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新思维钢琴基础教程 |
| 丛书名: | 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 |
| 作者/主编: | 熊旭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76046 |
| 出版年份: | 2015年8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23页 |
| 开本: | 8 |
| 图书定价: | 39元 |
| 实际重量: | 603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单元 钢琴演奏入门
一、手指原位固定练习
练习曲什密特曲
练习曲李斐岚曲
练习曲李斐岚曲
二、手指独立性训练
练习曲拜厄曲
练习曲克勒曲
练习曲扎克曲
池塘里的小鸭古利特曲
在我的小车上许特曲
练习曲(Op.599No.16)车尔尼曲
三、手型稳定性训练
练习曲格季凯曲
练习曲(Op.176No.3)杜维诺阿曲
练习曲(Op.176No.4)杜维诺阿曲
四、转指技巧训练
1.转指技术预备练习
2.练习曲
练习曲拜厄曲
练习曲(Op.176No.1)杜维诺阿曲
练习曲杜维诺阿曲
练习曲古利特曲
五、乐曲
湖上天鹅汤普森曲
小步舞曲菲利普·拉莫曲
多年以前贝利曲
C大调小奏鸣曲(Op.57No.1)比尔曲
G大调小奏鸣曲阿特伍德曲
六、四手联弹
音乐家德国民谣
七、情调钢琴演奏
雨的印记李闰珉曲
第二单元 断奏
一、基本技巧天天练
1.分手单音练习
2.双手交替练习
二、练习曲
1.预备练习
小喇叭周广仁曲
2.单音跳音的弹奏
讨厌的啄木鸟汤普森曲
a小调练习曲(Op.137No.8)贝尔蒂尼曲
3.双音断奏的弹奏
练习曲(Op-777No.23)车尔尼曲
4.和弦断奏的弹奏
练习曲(Op.823No.58)车尔尼曲
三、乐曲
民间舞(Op.39No.17)卡巴列夫斯基曲
蜜蜂和三叶草亚当·盖伯尔曲
安妮特拉舞曲格里格曲
舞曲克鲁比尼曲
手摇风琴肖斯塔科维奇曲
小奏鸣曲施密特曲
四、四手联弹
稻草中的火鸡美国民谣
五、情调钢琴演奏
Summer(选自电影《菊次郎的夏天》主题曲)久石让曲
第三单元 连奏
一、基本技巧天天练
1.五指练习拜厄曲
2.练习曲巴斯田曲
3.练习曲佚名曲
二、练习曲
练习曲(Op.176No.12)杜维诺阿曲
练习曲(Op.100No.21)布格缪勒曲
三、乐曲
练习曲盖吉克曲
意大利之歌柴科夫斯基曲
门搭搭开花山西民歌戴树屏编曲
小奏鸣曲(Op.36No.1)克列门蒂曲
回旋曲莫扎特曲
小回旋曲贝多芬曲
四、四手联弹
如歌J.S.巴赫曲
五、情调钢琴演奏
天空之城(选自动画电影《天空之城》主题曲)f久石让曲
第四单元 音阶和分解和弦
一、基本技巧天天练
1.C大调音阶练习
2.a和声小调音阶练习
二、预备练习
练习曲巴斯田曲
追赶游戏斯特雷鲍格曲
练习曲(Op599No.19)车尔尼曲
三、练习曲
1.音阶的弹奏
练习曲贝尔蒂尼曲
练习曲(Op.37No.2)莱蒙曲
2.半音阶的弹奏
练习曲斯特雷伯格曲
练习曲布龙讷曲
3.分解和弦的弹奏
练习曲克勒曲
4.综合练习
练习曲(Op.139No.36)车尔尼曲
四、乐曲
天鹅圣一桑曲
随想曲(选自《阿尔切斯特》)格鲁克曲
小奏鸣曲(Op.66No.1)李希乃尔曲
小回旋曲玛依卡帕尔曲
五、四手联弹
梦幻曲舒曼曲
六、情调钢琴演奏
TemeFromSchnde’sst
(选自电影《辛德勒名单》主题曲)艾乐改编
第五单元 音阶和琶音
一、基本技巧天天练
1.C大调主三和弦琶音同向弹奏
2.C大调主三和弦琶音反向弹奏
二、练习曲
1.音阶的弹奏
练习曲(Op.636No.6)车尔尼曲
2.半音阶的弹奏
练习曲(Op.139No.53)车尔尼曲
3.分解和弦的弹奏
练习曲(Op_276No.5)杜维诺阿曲
4.琶音的弹奏
练习曲(Op_748No.21)车尔尼曲
三、乐曲
a小调圆舞曲肖邦曲
仙女的舞蹈格里格曲
维也纳小奏鸣曲莫扎特曲
小奏呜曲(Op.20No.2)杜舍克曲
四、四手联弹
阿拉贡霍塔舞曲格林卡原曲巴拉基列夫改编
五、情调钢琴演奏
夜的钢琴曲(五)石进曲
第六单元 节奏
一、基本技巧天天练
1.C大调/a小调分解和弦的弹奏
二、练习曲
