了苏绣十八种针法的运用,以及审势、配色、求光等刺绣要领。
译注者在整理原著时,补入了湘、粤、蜀三大绣种及更多民间特色绣种,以详细剖析传统刺绣的广博内涵,力求使之成为学习和鉴赏传统刺绣的更完备读本。

目录


出版说明 / 1
黼黻绣 闺阁雅艺(代序)/ 3
原 序 / 6

·绣备绣之具 (1)
绷 / 架 / 剪 / 针 / 附辑:绣绷 / 3 绣架 / 6 绣剪 / 7 绣针 / 8
补辑:绣地 / 9绣线 / 11绣件装饰物 / 13

引绣绣之事 (15)
剪线 / 劈线 / 剪针 / 浥水 / 补辑:刺绣工序 / 20

针法 (35)
齐针 / 抢针 / 单套针 / 双套针 / 扎针 /
铺针 / 刻鳞针 / 肉入针 / 打子针 /
羼针 / 接针 / 绕针 / 刺针 / 针 /
施针 / 旋针 / 散整针 / 虚实针 /
附辑:齐针 / 37 抢针 / 40 套针 / 43 扎针 / 51
铺针 / 52 刻鳞针 / 56 肉入针 / 61
打子针 / 63羼针 / 64 接针 / 67 绕针 / 69
刺针 / 70针 / 72施针 / 74旋针 / 76
散整针 / 77虚实针 / 80
补辑:其他常用针法 / 81
辫子股 / 盘金绣 / 纳纱绣 / 平金绣 / 鸡毛针 / 戳纱绣 / 网绣
剪贴绣 / 变体绣 / 十字绣 / 乱针绣 / 珠绣 / 滚针
绣要 (93)
审势 / 配色 / 线色 / 求光 /
肖神 / 妙用 / 缜性 /
补辑:绣稿构图 / 96附线色类目表 / 111色彩运用 / 115绣品 (129)
绣姿 / 绣德 / 131 绣节 /
绣通 (133)
/ 135/ 158/ 175 (195)
付印题记 / 顾绣之起源 / 顾绣之传布 /
顾绣之技能 / 现存顾绣之名作 / 205付辑:顾绣 / 220

作者介绍


沈寿(1874—1921年),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宧,吴县(今苏州)人。因为绣斋称天香阁,所以别号天香阁主人。她曾被清末学者俞樾誉为“针神”。因幼年受家庭艺术熏陶,沈寿八岁时即绣制《鹦鹉图》,得到亲友称赞。1906年,她曾去日本观摩考察美术学校的教学情况。在日本,沈寿看到用光影表现的美术绣品,很受启发,为她以后创成“仿真绣”打下了基础。次年五月,沈寿担任农工部绣工科(皇家绣工学校)总教习。1910年,沈寿奉命任南洋劝业会绣品审查官,会中与南通状元、时任实业部长的张謇结识,张謇十分器重沈寿的才华。1911年,沈寿的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帝像》和《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在意大利都朗赛会中获优等奖和“世界至大荣誉高级奖”。意大利赠沈寿“高级圣母利宝星”“钻石时针”各一枚。1914年,沈寿应张謇之邀于南通授绣,后积劳成疾,张謇恐其技艺失传,便在沈寿养病期间,由沈寿口述,张謇记录、整理,历经几月,写成《雪宧绣谱》。

