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定价:28.00元
作者:孙玉梅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640549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3~8岁是孩子性格形成*重要的阶段,孩子90%的性格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想要孩子拥有完美的性格,家长就要注意多加引导,帮助孩子发挥性格优势,弥补性格弱点。
孩子的性格缺陷一定要在8岁前加以纠正。
内容提要
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如果你的孩子内向、胆小、敏感、害羞;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尝试,不能融入新的环境;如果你不知怎么纠正孩子的性格弱点,完善孩子的性格;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
它将帮助你:
1.了解你的孩子,读懂他的内心;
2.认识幼儿心理发展曲线,引导他的成长;
3.学习符合儿童心理学的教养方法,科学育儿;
4.借鉴成长心理学方法,纠正孩子的成长偏差。
目录
Part 1 孩子变成了胆小鬼!
宝宝安全感测试
1.一见虫子就害怕——胆小的背后有什么
2.一见水就怕——如何引导不敢尝试型孩子
3.不敢一个人去洗手间——合理引导刺激型胆小的孩子
4.马桶会把自己抽走吗——消除孩子的想象型惧怕心理
5.一紧张就吃手——消除孩子的不安感“
6.一上幼儿园就哭——是分离焦虑还是安全感差
7.一考试就怯场——帮助孩子走出詹森效应怪圈
Part 2 让害羞宝宝大方起来
宝宝害羞度测试
1.不敢当众表演——深解害羞心理
2.人多时总黏着妈妈——如何引导内向宝宝社交
3.奇奇喜欢躲在妈妈背后——帮助认生宝宝
4.一出门就退缩——让孩子“大方”起来
5.家里来客人就躲——孩子怯于见人,怎么引导
6.怕哥哥姐姐的成成——帮孩子远离“怕大”心理
Part 3 家有敏感儿
宝宝敏感度测试
1.别人一碰,思思就哭——如何引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2.彬彬总是看人脸色行事——合理引导情绪敏感宝宝
3.闹闹总担心门没关好——怎样引导杞人忧天型孩子
4.疑神疑鬼的晴晴——孩子太警觉,父母怎样引导
5.娇娇总担心他人说坏话——如何对待猜疑型宝宝
6.小小受到刺激后多疑——如何帮助刺激型多疑的孩子
Part 4 引导家中的“忌妒王”
宝宝忌妒心理测试
1.妈妈一抱别人,奇奇就闹——消除孩子的霸道型忌妒
2.杰米总爱吃妹妹的醋——孩子爱吃醋,父母怎样引导
3.谁也不能吃我的好吃的——引导自私型忌妒宝宝
4.见不得别人好的超超——带领孩子走出酸葡萄心理
5.多多总是不懂装懂——孩子爱逞能,父母怎样引导?
6.凡事总争“”——如何对待好胜心强的孩子
Part 5 我的孩子不合群!
宝宝孤僻度测试
1.爱蹲角落的丹丹——孩子不合群,父母怎么帮她
2.一出门就不说话——警惕孩子的选择性缄默症
3.铭轩喜欢一个人玩——孩子性格孤僻怎么办
4.娜娜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纠正孩子的自闭型孤僻
5.邹唐觉得同伴幼稚——帮孩子克服狂傲心理
6.彬彬总欺负小妹妹——孩子欺软怕硬,怎么办
7.别人玩时总捣乱——合理引导孩子的捣乱行为
8.一点小事就打架——引导冲突型宝宝
Part 6 帮助自卑的“丑小鸭”
Part 7 家有懒宝宝
Part 8 娇气宝宝如何教?
作者介绍
孙玉梅,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出版过多部孕教、育儿、亲子类图书,其作品见解独特,理念新颖,语言诙谐、简洁、质朴,让读者读后既能莞尔一笑,又能产生共鸣,还能汲取独到的教子经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翻了几页,就被作者那种亲切又不失专业的语气吸引了。我尤其欣赏的是,她并没有直接抛出一些高深的理论,而是用了很多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例子来阐释育儿中的一些普遍困扰。比如,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提到了关于孩子“为什么会撒谎”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坏习惯”,而是深入分析了背后的心理动因,可能是为了逃避惩罚,也可能是为了获得关注,甚至是出于一种“幻想”的成分。这种多角度的解析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之前因为孩子偶尔撒谎而感到焦虑和困惑,现在觉得似乎有了更温和、更理解的视角去面对。而且,她提供的建议也不是生搬硬套的“立刻这样做”,而是引导家长去观察、去倾听、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再给出一些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育儿理念,让我觉得非常有共鸣。我还在期待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情商的部分,希望也能像前面那样,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又充满智慧的指导。
评分对于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非常“接地气”。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每天围着孩子转,早就被各种育儿宝典搞得眼花缭乱,很多书写得都很高大上,但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又觉得遥不可及。这本《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居阿姨,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跟你聊聊孩子那些让你头疼的小事。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书中提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逆反期”,它把这个时期描述得并非全然是“叛逆”,而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寻求独立的一个重要阶段。作者还给出了一些特别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跟孩子“斗智斗勇”,而不是一味地强硬压制;如何理解孩子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要求背后的真正渴望。我觉得光是这一点,就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因为我总是担心孩子被我“惯坏”,所以有时候会很严格,但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我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个温柔而坚定的支持者在身后。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被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吸引,觉得挺亲切的,但又有点担心会像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一样,内容泛泛而谈,缺乏深度。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在论述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时候,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而且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她对于“安全感”的阐述,就不仅仅是停留在情感上的口号,而是具体分析了在不同年龄段,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感,以及家长应该如何通过日常的互动来建立和巩固这种安全感。我之前一直觉得,只要我爱孩子,孩子自然就有安全感,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安全感的建立是一个更为复杂且需要技巧的过程,例如,书中关于“父母情绪的稳定对孩子的影响”的讨论,让我反思了很多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它让我明白,父母自身的心理状态,对于孩子的性格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育儿”,更是引导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评分这本书的文风轻松幽默,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我最喜欢的是,它并没有把孩子想象成一个“需要被驯服”的对象,而是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并鼓励家长去尊重和理解他们。书中对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去“压制”孩子的不开心,觉得他们不应该哭闹,但这本书告诉我,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是他们正常情感反应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和疏导。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巧妙的方法,比如,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先安抚情绪,等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沟通,而不是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跟他讲道理。这种“先同理,再引导”的模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效。而且,这本书还非常注重父母自身的成长,它提醒家长,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给我指引了方向,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太及时了!我正处于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每天都在为他的各种小毛病头疼。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孩子看似“不好”的行为,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心理原因。比如,书中关于孩子“为什么会抗拒分享”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指责孩子自私,而是分析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他们对“拥有”的初步认知。这种理解让我不再对孩子感到失望,反而能够更有耐心去引导他。另外,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比如,鼓励孩子完成小任务,并给予恰当的表扬,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我做的多好”,而是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我夸孩子,他就会自信,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能力和努力的基础上的,而且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支持。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