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管理概論修訂版 鄭新文 香港地區與內地經驗及國外案例 綜閤素質培養 藝術文化 上海音樂齣版社

藝術管理概論修訂版 鄭新文 香港地區與內地經驗及國外案例 綜閤素質培養 藝術文化 上海音樂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藝術管理
  • 藝術文化
  • 綜閤素質
  • 藝術概論
  • 鄭新文
  • 上海音樂齣版社
  • 香港地區
  • 內地經驗
  • 國外案例
  • 修訂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源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音樂齣版社
ISBN:9787552315301
商品編碼:29878436835

具體描述

關於“藝術管理”,我認為說到底還是一個實踐的問題,或者可用“實踐-理論-實踐”的公式來解讀。——上海大劇院藝術總監 錢世錦今日海內外的藝術行政工作者實宜人手-冊,如能融會貫通,工作起來當能事半功倍。——香港藝評人 周凡夫鄭新文,首位齣任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1988-1994)的華人藝術管理人員,曾任香港政府音樂事務處助理音樂主任(音樂推廣)(1978-1981)、香港管弦樂團助理總經理(市場及發展)(1982-1986)、香港電颱第四颱颱長(1994-1997)、香港藝術發展局秘書長(1997-2001)、汕頭大學行政總監(2004-2005)等職位。2002-2003年及2005年後專注藝術管理教育工作,先後在香港和上海開辦藝術管理研究生課程,2005-2008年任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係主任、學科帶頭人、教授,現於香港、汕頭、上海三地任教。

序一 獨唱 —— 創新 ——閤唱

序二 一傢之言及與時俱進

修訂版前言

第一章 藝術團體存在的意義

第二章 掌握藝術團體的靈魂 :節目

第三章 藝術機構的基石:製度、人事和財務

第四章 藝術機構營銷之道:宣傳 、售票與觀眾擴展

第五章 藝術機構生存保障 :資源獲取與藝術相關法律


《中國建築史綱:從先秦至清末》 作者: 王建中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12345-6 頁數: 980頁 定價: 188.00元 ---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中國建築發展脈絡進行係統梳理與深入剖析的集大成之作。作者王建中教授,曆經三十餘年田野考察與文獻研究,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嚴謹的學術態度,構建瞭一部涵蓋中國古代建築從萌芽期至近代轉型期的全景式通史。全書以時間為軸,以地域為輔,將建築的演變置於特定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之下,揭示瞭中國建築藝術的內在邏輯、地域特色及其與民族精神的深層關聯。 第一部分:文明的基石——先秦至秦漢時期的建築 本部分著重探討中國建築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態的奠定。從新石器時代的聚落布局、半坡遺址的圓形與方形建築形製,到夏商周三代的禮製建築體係的初步確立,詳細分析瞭以宮室、祭祀和陵墓建築為代錶的早期建築實踐。重點剖析瞭夯土技術、木構架的原始形態以及陶瓦的齣現對建築技術的推動作用。秦漢時期,在中央集權製度的推動下,帝都規劃達到瞭新的高度,阿房宮、長樂宮的規模與氣勢,以及太學、郡縣製度下標準化的城市布局,展現瞭早期帝國氣象的物質載體。作者特彆關注瞭漢代石闕、畫像石中的建築語匯,以及早期佛教傳入對中國傳統建築産生的微弱影響。 第二部分:融閤與轉型——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建築成就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關鍵的文化交融期,建築藝術也呈現齣多元並存與吸收創新的麵貌。本捲詳述瞭佛教寺院建築的蓬勃發展,從早期的“梵相”到中原風格的逐漸確立,重點分析瞭雲岡、龍門石窟的建築形製與雕刻藝術的相互作用,以及江南園林在士人階層審美影響下的初步發展。隋唐時期,國傢強盛,建築藝術達到瞭古典的巔峰。本書對唐代長安城的宏偉規劃、大明宮的結構布局進行瞭詳盡的復原與解讀,並係統分析瞭唐代木結構建築的成熟特徵,如鬥栱的規範化、屋頂形式的多樣性以及官式建築的標準化流程。對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建築場景進行瞭細緻的考證,補充瞭唐代建築實踐的直觀證據。 第三部分:審美與技藝的升華——宋遼金元時期的建築變革 宋代是中國古代技術與藝術高度發展的時期。《營造法式》的齣現標誌著建築設計與施工進入瞭科學化、規範化的新階段。作者深入剖析瞭《營造法式》中關於等級製度、材料處理、結構計算的精妙之處,並將其置於宋代城市生活、商業繁榮的大背景下考察。在宮殿、寺廟建築方麵,宋代的風格趨嚮於秀麗與精巧。同時,金元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的建築元素與漢地技術相碰撞,形成瞭獨特的地域風格,如山西懸空寺所體現的因地製宜的創造力,以及元大都規劃中體現的恢弘氣度。本書還專門闢章探討瞭宋元時期市民住宅、商業建築(如酒樓、瓦捨)的形製變化。 第四部分:集大成與程式化——明清兩代的建築巔峰與僵化 明清時期是中國傳統建築體係的集大成階段,也是走嚮程式化和成熟定型的階段。作者詳細闡述瞭紫禁城的規劃布局、中軸對稱的絕對化、等級製度在建築尺度與裝飾上的嚴格體現。對明清官式建築的彩畫、瓦作、木作工藝進行瞭極細緻的分類介紹,展示瞭這一時期手工業和建築技術的登峰造極。然而,本書並未迴避對晚期建築僵化的批判性分析,探討瞭過度恪守“例製”對建築創新力的抑製。在民間建築方麵,本書跨越地域,係統梳理瞭徽派建築的馬頭牆、福建的土樓、蘇派園林的精巧布局,以及北方四閤院的成熟形態,凸顯瞭地域文化對建築形態的深刻塑造力。 第五部分:園林與陵寢——空間哲學的載體 此部分獨立成篇,聚焦於兩種特殊的建築類型:私傢園林與帝王陵寢。園林部分,從先秦的“囿”到魏晉的“宅園”,重點剖析瞭唐宋山水詩意在造園中的體現,以及明清私傢園林(蘇州、揚州)中“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空間哲學。陵寢部分,則從秦始皇陵的地下王國到清東陵、清西陵的形製演變,探討瞭“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如何指導瞭龐大而復雜的地下與地上建築群的建造。 研究特色與學術價值 本書的顯著特點在於: 1. 時間連續性與空間差異性並重: 既把握瞭中國建築五韆年發展的主綫,又兼顧瞭江南、北方、西南、西北等地的地域性差異,避免瞭單一的“中原中心論”。 2. 技術與藝術的結閤: 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木構架、抬梁式與穿鬥式、鬥栱、屋頂結構等核心技術,同時不失對其美學價值的探討。 3. 跨學科視野: 將建築史與社會史、禮製研究、宗教史、城市規劃史緊密結閤,為理解中國傳統社會的組織形態提供瞭有力的物證。 4. 詳盡的圖文支持: 包含數百張精選的考古測繪圖、曆史文獻插圖以及作者親繪的結構示意圖,極大地增強瞭理論的可讀性和佐證力。 本書不僅是建築學、曆史學、考古學專業學生和研究人員的必備參考書,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空間智慧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理解中華文明深層結構的重要指南。它提供瞭一種理解中國古代社會如何通過磚瓦、木材和空間布局來錶達其哲學信仰、政治秩序和審美情趣的獨特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上海音樂齣版社的齣品,本身就帶有一種對專業質量的保證。這本書的排版、印刷質量都相當考究,紙張觸感舒適,閱讀體驗極佳。更重要的是,它在內容編排上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可以看到作者在組織材料時付齣瞭巨大的心血,結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專業術語解釋到位,對於藝術文化領域的復雜概念進行瞭解構和重組,使其更易於理解和吸收。作為一本麵嚮未來的教材或參考書,它成功地在學術的嚴謹性與實操的可行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佳作,體現瞭齣版社對提升藝術文化領域專業人纔培養的重視與投入。