1.附点节奏的弹奏
练习曲(Op599No.51)车尔尼曲
2.弱起节奏的弹奏
练习曲格季凯曲
3.切分节奏的弹奏
练习曲拜厄曲一
练习曲(Op.599No.53)车尔尼曲
4.三连音节奏的弹奏
练习曲车尔尼曲
三、乐曲
那不勒斯舞曲柴科夫斯基曲
猴子在树上f柏林曲
回旋曲莫扎特曲
D大调奏鸣曲海顿曲
四、四手联弹
维也纳进行曲车尔尼曲
五、情调钢琴演奏
鸟之诗折户伸治曲
第七单元 装饰音
一、基本技巧天天练
1.和弦练习
2.装饰音练习
3.两个音对三个音的弹奏练习
二、预备练习
练习曲许特曲
三、练习曲
1.倚音的弹奏
练习曲(Op.823No.53)车尔尼曲
2.颤音的弹奏
练习曲(Op.599No.98)车尔尼曲
3.回音的弹奏
练习曲(Op.37No.26)莱蒙曲
4.综合练习
练习曲(Op.139No.34)车尔尼曲
四、乐曲
威尼斯狂欢节贝乃迪克特曲
加伏特舞曲J.S.巴赫曲
回旋曲(Op.151No.1)狄亚贝利曲
终曲(选自《0E大调奏鸣曲》)海顿曲
五、四手联弹
美国巡逻兵米柴姆曲
六、情调钢琴演奏
叶塞尼娅招翠馨编曲
第八单元 踏板
一、基本技巧天天练
1.踏板的标记法
2.切分踏板的实际运用
二、练习曲
乌克兰民歌别尔科维奇曲
练习曲(Op.109No.10)布格缪勒曲
燕子(Op.100No.24)布格缪勒曲
三、乐曲
甜梦圆舞曲贝多芬曲
圆舞曲托玛曲
在草地上雷契纳曲
思乡杰曼曲
四、四手联弹
G大调小步舞曲贝多芬曲
五、情调钢琴演奏
少女的祈祷巴达奇夫斯卡曲
《新思维钢琴基础教程》由浅入深分为八个单元,每一单元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单元分为基本练习、练习曲、乐曲、四手联弹、流行歌曲弹唱五个部分。这八个单元,主要训练技巧为基本弹奏中的音阶、琶音、和弦等,基本涵盖钢琴弹奏的主要技术练习,同时还补充了练习曲,小奏鸣曲和复调曲来巩固技巧。为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更喜欢钢琴,《新思维钢琴基础教程》中引入了流行音乐,增加了当下热门的流行歌曲的弹唱,内容难度不是太大,特别是前几个单元作品都比较简单,这样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可以弹奏,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新思维钢琴基础教程》主要针对初级钢琴基础的大学音乐学生。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严谨得令人敬畏”。它似乎更偏向于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深度结合,而不是单纯的“速成”指南。我发现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对踏板使用的标记,不同于其他教材的模糊提示,它会精确到“四分之三的延音”或者“快速断音”的要求。而且,对于一些技巧难题,比如快速的琶音和分解和弦,书中不仅给出了指法建议,还配上了手部肌肉放松和预热的图解说明,这绝对是许多钢琴教材中缺失的关键环节。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不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可以伴随钢琴学习者走过初级到中级的“技术圣经”。它的深度要求学习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琢磨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意图”,但回报是扎实到无法动摇的基础功底。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本所谓的“考研”教材抱有一丝怀疑,毕竟市面上充斥着太多挂羊头卖狗肉的资料。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在视唱练耳这块的侧重点非常精准。它没有把大量篇幅浪费在那些过于基础的音高识别上,而是直接切入到了复杂三和弦、七和弦转位以及调式外音的听辨训练。书后附带的音频资源(虽然我得单独去下载配套的CD或链接)是关键,那些快速的、带有模糊节奏的旋律片段,真正模拟了考场上的那种压力和速度。我尤其欣赏它对节奏型变化的精细划分,比如附点音符和三连音的快速切换,通过反复的听写练习,我的节奏感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敢于直接面对高阶的听觉挑战,而不是停留在“Do Re Mi”的初级阶段,它是在用一种近乎严苛的标准来打磨学习者的听觉神经。
