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精编外国双钢琴作品选(教学版) |
| 丛书名: | 21世纪钢琴教学丛书 |
| 作者/主编: | 黄伊娜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86922 |
| 出版年份: | 2017年5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86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68元 |
| 实际重量: | 748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精编外国双钢琴作品选(教学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彼得与小鸟
2.小托卡塔
3.未出壳的鸡雏芭蕾
4.回旋曲
5.小黑人
6.水族馆
7.意大利波尔卡
8.#c小调前奏曲
9.前奏曲三首
10.玛拉甘娜
11.彼得鲁什卡
12.忧伤的随想曲
13.土耳其进行曲
14.再见诺尼诺
15.自由探戈
16.蓝色多瑙河
17.回旋曲
18.《卡门》序曲
19.学者
20.骷髅之舞
随着钢琴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钢琴音乐呈现方式渐趋多元,双钢琴演奏样式也越来越为人们认可和重视,这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已常常成为一些钢琴比赛和音乐会不可或缺的内容构成。与此同时,供喜爱双钢琴演奏艺术的习琴者选用的专门教材在国内却难寻难觅。有鉴于此,武汉音乐学院几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钢琴教师组成的团队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双钢琴文献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这套双钢琴教材——《精编双钢琴中国作品选》(教学版)、《精编双钢琴外国作品选》(教学版),提供给广大热衷于钢琴重奏艺术的琴界同仁与音乐爱好者。
《精编双钢琴中国作品选》(教学版)、《精编双钢琴外国作品选》(教学版)由两册构成。第1册为中国双钢琴作品,第二册为西方双钢琴作品。根据多样化、实用性的原则,精心编选辑入中外脍炙人口的双钢琴曲37首。第1册的中国作品多选自现当代音乐家的钢琴名曲,部分新锐作曲家的新作还是发表。第二册的西方作品均为西方音乐史上不同风格时期、音乐书市一曲难求的双钢琴佳作:从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经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乐派,到20世纪的现代音乐风格,作品可谓风彩多姿;样式隽永精致、内涵广博深邃的经典杰作多出自大师名家之手,作者可谓星光闪耀。编者对每首乐曲作者的艺术生平、创作风格、体裁特征、演奏技巧、重点难点、情感表达以及相关音乐术语,都做了详细的注释,极大地方便了钢琴教学、日常练习、知识检索及音乐会演奏的曲目选择。
这套双钢琴教材的作品兼顾初级、中级与程度,意在使钢琴的教师、学生以及意欲进入音乐殿堂的不同层次的业余习琴者都能各取所需,挑选到适合自己的技术程度与审美趣味的中外双钢琴佳作名曲。
我是一位年长的钢琴教师,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在我早期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主要依赖的是各种零散的乐谱集和昂贵的国外进口教材。老实讲,那些进口教材在价格上往往让很多普通家庭的学生望而却步,而且它们的文化背景和音乐审美也并非完全贴合我们本土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看到黄伊娜老师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这本《外国双钢琴作品选教学版》,我感到非常振奋。这套书的出现,极大地填补了国内高质量、系统化的双钢琴教学资源的市场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曲谱的集合,更像是一份经过精心策划的音乐教育蓝图。从教材的导言部分就能感受到编者对双钢琴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音乐教育的责任感。他们显然没有简单地照搬国外的教材结构,而是结合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曲目的难度划分、技术要点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优化。我的几位年轻同事在使用后反馈都非常好,他们认为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双钢琴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让晦涩难懂的对位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我收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住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出品,质量果然没话说,纸张厚实,不易洇墨,即使用铅笔做大量的记号和修改也不会担心损坏。我是一个对乐谱细节有近乎苛刻要求的人,很多市面上流通的盗版或者影印本,在处理力度记号、表情术语,甚至休止符的准确性上都有瑕疵,但这本正版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我特别留意了几个巴赫的赋格改编版本,那复杂的对位线条,稍微一个模糊的印刷都可能导致演奏者对声部关系的误判。这本书的清晰度,让我能够更专注于音乐本身的处理,而不是去猜测谱面上的意图。我注意到,它似乎还收录了一些相对冷门的作曲家的作品,这对于拓宽视野非常有益。我一直在寻找一些十九世纪中后期,那些尚未被主流音乐会固定曲目所占据的作品,它们往往蕴含着非常独特的民族色彩或早期现代主义的萌芽。这本书的编者显然是下了一番苦功去挖掘这些“遗珠”,而不是仅仅堆砌那些陈旧的、被反复演奏过的曲目,这对于渴望在演奏中寻求个人独特声音的音乐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是带着一点“功利性”的目的,因为我正准备和我的合奏伙伴一起准备一个音乐节的申请,曲目范围要求比较宽泛。我们在筛选曲目时,最大的痛点在于,市面上的教材要么过于侧重某种特定时期(比如浪漫主义的华丽炫技),要么就是太偏向于严肃的学术研究,缺乏舞台上的可操作性。这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既有足够的理论深度,保证了我们对作品结构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同时在曲目的选择上,也兼顾了听众的接受度和不同音乐会的特定需求。例如,书中某些改编作品,它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既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又巧妙地利用了双钢琴的音域优势进行“再创作”,听起来饱满而不拥挤。我尤其喜欢它对曲目难度跨度的把控。你可以从一些相对基础的练习曲性质的作品开始,逐步过渡到那些需要高度合作和精湛技巧的重奏曲。这种循序渐进的结构,对于教学指导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工具,可以清晰地为学生规划出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进度。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钢琴爱好者,我能接触到的双钢琴曲目资源相对有限,很多时候只能在音乐会上偶然听到一些片段。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这项二重奏艺术的好奇和热爱。我必须说,它的“教学版”的定位,对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产生了奇妙的吸引力。书中的注释和对位分析部分,虽然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但即便是像我这样需要自己摸索的演奏者,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我以前听勃拉姆斯的任何双钢琴作品,都只是觉得“哇,好宏大”,但有了这本书的指引,我开始能分辨出不同声部之间的对话、模仿和张力。它让我从一个单纯的“聆听者”的身份,提升到了一个“理解者”的层面。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收录了一些早期奏鸣曲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在钢琴二重奏文献中并不算常见,它们展示了双钢琴这种形式如何在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自身的表现力边界。这本书不仅是演奏的工具,更是一本绝佳的音乐史普及读物,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这本精选的外国双钢琴作品集,简直是音乐学子和钢琴爱好者们的福音!我是在一位大学老师的推荐下购入的,他对这套书的评价极高,说它系统性地梳理了从巴洛克到近现代的双钢琴文献,尤其对于教学实践中常遇到的曲目筛选难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我个人非常欣赏它选曲的广度,不仅仅局限于那些耳熟能详的炫技作品,更包含了许多风格独特、技巧要求各有侧重的室内乐性质的合奏曲目。比如,书中对拉威尔和德彪西作品的选取和编排,那种对音色层次的细腻处理要求,光是看着谱面就能想象出舞台上两位演奏家之间默契配合的火花。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教学版”,它的排版清晰度和指法标记的合理性也做得非常到位。我以前练习一些难度较高的作品时,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指法而感到沮丧,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的建议非常实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同时又不失专业性。对于正在备考双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无疑是案头的必备良书,它能帮助我们建立起扎实而全面的双钢琴演奏曲目库,为未来深造或登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