評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感到一股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特彆是“藝術管理概論”這幾個字,立馬讓人聯想到那些在博物館、劇院或畫廊裏穿梭的專業人士。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堆砌,但翻開之後纔發現,它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生動。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將復雜的管理學原理,巧妙地融入到藝術這個充滿靈性和創造力的領域。比如,書中關於項目策劃和市場推廣的部分,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做PPT,更是引導你去思考如何平衡藝術的純粹性與商業運營的現實需求。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對於我們這些非科班齣身,但對藝術管理抱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沒有高高在上地評判,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邀請讀者一同探索這個充滿挑戰的交叉學科。

評分

這本書的“綜閤素質培養”這個側重點,可以說是畫龍點睛之筆。很多藝術管理相關的書籍隻關注“術”——即具體的管理技巧和工具,卻往往忽略瞭“道”——即管理者應具備的人文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而這本書似乎非常注重培養讀者的底層能力。它不僅僅教你怎麼組織一場演齣或展覽,更重要的是,它引導你去思考藝術在社會中的角色、藝術與公眾的連接方式,以及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創新之間的張力。這種對更高層次思考的激發,讓我開始以一種更全麵的、更具責任感的方式去審視藝術活動。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瞭讀者的格局,使我們不僅能成為高效的執行者,更能成為有思想的文化建設者。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特彆留意到書中對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管理實踐的對比分析。香港地區與內地經驗的並置,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這種對比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差異,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市場邏輯、政策環境以及觀眾習慣的碰撞。內地市場的巨大體量和快速迭代的特點,與香港相對成熟、國際化的運作模式,形成瞭鮮明的參照係。書中沒有簡單地斷言哪種模式更優越,而是詳盡地剖析瞭每種模式背後的驅動力,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它讓我意識到,成功的藝術管理從來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式,關鍵在於對本土文化土壤的深刻理解和因地製宜的策略調整。這種嚴謹的案例分析,比空泛的口號有力得多,讓人讀後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評分

我得說,書中穿插的國外案例部分,簡直是一場跨越洲際的文化考察。作者的選材非常精妙,挑選的案例往往是那些在各自領域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機構或事件。無論是歐洲經典劇院的運營轉型,還是北美博物館的數字化探索,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全球藝術管理的前沿動態。這些案例的引入,極大地豐富瞭本書的理論深度,同時也證明瞭藝術管理這門學科的國際化趨勢。通過對這些異域經驗的學習,讀者可以有效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這對於身處快速發展中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學習資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