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昆麗,雲南昆明人,廈門大學音樂係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廈門大學藝術教學部主任,中國琵琶研究會長江流域聯席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傢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琵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李昆麗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民樂係,師從琵琶演奏傢林石城、林其美教授。自1986年起多次赴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中國香港、颱灣等地講學和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齣版瞭《李昆麗琵琶麯集》音響專輯。1991年菲律賓華僑印務館齣版其撰寫的英文版琵琶教材BasicCoursesofthePipa。1996年至2005年間,相繼齣版《琵琶教程》《琵琶重奏研究與教程》等著作。近年來,在《音樂研究》《人民音樂》等核心刊物上發錶過多篇學術論文。李昆麗教授潛心於琵琶教學,在多年的執教中,所教授的學生在國傢及省市的各種琵琶比賽中多次獲得金、銀、銅奬的好名次。李昆麗教授近年來專注於琵琶重奏的研究,由其指導的廈門大學海韻琵琶樂團於2012年入圍“文華藝術院校奬——第四屆青少年民族樂器大賽”小型民族器樂組閤復賽(瀋陽),在2012“首屆遼源琵琶文化藝術節暨琵琶”比賽上獲齊奏閤奏組2金1銀1銅,在“2013華樂聯盟首屆華樂室內樂團(隊)大賽”民族樂器組閤類獲金奬,2014年在“第二屆敦煌杯琵琶比賽”中學生閤奏重奏組獲金奬,並獲得單項奬1金2銀的好成績。
目錄 序麯目簡介1.琵琶二重奏《香格裏拉之夢》2.琵琶與打擊樂《伊犁的早霞》3.琵琶、大阮二重奏《蓉城小景》4.琵琶二重奏《灕江戲水》5.琵琶二重奏《彝族舞麯》6.琵琶二重奏《田園舞麯》7.琵琶二重奏《鷺江鞦夜》8.琵琶與鋼琴《金色的鞦天》9.琵琶四重奏《自由探戈》lO.琵琶重奏《歡沁》11.琵琶四重奏《黔嶺醉歌》12.京劇琵琶彈唱《貴妃醉酒》選段13.京劇琵琶彈唱《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14.琵琶重奏《土耳其進行麯》15.琵琶重奏《神秘的羅布泊》琵琶重奏藝術的教學創新
內容提要 《琵琶重奏作品集》是作者李昆麗三十多年來研究琵琶重奏的成果,精選瞭近年來創作的佳作,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原創或改編,琵琶,這一的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在漫長的曆史演進過程中,無論其造型、音樂性能,甚至錶演風格都曾發生的變化。筆者通過簡要梳理琵琶演奏藝術的曆史發展脈絡,在深刻認識其演進過程、社會背景及人文審美取嚮的基礎上,探索一種適閤現代琵琶演奏藝術發展的嶄新的演奏形式——室內琵琶重奏藝術。
書評五:一種藝術傳承的厚重感,值得珍藏 翻閱這本書,我感受到瞭一種撲麵而來的藝術厚重感,這不僅僅來自於所選麯目的曆史地位,更來自於作者在整理和改編過程中所投入的巨大心血。它不像某些快餐式的音樂資料,隻求數量而忽略質量。這本書的選材具有極高的代錶性和學術價值,每一首作品的挑選都經過瞭深思熟慮,它們共同構成瞭一幅中國器樂二重奏藝術的完整圖景。書本的紙張質量和油墨的均勻度都達到瞭收藏級的標準,這使得我在每次翻閱時,都能體會到擁有這樣一本專業書籍的滿足感。它讓我聯想到過去那些嚴謹的音樂傢們對手稿的珍視,這種對知識和藝術載體的尊重,是當代文化環境下非常寶貴的精神。我計劃將它作為我個人音樂圖書館中的重要藏品,不僅僅是用於日常練習,更是作為一種對優秀音樂傢智慧結晶的緻敬。這本書的影響力,注定會超越單純的演奏指導,成為未來研究這一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
評分書評二:技法剖析的深度與廣度令人贊嘆 作為一個常年活躍在音樂教育一綫的教師,我深知一套好的教材對於培養下一代演奏人纔的重要性。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高標準的範本。我仔細研讀瞭其中關於和聲處理的部分,那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分析。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音符堆砌,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組和弦在特定情緒烘托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這對於指導學生如何從“彈奏”進階到“錶達”至關重要。我驚喜地發現,作者在某些段落的處理上,大膽采用瞭現代對位的手法,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使得原本可能略顯單調的重奏形式變得立體而豐滿。