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外国民歌
1. 大象
2. 甜蜜的告别
3. 三套车
4. 友谊地久天长
5. 牛仔的梦
6. 星星索
7. 在路旁
8. 世界
9. 故乡的绿草地
10. 月光小夜曲
11. 骊歌
12. 伦敦德里小调
13. 夏日的玫瑰
14. 街舞
15. 山楂树
中国民歌
16. 毛毛雨
17. 丰收谣
18. 手鼓
19. 哀思
20. 三月三
21. 骆驼行
22. 雁南飞
23. 马背上的歌
24. 上海风光
25. 牧羊姑娘
26. 浏阳河
27. 叶笛
28. 对山的云雨飘来了
29. 天鹅
内容提要
这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林华教授根据中外民歌旋律创作编写了百余首钢琴小品。套装版和3本分册,曲目有根据外国民歌创作改编的钢琴曲,如“红河村”“小白船”“三套车”“友谊地久天长”“摇篮曲”等,还有以中国民歌为主的钢琴改编曲,如“祝酒歌”“迎宾曲”“马背上的歌”“芦笙舞”“对鸟”等,轻松短小,弹奏起来妙趣横生。每首作品都以诗般的语言展开,将读者带入作品的意境中,乐谱的*后还附上了林华教授自撰写的详细生动的演奏提示。本套乐谱除作为钢琴教材、多声写作和小品写作的例谱外,还能当作配器的习题集,世界音乐的辅教课本,投考本科的视谱强化练习等。全书所有乐曲均配上了上海音乐学院专业钢琴演奏家演奏的示范CD。
作为一名业余钢琴爱好者,我对于曲集的选择标准往往很实际:它是否能让我弹得“舒服”且“好听”。很多时候,市面上的民歌改编版要么技巧难度设置得太低,听起来像儿歌,要么又过度炫技,把质朴的民歌弄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因此,我对这套书的“中外民歌”这个定位非常好奇。它如何在东西方旋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成熟的、跨文化的编曲思路。例如,当处理一首中国民歌时,是否会巧妙地运用一些印象派的和声色彩来烘托意境?反之,在处理一首欧洲民谣时,是否会加入一些带有东方韵味的节奏变化?如果编排能做到这样游刃有余,那么这张光盘里的示范演奏就成了关键的参考点,它直接决定了这些改编是否真的“律动”起来了。
评分说实话,挑选钢琴曲集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种“情怀”的驱动力。中外民歌承载了太多集体记忆和地域风情,它们是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我期待这本曲集能给我带来一种“重逢故友”的感觉,即便是经过了钢琴的重新包装,那股熟悉的味道也不能丢。我希望看到那些在童年记忆里反复出现的旋律,能够以一种更精致、更适合音乐厅演奏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光盘的存在尤为重要,因为民歌的精髓在于其气息和情感的流动,没有一个好的范例,读者很难把握那种“歌唱性”。如果范例演奏能体现出对原曲风格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地弹出音符,那么这套书就能超越一般曲集的范畴,成为一个值得反复品味的音乐故事集。
评分这本《律动乐器 中外民歌钢琴曲集 3》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带着一种老派音乐教材特有的严谨感。光是看到“上海音乐出版社”这几个字,我就对里面的选曲质量有了基本信心。我更关注的是它收录的曲目究竟如何编排,毕竟民歌经过改编后,趣味性和技巧性的平衡至关重要。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地域风情的旋律被巧妙地融入钢琴的语汇中,而不是那种生硬的、直译式的处理。如果改编者能够抓住原曲那种淳朴的“律动感”,并将其转化为富有色彩的和声与清晰的指法要求,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期待它在保持民歌灵魂的同时,能为中级水平的钢琴学习者提供一个既有文化内涵又兼顾演奏乐趣的练习素材。比如,那些流传极广却鲜有高质量钢琴改编的少数民族小调,如果能在此处找到令人眼前一亮的诠释,那简直是意外之喜。
评分从教学实用性的角度来审视这本曲集,我更注重的是它对练习者技术层面的提升作用。第三册的定位,意味着它应该面向已经掌握了基础演奏技巧,正在向更高阶过渡的学生。这意味着,改编曲目中对和声的复杂性、对位法的运用,以及对踏板的精细控制,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我尤其关注它是否包含了一些需要特别练习的指法难点——比如跨度较大的和弦、快速的琶音或者复杂的双音技巧——这些难点是否都巧妙地“藏”在了优美的旋律之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硬实力。如果它仅仅是简单地把旋律移到高音区,然后配上简单的三和弦,那它就只是一个“曲库”,而非一本有价值的“教材”。真正的价值在于它如何有目的地设计练习片段,将技巧训练融入到艺术表达之中。
评分这本《律动乐器 中外民歌钢琴曲集 3》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装帧上的沉稳和内容上的野心。收录“世界”民歌,意味着它可能需要处理的风格差异巨大,从东欧的悠长咏叹调到拉丁美洲的热情奔放,再到亚洲的五声调式,这对编曲者无疑是极大的考验。我关注的是改编者如何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例如,如何用钢琴的延音和颗粒感来表现鼓点和吹奏乐器的特色?如果改编得当,它将是一本极佳的“音乐文化速览”,让学习者通过指尖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如果只是简单罗列曲目,而没有在编曲上体现出对每首民歌源头文化的尊重和再创作,那么这本书的广度反而会成为其深度不足的证明。我期待的是一种既有普适性,又不失个性化的深度挖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