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博弈心理学
定价:29.80元
作者:内藤谊人 ,赵萍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502152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同类好书推荐: ★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揭露*隐蔽的心理秘密,洞悉*微妙的情绪真相!“西方阅人术之神”哈里·巴尔肯力作!只需一本书,俘获所有人,让你比FBI更专业!) ★逆袭心理学:《博弈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日本人和美国人都在用的上位术,让你赢得狡猾而不失风度! ★人气心理学:无往不利的高效能关系术(聚财先聚人气,挣钱先挣关系! 日本首席人脉构筑师、搭讪教父公开传授*受欢迎的沟通课。日本堂吉诃德、优衣库、松下电器、光通信、H.I.S等各大龙头企业送给员工的**本关系书。) 一本关于心理操控的百科全书,一本让你在职场、商场、情场无往不利的制胜宝典! 日本狡猾心理学家为你全方位揭秘心理博弈的秘密!用有趣的方式讲述高端的心理学,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拿来就用的博弈技巧! 是给别人洗脑,还是被别人洗脑?主导权在你手里!
内容提要
只用一句话如何有效说服别人?
笑容背后掩藏着怎样的陷阱?
怎样巧用错觉,使你的产品迅速被消费者认可?
如何瞬间提高决断力?
怎样引导并利用他人的情绪,把胜利导向自己?
如何扭转对方的思维,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如何瞬间提高决断力?
怎样引导并利用他人的情绪,把胜利导向自己?
如何扭转对方的思维,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金钱、物质,抑或权力,在这里都不是必要条件!只有读懂人心、攻克人心,才能操控整场心理博弈,把胜利导向自己!全书共分八章,从自身到他人,从理论到实践,全视角分析了心理博弈在不同场合的特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博弈心理学》,助你在打赢每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
目录
导 读 当博弈遇上心理学
前 言 抢占全“心”时代的博弈制高点
章 心理博弈,无处不在的思辨之战
1 情感冲动快于大脑思考
2 磨炼心理博弈技巧刻不容缓
3 错觉,隐藏的“杀手锏”
4 人的外在形象占九成比重
5 恐惧,一招制胜的说服力
6 留意笑容背后的意图
7 话题如何出卖一个人的内心
8 捧杀,强大的武器
拿来就用心理学
第2章 打赢与自己对阵的心理战
9 挑战,成功者永恒的坚持
10 对令你讨厌的人产生好感
11 巧用别人的羞耻心
12 别相信自己的估计
13 记忆的自我筛选功能
14 给大脑捏造记忆
15 瞬间和他人搞好关系的秘诀
16 好心情助你跨越障碍
拿来就用心理学
第3章 胜利者不说却在用的博弈法则
17 塑造强大的自己
18 扮演“有能力的人”
19 示弱,而后强大
20 反对者的自信与存在感
21 感到痛苦就想“钱”
22 炫耀,强者不需要的手段
23 寂寞者会买什么
24 如何瞬间提高决策力
拿来就用心理学
第4章 心理操控术之将对方掌握于股掌之间
25 恭维,安全高效的心理武器
26 告诉他“你行”,哪怕只是谎言
27 碰触,消除距离感
28 限制时间,让对方甘冒风险
29 “关键词”攻心术
30 显示稀缺性来吸引对方
31 使用人们没听惯的词语
32 找对求助对象
拿来就用心理学
第5章 化敌为友的“人术”
33 执行力比任何语言都有效
34 褒扬在人前,批评在人后
35 向你的敌人求助
36 扮演笨拙的自己
37 越是热络的人越会被厌烦
38 眼睛是心灵之窗
39 把笑“传染”给别人
拿来就用心理学
第6章 无往不利的高效交涉术
40 道歉务必附上理由
41 亮出心中的思量
42 吹嘘,用得好就是利器
43 黑色,威信与力量的象征
44 改一个有魅力的名字
45 “意料之外”带来的胜利
46 香气,无声无形的动人诱惑
47 让你的外国同伴代替你交涉
48 制造恐惧心理,迫使对方答应要求
拿来就用心理学
第7章 先读心,后攻心
49 不可轻信别人的拒绝
50 喧哗是为了掩饰失败
51 识破逢迎性笑容
52 迫使对方“伪善”
53 手和口一样善于“表达”
54 自如操控对话过程的恶劣招术
拿来就用心理学
第8章 扭转对方思维的进退策略
55 用“赠品”收买人心
56 小恩惠带来大便利
57 不可以过度相信判断力
58 用与众不同的事物引人注意
59 防止思维被某些语言绑架
60 拿出撤退的勇气
61 不要相信面前的人
62 欲望会扭曲判断
拿来就用心理学
结 语
作者介绍
内藤谊人,日本心理学家、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社会学研究科博士、安捷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以说服交流为主的社会心理学和以精神分析为主的临床心理学方面成就显著,被称为“日本狡猾的心理学家”“心理学之神”。他著书几十种,几乎本本畅销,在日本引起了狂热的心理学浪潮。
目前已引进出版的作品主要有《“蒙混”心理术》《说服力》《攻心说话术》《攻心说服力》《不会被人怠慢的技巧》《排队的收银台:哪一队走得快?》《黑礼仪,潜规则》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很好奇,尤其是在面对选择时,为什么我们会做出某些看似不合逻辑的决定。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许多疑问。《博弈心理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走进了决策的奇妙世界。书中关于“纳什均衡”的阐述,让我对合作与冲突有了全新的理解。作者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博弈场景,比如团体项目的协作,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生动地展现了当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如何可能达成一种稳定、但未必是所有人最优的状态。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一个关于“重复博弈”的章节,它解释了为什么在长期的互动中,人们更有可能选择合作而非背叛。这让我反思自己在工作中与同事的相处模式,原来那些长期合作的伙伴,并非仅仅是运气好,而是我们都在潜意识里遵循着某种博弈的逻辑。此外,关于“信誉”和“声誉”在博弈中的作用,也让我茅塞顿开。作者认为,在一个信息相对透明的环境中,一个人的行为会留下印记,而这种印记反过来会影响他未来的博弈结果。读完这些,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特殊的眼镜,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对人际交往和商业谈判都多了一份从容和信心。