评分这本厚厚的乐理书,光是翻开目录就已经让人头皮发麻。我本来以为自己对基础知识已经算是有个大概的了解,毕竟大学时也选修过音乐欣赏,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对和声学的讲解简直是庖丁解牛,每一个转调、每一个不协和音程的处理,都配上了详尽的图示和大量的实例分析。我特别喜欢它对巴赫对位法的剖析,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仿佛能看到作曲家在笔尖下构建起一座座精密的音乐迷宫。读完第三章,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有些看似简单的旋律,在不同的和声背景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张力。不过,这本书的排版似乎有点过于学术化了,有时候为了找一个特定的术语定义,需要在厚厚的书页里“考古”,希望未来能有更人性化的索引设计。总而言之,对于想要系统性、学院派地掌握西方音乐理论的严肃学习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座绕不过去的知识高峰,挑战性与收获成正比。
评分拿到这本教材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种沉稳的、略带陈旧感的封面设计,很有老牌大学教材的气质。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曲目选择上的独到之处。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堆砌流行或古典名曲的教材,而是非常注重基础练习的“有效性”。比如,练习曲的编排逻辑,从最初的五指固定练习,过渡到复杂的跨把位和指法协调,每增加一个技术点,都会用一个专门的小品来巩固。我发现,以前困扰我的那些右手小关节的僵硬问题,在跟随着这本书的节奏进行专项训练后,真的有明显的改善。它不只是告诉你“怎么弹”,更深层次地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弹”,比如对手指触键力度和时值控制的细微差别,描述得极其到位。虽然其中某些古典时期的练习曲难度系数有点劝退,但我现在更愿意把它们当作是技术瓶颈突破的“试金石”,而不是单纯的演奏曲目。
评分从教学法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布局非常清晰,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教学经验。它采用了“理论讲解—范例分析—练习巩固”的标准闭环,这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音乐史的融入方式,不是简单地罗列时间线和人名,而是将重要的风格变革点,如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的和声语言变化,直接与当期的技术要求挂钩。举个例子,在讲解奏鸣曲式时,它会立刻穿插几个莫扎特或海顿钢琴小品的指法分析,让你在理解结构的同时,也掌握了当时键盘乐器的演奏特点。这种跨学科的整合,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连贯性。唯一的瑕疵可能是,对于完全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中间关于“配器法”的插叙内容,可能会造成短时间的知识跳跃感,需要耐心消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