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對呼吸感和樂句處理的描述,詳盡而富有畫麵感,即便是沒有親身演奏,光是閱讀文字描述,腦海中就已浮現齣優美的鏇律綫條。這種對音樂呼吸的重視,恰恰是中國傳統音樂中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可以說,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一般的“作品集”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器樂二重奏藝術的精妙論述,對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評分書評一:探尋古典韻味的細膩旅程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古典韻味的質感,讓人一上手就感覺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樂譜集。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樂器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需要精湛技藝纔能駕馭的麯目。翻開內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五綫譜和工整的簡譜對照,對於我這種既熟悉西方樂理又想深入瞭解民族音樂精髓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排版布局的匠心獨運,使得即使是篇幅較長的樂章,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疲勞。我特彆留意瞭其中一些技巧標注,那簡直就像是演奏大師的私房秘籍,對於那些在特定指法上反復卡殼的段落,作者給齣的建議極其到位,直擊要害。閱讀這些樂譜的改編部分,我仿佛能聽到昆麗老師在耳邊細細講解,那種對音樂內涵的挖掘和對演奏可行性的精準把握,讓每一首麯子都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它不僅僅是一套樂譜,更像是一部結閤瞭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的工具書,對於提升演奏者的音樂錶現力和技巧深度,無疑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我尤其欣賞它在保留原作神韻的基礎上,所做的富有時代氣息的創新處理,這無疑為傳統器樂的傳承與發展開闢瞭一條新的路徑。
評分書評四:細節之處見真章,對演奏者極度友好 我在試讀瞭其中幾首麯目的片段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實用性”和“精確性”。很多樂譜在印刷和編排上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指法標記模糊、力度記號缺失等,導緻演奏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猜測”作者的原意。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完美。每一個換把位、每一個裝飾音的處理,都有極其清晰的標記,即便是極其細微的延音綫和連音綫,也處理得一絲不苟。我尤其欣賞它在難點段落的處理上,所附帶的“演奏提示”區域。這些提示並非泛泛而談,而是針對該特定音符組閤可能齣現的節奏不穩或音色不佳問題,給齣瞭具體的解決方案。這對於那些正在攻剋高難度麯目的獨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它極大地縮短瞭學習麯綫,讓演奏者能更專注於音樂情感的錶達,而不是在技術細節上糾結不清。這種對演奏細節的尊重和關懷,體現瞭齣版方和編者對藝術嚴謹態度的堅持。
評分書評三:跨界融閤的精彩範例,充滿驚喜的發現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時,是帶著一點點審視的眼光的,因為“重奏”在很多傳統器樂中,常常麵臨如何平衡主次、避免聲音混濁的問題。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對話感”極強的音樂結構,兩位演奏者之間的互動不再是簡單的伴奏與主鏇律的配閤,而是旗鼓相當的藝術交流。我特彆喜歡其中一首樂麯的變奏部分,它巧妙地運用瞭中國傳統戲麯中的闆眼處理方式,但將其融入到西方復調的織體中,産生的化學反應令人耳目一新。這種高明的融閤處理,體現瞭編者極高的音樂修養和對不同文化語境的深刻理解。對於那些渴望嘗試跨界閤作的樂團或二重奏組閤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寶典。它不僅提供瞭可供演奏的麯目,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思考音樂關係、構建平衡美學的全新視角。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作者的創意所摺服,仿佛打開瞭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音樂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