文摘


序言



《五彩斑斓的世界:中国传统刺绣的艺术魅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刺绣以其精湛的技艺、斑斓的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审美的表达,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走进中国传统刺绣的奇妙世界,领略其不同流派的独特风格,感受其背后蕴含的东方智慧和审美情趣。 第一章:刺绣的起源与发展——穿越时光的针线 刺绣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最初简单的装饰性纹样,到商周时期出现的更为复杂的图案,再到汉唐时期刺绣技艺的成熟和发展,刺绣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萌芽与早期发展: 最早的刺绣痕迹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中窥见一斑。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我们能看到一些原始的针孔和缝合的痕迹,这可能就是刺绣的最早期雏形。到了商周时期,随着丝绸的出现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刺绣开始应用于服装和器物的装饰,多以动物纹、几何纹等为主,展现出朴拙而充满力量的美感。 汉唐盛世的辉煌: 汉代是刺绣发展的重要时期,汉墓出土的丝织品中,精美的刺绣图案令人叹为观止,如云纹、龙纹、凤纹等,技艺日臻完善,色彩也愈发丰富。唐代更是中国刺绣的黄金时代,唐朝的刺绣技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丝路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更为多元的文化交流,刺绣风格也更加华丽、奔放,题材广泛,包括花鸟、人物、山水等,甚至出现了以佛教题材为主的经幡绣。这一时期的刺绣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宋元明清的传承与创新: 宋代刺绣以其细腻、雅致而著称,追求写实与意境的结合,题材多以花鸟、山水为主,构图疏朗,色彩淡雅,具有文人画的韵味。元代刺绣在继承前代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风格,色彩更加鲜艳,纹样也更为奔放。明清两代是中国刺绣的鼎盛时期,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基本成型,各自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并且出现了更为成熟的针法和更为精美的图案,刺绣的实用性和装饰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刺绣不仅广泛应用于服装、被褥、帐帘等日常用品,还成为宫廷御用和文人雅士的珍藏。 第二章:四大名绣的风采——地域文化的针尖绽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孕育出了风格迥异、技艺精湛的刺绣流派。其中,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刺绣的最高水平,更是各自地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苏绣:雅致细腻,神韵天成 地域特色: 源于江南水乡,深受温婉灵秀的地域文化影响。 艺术风格: 针法细密,丝线运用精巧,色彩清新淡雅,构图严谨,尤其擅长表现花鸟、山水、人物等题材。其作品讲究“平、齐、纯、匀”,绣出的图案仿佛浑然天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代表技法: 双面绣是苏绣的独特技艺,绣出一面精美绝伦,另一面也同样清晰可见,尤其在表现一些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时,效果尤为出色。晕针、掺针、施针等技法运用纯熟,能表现出细腻的层次感和丰富的色彩过渡。 发展传承: 苏绣在近现代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老艺人薪火相传,也涌现出大量新生代艺术家,不断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 湘绣:生动传神,气势磅礴 地域特色: 发源于湖南,地域文化赋予了湘绣刚健、泼辣的特点。 艺术风格: 针法多变,以“湘丝”为主要材料,善于表现飞禽走兽,尤其是狮、虎、马等题材,力求形神兼备,气势十足。作品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奔放,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装饰性。 代表技法: 刻丝、平绣、乱针绣是湘绣的代表技法。乱针绣运用长短、粗细、方圆、疏密不同的针法,通过色彩的巧妙组合,能极大地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尤其适合表现动物皮毛的质感和光泽。 发展传承: 湘绣在现代艺术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湘绣作品被视为艺术珍品,其写实性在表现复杂题材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粤绣:华丽多彩,吉祥寓意 地域特色: 根植于岭南文化,吸收了东西方多种艺术风格的影响。 艺术风格: 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善于运用金线、银线等材料,显得格外华丽富贵。题材多以龙凤、花鸟、吉祥图案为主,寓意吉祥如意,阖家幸福。 代表技法: 粤绣的针法非常丰富,包括平绣、钑花绣、金银线绣等。金银线绣是粤绣的一大特色,运用金属丝线绣制,使图案金光闪闪,富丽堂皇。其“一针一金”、“一针一银”的工艺,充分展现了精湛的技艺。 发展传承: 粤绣在现代仍然受到追捧,尤其在婚庆、节日等场合,粤绣的吉祥图案和华丽风格深受喜爱。 蜀绣:精巧细致,巧夺天工 地域特色: 源于四川,深受巴蜀文化的影响,以精巧细腻著称。 艺术风格: 针法严谨,色彩柔和,构图精美,尤其擅长表现熊猫、人物、花鸟等题材,造型逼真,细腻传神。蜀绣的特点在于其“巧”,无论是构图还是针法,都体现出一种精巧的匠心。 代表技法: 蜀绣的针法非常多,如散针、平针、回针、打子等,并且非常注重线条的运用,力求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光泽。双面绣也是蜀绣的一大特色,同样能做到两面都清晰精美。 发展传承: 蜀绣作品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生动的造型,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许多作品成为馈赠佳品。 第三章:刺绣的艺术表现力——针尖上的生命与情感 刺绣的魅力远不止于其精湛的工艺,更在于它所承载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通过不同针法、色彩和题材的选择,刺绣能够赋予图案生命,传递深刻的情感和意蕴。 色彩的语言: 刺绣的色彩运用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淡雅素净到浓墨重彩,不同的色彩组合能够营造出截然不同的艺术氛围。温婉的江南女子,可以用浅淡的藕荷、月白来表现;奔放的草原雄狮,则需要用火红、金黄来凸显其力量。色彩的搭配与运用,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视觉冲击力。 针法的韵律: 每一根丝线,每一处针脚,都蕴含着绣娘的巧思和匠心。不同的针法,如平绣、乱针绣、盘金绣等,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立体感。平绣的细腻平滑,适合表现光滑的表面;乱针绣的错落有致,能捕捉到物体微妙的光影变化;盘金绣的立体饱满,则为图案增添了富丽堂皇之感。针法的变化,构成了刺绣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题材的选择与象征意义: 刺绣的题材包罗万象,从自然界的生灵万物到人文历史的传说故事,都可以在针尖上得以展现。花鸟鱼虫,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龙凤瑞兽,寄托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人物故事,则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题材的选择,赋予了刺绣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意境的营造: 优秀的刺绣作品,不仅仅是图案的复制,更是意境的营造。通过巧妙的构图、色彩的搭配和针法的运用,刺绣能够营造出或宁静致远,或生动活泼,或恢弘壮丽的艺术意境,让观者在欣赏之余,更能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章:现代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刺绣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国传统刺绣并没有被时代所遗忘,反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融合,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并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新与传承的平衡: 许多刺绣艺术家在坚持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作品。他们尝试新的材料、新的图案设计,将刺绣与现代服装、家居装饰、艺术装置等相结合,拓展了刺绣的应用领域。 设计与产业的融合: 刺绣不再仅仅是独立的工艺品,更是融入了设计理念,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许多刺绣工作室和品牌应运而生,他们注重品牌建设、市场推广,让中国传统刺绣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文化交流的载体: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传统刺绣也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载体。海外的刺绣爱好者和收藏家对中国刺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中国刺绣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教育与推广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对刺绣人才的培养和技艺的推广同样至关重要。通过设立刺绣专业、举办培训班、开展展览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热爱刺绣,为中国传统刺绣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中国传统刺绣,是一部流动的史诗,一幅立体的画卷,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穿越时空的界限,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递着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本书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刺绣的深入探讨,能够让更多读者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以此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绽放璀璨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书籍情有独钟,《满58包邮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著作。书中那些精美的彩图,每一幅都仿佛带着古老的灵魂,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雪宧绣”的独特魅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图案的构思和色彩的搭配,那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呈现,充满了东方韵味和人文气息。通过这些图谱,我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刺绣技巧,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刺绣工艺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哲学。这本书的修订版,在保留了原作精髓的同时,也加入了更符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的编排方式,使得阅读体验更加流畅和愉悦。每当我翻阅这本书,都会被其中蕴含的匠人精神所深深打动,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的艺术作品都抱有极大的热情,而《满58包邮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承载着厚重历史和精湛技艺的宝典。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传统工艺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关于“雪宧绣”的技法展示,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手工艺人的智慧与心血。手绘彩图的细节处理,简直是无可挑剔,每一笔都充满了情感和温度,那种细腻的色彩过渡和生动的线条勾勒,让人不禁惊叹于古人的创造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绣样背后的故事和寓意的解读,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读物。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沈寿大师在指导学生时的循循善诱,也能感受到张謇先生在推广传统文化时的拳拳赤子之心。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里行间透露着出版者的用心,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专注。

