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动画运动规律
定价:28.00元
作者:黄大为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0403305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480kg
编辑推荐
《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规划教材:动画运动规律》特色:
的编写依据
“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教材建设项目”建设成果,按照《动画本科专业规范》和《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规范》要求编写
强大的作者阵容
由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外动漫类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知名企业精英联合编著。
的教材内容
从国内外动漫产业的工程实践中提炼和建设,满足我国高校对动漫
人才培养的需要。
内容提要
《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规划教材:动画运动规律》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述,结合创作实践及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动画资料和图片分析,帮助读者系统深入理解和掌握动画创作中一般运动规律和关键技能,在讲解一般动画运动规律外,《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规划教材:动画运动规律》还着重加强对角色动作行为规律的总结和归纳,让读者了解并掌握动画的核心——动作分析、角色运动和时间掌握的知识,尤其注重其在二三维动画创作实践中具体的运用,是一本适合高等学校动画艺术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供广大动漫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目录
第1章动画运动的基本知识
1.1动画的基本概念
1.1.1动画概述
1.1.2动画中的运动
1.2运动的时间掌握
1.2.1匀速、加速、减速
1.2.2时间、距离、张数与速度的关系
习题
第2章动画运动的物理规律和基本原理
2.1力学原理
2.1.1惯
2.1.2弹
2.1.3曲线运动
2.2动作规律
2.2.1预备动作
2.2.2追随动作
2.2.3形体动势线和体块
2.2.4夸张与变形
习题
第3章动画角色的动作行为规律
3.1人物角色的运动规律
3.1.1人的行走
3.1.2人的跑步
3.1.3人的跳跃
3.2四足动物(兽类)的运动规律
3.2.1四足动物的结构特征
3.2.2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3.3其他动物类的运动规律
3.3.1禽鸟类
3.3.2鱼类
3.3.3昆虫类
习题
第4章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
4.1风
4.2火
4.3水
4.4雨和雪
4.5雷(闪)电
4.6烟
4.7爆炸
习题
第5章传统二维动画制作中运动规律的应用
5.1表演和原画
5.2空间透视和镜头的运动
5.3口形同步对位
习题
第6章三维动画中运动规律的应用
6.1时间和空间控制
6.2正向与反向运动
6.3变形器的运用
6.4动作捕捉与夸张表现
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黄大为,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动画系教师,浙江省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
1992年,任浙江电影制片厂美术师、浙江影视传播公司美术设计师、浙江天元影视集团公司美术设计师。
2005年,创作动画短片《小放牛》,获第三届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动画短片提名奖,获2007年度浙江省广电局年度动画“创新奖”,2007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国产动画片,获2008年浙江省第十八届电视“牡丹奖”动画短片一等奖和*编导奖。
2010年,导演动画短片《乐乐生日快乐》获第六届杭州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中国动画短片提名奖。
文摘
序言
评价二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年来在理论书籍里遇到的“清流”!它不是那种干巴巴堆砌名词的学术著作,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甚至有些感性的语言,去探讨“如何让图像活起来”这个核心问题。书里大量的篇幅都聚焦在“动”这个概念上,但它讨论的“动”远不止于简单的位移动画,而是涵盖了观众心理的牵引、视觉焦点的转移、情感的流动,甚至是一种时间维度的暗示。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动势”的解读,通过分析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规律,提炼出能够传达力量、方向和生命力的视觉语言。读到关于“留白”和“负空间”如何创造动态张力的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少即是多”的妙处。书中的插图和图例更是画龙点睛,让那些复杂的理论变得一目了然。我反复翻看了几遍,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对于那些在创作中感觉画面“死板”、“缺乏活力”的朋友,我真的强烈推荐这本书,它会让你打开新的思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它不是一本速成的教材,而更像是一本能够陪伴你成长的理论伙伴。
评分评价一 最近读完一本关于数字艺术理论的书,实在是很触动。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数字艺术创作中那些看似抽象但又至关重要的底层逻辑,比如色彩的心理学效应、光影在叙事中的暗示作用,以及不同构图方式如何引导观众的情绪。书中还花了很多篇幅讨论了“意境”的营造,这对于我这种总觉得作品缺少点“灵魂”的创作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技法介绍,而是追溯到了更深层次的哲学和美学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创作习惯。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安静的对话,作者提出的问题,以及他给出的思考方向,都极大地激发了我自己的联想。尤其对其中关于“动态平衡”和“节奏韵律”的论述,让我对如何让静态画面也充满生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看完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新的理解应用到我的下一个项目中,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创作的瓶颈似乎也迎刃而解了。这本书的语言虽然学术,但并不晦涩,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评价五 我最近在学习一些关于创意表达的理论,偶然翻到这本关于“视觉节奏”的书,简直是相见恨晚!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动画或电影领域,而是将“节奏”这一概念,从更广阔的艺术和哲学视角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它让我理解到,“节奏”并不仅仅是声音的快慢,更是视觉信息在时间维度上的流动、停顿、重复与变化所产生的整体感知。书中对“动势”、“能量流”、“视觉冲击”等概念的分析,非常具有启发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关于“留白”的论述,它如何通过“无”来强调“有”,如何通过“停顿”来制造“悬念”,如何通过“空间”来暗示“时间”。这些都颠覆了我过去对画面元素的固有认知。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从古代绘画到现代广告,跨越了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让我看到“节奏”是如何贯穿于人类审美体验的始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画面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开始感知到其中流淌的能量和时间的痕迹,这对我的创作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评价四 这是一本非常“硬核”但又充满启发性的书,对于我这样长期在视觉设计领域摸索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的“头脑风暴”。它系统地梳理了视觉传达中的一系列基础法则,但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法则背后的心理学、生理学原理,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设计会让我们感到舒适、愉悦,而另一些则会引起不适。书里关于“对比”和“统一”的讨论尤其精彩,它不仅讲了色彩、形状、大小的对比,还讲了概念、情绪的对比,以及如何在多样性中找到和谐的统一。让我茅塞顿开的是关于“故事性”在视觉设计中的运用,原来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海报,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元素安排,传递出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情绪”和“氛围”的营造,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让我的设计不仅仅是美观,更能引起情感上的连接。这本书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让我能够以更成熟、更具策略性的眼光去审视和创作视觉作品。
评分评价三 最近对视觉叙事和信息可视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好读到了一本在这方面极具洞察力的著作。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使用某个软件,而是从最根本的视觉传达原理出发,探讨如何将复杂的信息、抽象的概念,通过视觉语言有效地传递给观众。作者强调了“逻辑性”和“情感性”在视觉叙事中的平衡,认为一个好的视觉作品,既要有清晰的逻辑脉络,又要有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共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视线引导”的章节,通过对眼神、肢体语言、画面元素布局的精妙分析,讲解了如何自然而然地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关键信息。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节奏感”在信息可视化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元素的大小、疏密、色彩的变化来控制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强度,让观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流畅的美感。这本书的观点非常独特,它把科学的严谨性和艺术的想象力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为我理解和创作视觉内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