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弹奏理论部分
一、基本弹奏姿势和弹奏方法
(一)基本弹奏姿势
(二)基本弹奏方法
(三)放松问题
(四)踏板问题
二、读谱与练习
(一)读谱
(二)练习性训练与表演性训练
(三)积极动脑,运用听觉
(四)合理安排时间
三、背谱
四、处理细致、表现情感
(一)旋律、乐句、呼吸
(二)多声部音乐织体与音色
(三)节奏、速度
(四)风格知识整合
五、考前心理准备
·初级
部分作品弹奏提示
练习曲Op.599 No.68
练习曲Op.599 No.80
练习曲Op.849 No.6
塔兰泰拉
八音盒
篱边的玫瑰
灵巧的手指
北风吹(改编自舞剧《白毛女》)
庆翻身(组曲《老祖母的故事》选段)
小奏鸣曲(Op.151 No.1)
小奏鸣曲乐章Op.36 No.1
·中级·
部分作品弹奏提示
练习曲Op.849 No.28
练习曲Op.299 No.14
练习曲No.10
二部创意曲No.6
波尔卡
喷泉
牧童短笛
花之歌
小黑人
小小竹排
水草舞(舞剧《鱼美人》选曲)
采茶扑蝶
四月——松雪草
绣金匾
C大调奏鸣曲乐章K.545
奏鸣曲乐章K.283
·高级
部分作品弹奏提示
练习曲Op.740 No.23
练习曲Op.740 No.49
练习曲Op.1 O No.5
三部仓0意曲N0.14
平均律第五首BwV.850
夜曲Op.9 No.2
致春天
春舞
邀舞
波洛涅兹Op.71 No.1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
奏鸣曲(悲怆)乐章Op.13
奏鸣曲乐章Op.120
内容提要
《钢琴》从音乐高考钢琴考试的要求及常见问题分析入手,由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教师钟莹、胡雷、吕德玉编写,引导学生从基本弹奏姿势和弹奏方法,读谱、练习与背谱,正确分析和理解作品,增强弹奏表现力,考前准备,曲目选择这几大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的学习。所附乐曲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类,对正确指导学生选曲有很好的作用。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感觉”和“情感表达”的钢琴学习者,传统的应试教材常常让我觉得像在完成任务,音乐性被严重压缩。但是这本西南师大的丛书,却成功地在“应试标准”和“艺术表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对于曲目情感把握的阐述极其细腻,比如在处理某些浪漫主义作品时,它会引导你去想象作曲家创作时的心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音符的准确性上。书中有一段关于如何处理旋律线条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用复杂的音乐学术语,而是用“像说话一样,有呼吸、有停顿、有强调”来比喻,这一下子就点亮了我对旋律的理解。我立刻尝试将这种“说话感”融入到练习中,发现原本僵硬的线条变得灵动起来,仿佛钢琴在与听众进行一场深情的对话。此外,它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的触键要求也做了清晰的区分,比如古典时期的“清晰、颗粒感”和浪漫时期的“歌唱性、延展性”,这些细微的差别,正是区分普通演奏和专业水准的关键所在。这套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技术是为人声服务的,艺术表达才是最终目的。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陪读状态的家长,我为孩子选择教辅材料时,最看重的是其权威性和系统性,生怕买到那些东拼西凑、缺乏专业深度的“盗版”教材。这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丛书,光是这个“西师大”的背书就让人安心不少,它代表着国内高等师范院校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我对比了市面上好几本号称“高考必备”的资料,发现很多都只是将历年真题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缺乏深入的考点归纳和解题思路剖析。然而,这套丛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是按照难度顺序排列,而是按照“知识点——对应真题——详细解析”的结构展开。特别是它对“视奏”和“乐理”部分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教材,视奏练习部分,它给出的选材不仅音符难度适中,更重要的是在节奏和调性上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目的就是为了训练考生的临场反应能力。乐理部分,它提供的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基于听觉训练的实际应用,比如如何通过听辨和弦转位来快速判断曲式结构,这对于实战的帮助是立竿见影的。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毕业多年的音乐爱好者,我重新拾起钢琴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我需要的不是初级入门的枯燥指导,而是能触及行业前沿的、具有学术深度的参考资料。这本《钢琴》分册,虽然定位是高考用书,但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和对古典音乐文献的引用深度,完全可以作为大学本科阶段的辅助读物。我尤其欣赏它在涉及作品背景介绍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性。它没有简单地引用维基百科上的泛泛之谈,而是深入挖掘了特定版本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比如在探讨某一特定奏鸣曲的力度标记时,它会引用早期手稿的版本注释,指出后世编辑可能存在的“过度润饰”倾向。这种对音乐“原貌”的尊重和追溯,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鉴赏层次。它让我明白,高水平的演奏不仅是对音符的忠实再现,更是对作曲家意图的深刻理解与负责任的阐释。这本书在我书架上,就像一个沉默的导师,时刻提醒我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和对音乐本体的敬畏之心。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练习效率要求极高的人,时间对我来说就是分数。我过去常常在同一个难点上反复纠缠,效率极低,常常是因为找不对“突破口”而陷入瓶颈。这套丛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就是它极具针对性的“弱点攻克模块”。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针对高考钢琴演奏中考生普遍失分的几个“重灾区”进行了集中火力突破。比如,对于那些音阶、琶音的流畅性和均匀性要求极高的段落,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独特的“渐进式强化练习法”,它要求你在练习时不仅要关注速度,更要用节拍器反向锁定节奏的“不均匀点”,通过拆分、放大、再重组的方式来强制矫正演奏习惯。更妙的是,它还提供了对某些高难度和弦进行“模块化分解”的指法建议,比如在处理某些复杂的织体时,它会建议你暂时忽略部分辅助声部,先将核心旋律与低音处理稳固,再逐步加入“肉眼可见”的声部。这种“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极大地缩短了我攻克难关的时间,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砸琴”,而是带着明确的“解剖图”在练习。
评分这套音乐高考丛书简直是为我这种追求完美音色的考生量身定做的“武功秘籍”!我之前在练习肖邦练习曲时,总感觉技术上差那么一层,尤其是左手的跨度和和声的处理,总是显得有些生硬。翻开这本《钢琴》分册,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大量经过精心挑选的、贴合历年真题难度的曲目解析。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很多我之前容易忽略的指法细节,都被用醒目的小图标标注了出来,让我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特别是针对奏鸣曲式结构的分析,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三部曲式,而是结合了具体的巴赫、莫扎特作品实例,深入剖析了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的内在逻辑和情感递进,让我对乐曲的宏观把握能力大大提升。而且,书中对于踏板运用的建议,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点睛之笔,以前我总是“一脚踩到底”,现在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段落的织体密度来控制踏板的深度与释放时机,使得演奏出来的音乐层次感一下子丰富了起来,不再是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曲目精选,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从微观技术到宏观理解的进阶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