评分

这本《满58包邮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传统刺绣工艺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带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作品。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古朴中又不失精致,仿佛自带一种岁月沉淀的韵味。翻开书,扑面而来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手绘彩图,每一幅都细致入微,色彩鲜活,仿佛能感受到绣娘们指尖流淌的匠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各种针法和技法的详细图解,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指导,更像是一部绣谱的“活历史”,通过这些图谱,我能感受到沈寿和张謇两位大师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精美,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即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感到疲惫。感觉像是捧着一件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视觉的盛宴,也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它让我对苏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也激起了我学习和实践的强烈愿望。

评分

这本书真的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特别是《满58包邮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中的那些精美绝伦的彩图,简直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书,是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情感共鸣的。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那些手绘的图案,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示,更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意,每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情感和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色彩运用的大胆和独到之处,这种对自然的观察和艺术的提炼,是现代许多创作难以比拟的。同时,我也被书中对于刺绣工艺的严谨和细致所打动,仿佛能看到沈寿大师一丝不苟的创作过程。这本书的修订版,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又增加了许多现代审美的元素,使得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时代的活力。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一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感受那种指尖传递的温度和生命力。

评分

翻开《满58包邮 雪宧绣谱(手绘彩图修订版)》,我的思绪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年代。我对传统手工艺的着迷,很大程度上源于对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闪耀着光芒的作品的向往。这本书,正是这样一件能够点燃我内心热情的艺术品。书中的手绘彩图,与其说是图谱,不如说是充满生命力的画卷,它们生动地展现了“雪宧绣”的精髓,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针法的细致描绘,那种细腻到毫厘的讲解,配合着生动的色彩,仿佛就在眼前演示一般。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刺绣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美学、关于传承、关于匠人精神的教科书。读着这本书,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沈寿和张謇两位先贤的智慧和远见,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和发扬,是何其珍贵。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从纸张的触感到文字的韵味,都透露着出版者的用心良苦,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高品质的享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