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碟
第-片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01 有节制的快板;确切的中板
02 行板
03 活泼的快板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04 快板
05 柔板
06 快板
第二片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小提琴协奏曲
01 小行板
02 极共活泼、生动的
03 中板
莫扎特“阿德莱特”小提琴协奏曲
04 快板
05 柔板
06 快板
07 亚斯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片
维瓦尔第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01 快板
02 柔板
03 快板
维瓦尔第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第7号之八
04 1 很快的快板
05 2 如歌的广板
06 3 快板
维瓦尔第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07 1 快板
08 2 广板
09 3 急板
维瓦尔第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第3号之三
10 1 快板
11 2 广板
12 3 快板
13 胡伯尔小提琴小协奏曲
14 巴克拉诺娃小提琴小协奏曲
伴奏碟
第四片
第五片
第六片
小提琴(violin)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小提琴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的“王后”了。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
小提琴是一种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和高音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有:NicolaAmati(尼古拉·阿马蒂),AntonioStradivari(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及GiuseppeGuarneri(吉塞浦·瓜奈里);他们制造的乐器至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d1,a1,e2,音域超过3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也是乐器之后。
我对购买音乐学习资料时非常看重其配套资源的完整性和实用性。看到“正版”二字,首先让人感到放心,意味着音质和版权都有保障。更重要的是,“6CD伴奏曲集”的设置,这在目前的电子资料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希望这六张CD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音乐,而是真正的高质量录音,由经验丰富的伴奏乐团或钢琴家录制,能够模仿真实协奏曲的演奏情境。教程本身如果能对这些伴奏曲进行细致的标记,比如在哪一页对应哪一轨的伴奏,演奏速度的提示,甚至包含一些不同速度的练习版本,那就太棒了。这样的配套能让学习者在没有专业乐队陪练的情况下,也能享受到接近专业水准的合奏体验,极大地增强练习的动力和效果。这对于自学者来说,是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结构有些庞杂,融合了实践教材、理论探索和特定工具的名称,这让我猜测它的目标读者群可能比较广泛,但同时也担心内容是否会过于分散,缺乏聚焦。我期待它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划分:一部分是针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具体讲解和练习;另一部分是针对协奏曲形式的鉴赏和分析;最后才是那个新颖的“谐振仪”理论部分。如果教程能用大量的图示来分解复杂的演奏技巧,比如不同把位的换指、换弓的流畅性处理,并且配上详细的文字说明,哪怕是针对初学者的术语都能给出清晰的解释,那就非常友好了。我对那些能够将枯燥的技巧训练变得富有启发性的教材情有独钟,希望这本书能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不失为一本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古典音乐的魅力,让人不禁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世界,尤其是入门级别的教程,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系统性又能兼顾趣味性的教材。这本书的“入门教程”和“基础教材”的定位非常吸引我,这表明它应该会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入手,为初学者打下坚实的基础。而“6CD伴奏曲集”的配置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我不仅能学习理论,还能立刻进行实践,跟着专业伴奏进行练习,这对提高演奏水平无疑大有裨益。想象一下,在家里就能享受到如同音乐厅般的排练氛围,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体验。这本书如果能详细讲解协奏曲的结构、不同乐章的特点,并配上一些经典曲目的片段分析,那就太完美了。我特别希望教程中能有一些对初学者友好的练习曲目,难度循序渐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技艺。
评分从一个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小提琴学习者角度来看,我更关注的是如何跨越从“会拉”到“会演”的鸿沟。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协奏曲“风格”和“诠释”的深入探讨,那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例如,针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不同作曲家协奏曲在情感表达上的细微差别,教程是否能提供一些演奏家访谈或历史背景介绍?“入门教程”这个标签或许暗示它偏向基础,但我更希望它能在基础之上,触及到音乐的灵魂。如果“谐振仪”的部分能够深入到如何通过数学原理来优化音色和动态的控制,帮助学习者理解弓压与速度的黄金比例,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教材范畴,成为了一本提升艺术表现力的进阶参考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小提琴的演奏艺术。
评分作为一名对音乐理论有一定了解,但对小提琴演奏仍处于摸索阶段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另一个标题——“谐振仪(音乐数学原理的可视化向导)”——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这部分内容听起来非常前沿和独特,它似乎将抽象的音乐原理与直观的数学模型结合起来,试图用可视化的方式来解释音乐的内在规律。如果这本书能用清晰易懂的图表和例子,将音程、和声的数学基础,以及小提琴发音的物理原理展现出来,那将极大地拓宽我的音乐视野。我一直认为,理解音乐背后的逻辑能让人演奏得更有深度和灵性。希望“谐振仪”的部分不仅仅是理论堆砌,而是真正能成为一个帮助理解“为什么这样弹奏会更好听”的工具。如果它能将复杂的声学现象转化为日常可见的图像,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控制弓弦的接触点和力度,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超一般的演奏教材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