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語音基礎知識
福雷(Gabriel Faur6,1845-1924)
1.尋夢
2.月光
薩蒂(Erik Safie,1866-1925)
3.達佛奈奧
4.帽商
5.沮喪
6.西爾維
丹蒂(Vincent d'Indy,1851-1931)
7.海上浪漫麯
8.牧歌
迪帕剋(Henri Duparc,1848-1933)
9.邀遊
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1937)
10.花大衣
11.在草地上
魯塞爾(Albert Roussel,1869-1937)
12.緻一位年輕的紳士
13.一位賢妻的答復
阿恩(Reynaldo Hahn,1874-1947)
14.風流喜慶圖
15.假如我的詩歌長上翅膀
夏米納德(C6cile Chaminade,1857-1944)
16.假如我是園丁
17.你好像對我說
勒魯(Xavier Henri Napol60n Leroux,1863-1919)
18.昆羅湧
巴歇萊(Alfred Bachelet,1864-1944)
19.可愛的夜晚
於埃(Georges Adolphe Hue,1858-1948)
20.我曾在夢中哭泣
維多爾(Charles Marie Widor,1844-1937)
21.嘆息
奧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
22.鞦天
普朗(Francis Poulenc,1899-1963)
23.溫柔的小臉蛋
24.墓誌銘
25.頌歌
26.失蹤的人
米約(Darius Milhaud,1892——1974)
27.夜色中的遊廊
28.晨曦
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1992)
29.為什麼?
30.微笑
31.迷路的未婚妻
達尼埃爾-勒敘爾(Yves Daniel-Lesur,1908-2002)
32.水中水
33.花語
34.雪
MP3光盤目錄
“法國藝術歌麯”同德國藝術歌麯一樣,同屬藝術歌麯範疇,是世界音樂藝術百花園裏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音樂文化寶庫中的音樂精品。其具影響力的代錶作麯傢從奠基人柏遼茲開始,到後來的福雷、德彪西、肖鬆、拉威爾等,直到近現代的普朗、梅西安以及達尼埃爾-勒敘爾等,共計三十多位。《高等院校藝術係列教材·法國藝術·歌麯精選:從福雷到勒敘爾(3)()》以作麯傢生年為序,從福雷到達尼埃爾-勒敘爾,共收錄瞭34首麯譜,麯後附有法語原文,自成一格,適閤聲樂愛好者和聲樂比賽參賽者實用。
我個人非常看重教材的“工具性”和“可操作性”,在這方麵,這本書做得尤為齣色。它不僅僅是一本用來“讀”的書,更是一本可以被“用”的參考手冊。書中的索引係統設計得異常科學和詳盡,無論我想查找關於“高加索和聲”的特定應用,還是關於某個特定作麯傢和聲習慣的總結,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定位到相關章節。此外,附帶的補充閱讀材料列錶也十分專業,為有誌於深入研究的讀者指明瞭下一步的學習方嚮,列齣的文獻涵蓋瞭從經典樂理到前沿音樂學的多重視角。可以說,這本書為我構建瞭一個紮實而又可不斷擴展的音樂理論知識框架,它在我桌上,更像是陪伴我進行長期學術探索的一位可靠的夥伴。
評分作為一本麵嚮國內學習者的教程,它的翻譯質量是決定性的。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套教材的譯文達到瞭近乎完美的水平。很多國外音樂術語,尤其是那些夾雜著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詞匯,往往難以精準傳達。然而,這本教材的譯者顯然是精通音樂史和德法文原著的專傢,他們不僅準確地轉換瞭文字,更重要的是,成功地保留瞭原著的學術“語境”和“語氣”。例如,對於一些康定斯基式的模糊描述,譯者沒有簡單直譯成晦澀的中文,而是用最貼切的音樂學術語進行瞭精準的注釋和轉述。閱讀過程中,我幾乎沒有遇到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句子結構或術語含義的障礙,這極大地保證瞭學習的流暢性,使得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論內容的理解之中。
評分這套教材的裝幀設計實在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沉穩的深藍色調,搭配著燙金的書名,給人一種典雅而又不失學術氣息的感覺。紙張的選擇也相當考究,厚實且帶有輕微的紋理,翻閱起來手感極佳,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纍。更值得稱贊的是,內頁的排版布局極為清晰閤理,五綫譜的印刷清晰銳利,音符和記號的間距把握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辨識復雜的和聲結構或對位綫條。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體現瞭齣版方對音樂學領域的尊重與用心。對於那些注重閱讀體驗和學習工具品質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都提供瞭極高的滿足感,極大地提升瞭學習過程中的愉悅度。我特彆喜歡它在某些曆史背景介紹部分所配的精緻插圖或手稿復印件,這些細節豐富瞭理論的內涵,讓枯燥的知識點變得生動起來。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闡述深度,遠超我預期的普通入門教程。它沒有停留在錶麵知識點的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西方音樂體係演變背<bos>. 比如在講解調性發展時,作者巧妙地引入瞭哲學思辨的視角,將巴赫時代的嚴謹邏輯與後浪漫主義時期功能和聲的瓦解過程進行瞭精妙的對比分析。尤其是在“功能和聲的深化解析”這一章節,它對次屬和弦的運用、離調的技巧做瞭詳盡且富有洞察力的剖析,甚至涉及到瞭一些當代作麯技法的前瞻性討論。這使得即便是已經學過基礎樂理的進階學習者,也能從中汲取到全新的養分。我感覺作者在撰寫時,心中始終對一位受過良好古典音樂熏陶的演奏者或作麯傢說話,用語精準,邏輯鏈條嚴密,沒有絲毫的含糊其辭,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的深度教學。
評分這本書在教學方法的創新性上令人印象深刻。它沒有采取傳統的“先理論後練習”的刻闆模式,而是將理論概念與實際的音樂片段緊密結閤。在每一個新理論點講解完畢後,緊接著就會齣現一個或數個精選的外國藝術歌麯片段,這些片段不僅是理論的例證,其本身就是經過曆史檢驗的經典範例。作者通過對這些歌唱性鏇律的細緻拆解,展示瞭理論在真實音樂作品中的生命力。這種“理論即作品,作品即理論”的教學路徑,極大地激發瞭我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分析現有麯目的熱情。這種將“乾燥的知識點”與“鮮活的音樂實例”無縫對接的處理方式,是教科書中最難能可貴的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