评分拿到《博弈心理学》这本书,我原本以为它会像许多同类书籍一样,充斥着枯燥的理论和晦涩的公式,然而,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本书没有让我感到任何不适,反而像一位老友在细心地跟我讲解生活中的种种奇妙现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囚徒困境”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作者更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生活化的例子,将它还原到了我们日常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中。比如,书中提到邻里之间争夺停车位的小事,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后来形成一种默契的轮流使用,这其中的博弈过程,简直是“囚徒困境”的活生生写照。我还被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讨论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市场交易、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层层剥开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尽量保护自己的利益。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在某些谈判中的挣扎和困惑,原来背后都有如此清晰的心理学原理支撑。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流畅,没有丝毫卖弄学问的痕迹,仿佛作者是在和你促膝长谈,娓娓道来。它不是一本用来“速成”的书,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复品读的“宝典”,每次重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洞见,让我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当我翻开《博弈心理学》,我原本期待的是一些关于如何“赢”的策略,但很快我发现,这本书的深度远不止于此。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操控他人、或是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攻略”,而是一本关于理解人性、理解合作与竞争本质的哲学启蒙。书中对于“信息透明度”对博弈结果影响的分析,让我深思。作者通过一些寓言式的故事,阐述了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信任如何建立,以及谎言的代价。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承诺”和“惩罚”在维持合作中的作用的讨论所吸引。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许多社会规范中,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奖惩机制,而这些机制并非是压制,而是一种促进集体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书中还涉及了“重复博弈”以及“策略学习”的概念,这让我对长期关系的处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今天的选择,并非仅仅影响当下的结果,更会为我们未来的博弈埋下伏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朴实,却充满了智慧,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它让我意识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比单纯地追求表面的胜利更加重要。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洞察人心的书籍都情有独钟,而《博弈心理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并没有像市面上许多心理学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描述心理现象,而是将心理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巧妙地融合,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决策与互动框架。书中关于“公共品博弈”的讲解,让我对集体行动的困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比如环境保护、资源共享等,揭示了为什么个体理性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果,以及如何设计机制来克服这种困境。我非常喜欢书中对“群体决策”的分析,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团队协作中,有时候会产生“群体思维”的偏差,以及如何避免陷入其中。此外,关于“声誉机制”在社会运行中的作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认为,一个良好的声誉,往往是长期理性博弈的结果,而一旦声誉受损,将可能导致长期的负面影响。读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棋盘之上,而书中的智慧,则是我下好每一步棋的指南。它让我意识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商业活动中,理解他人的行为逻辑,并预判其可能的反应,是多么的重要。
评分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我过去接触过一些心理学书籍,但大多偏向于描述个体情绪或认知偏差,而《博弈心理学》则将视角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决策上,这让我感到非常新颖。《博弈心理学》没有像很多科普读物那样,用大量篇幅去讲晦涩的数学模型,而是将博弈论的核心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书中对于“拍卖理论”的讲解,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通过分析各种拍卖会上的竞价策略,以及卖家如何定价,让我对“稀缺性”和“价值感知”有了更深的体会。我甚至联想到自己在网上抢购限量版商品时,那种紧张又刺激的心情,原来背后也有着精密的博弈心理在运作。书中关于“讨价还价”的章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并没有给出一套僵化的谈判公式,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我们在谈判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态,以及如何通过理解对方的心理来达成更优的结果。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一堂生动的“谈判技巧”课程,而且是那种真正从人性深处出发的课程。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像一位睿智的长者,时而又像一个善于讲故事的朋友,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