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 978710802033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 978710802033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永晨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
  • 环境
  • 摄影
  • 历史
  • 科普
  • 生态
  • 纪录片
  • 视觉文化
  • 环境保护
  • 生物多样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20338
商品编码:2990480648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

定价:69.00元

作者:汪永晨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4-10-01

ISBN:9787108020338

字数:

页码: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用照片和叙事,娓娓讲述自然和人类的故事。触目惊心的照片,记录环境恶化的痛心事实;沉静朴质的文字,告知人们环保的生活方式。
长江源头曾经是冰川博物馆,到处是高原草甸和网状水系,现在冰川没了,牦牛啃着地皮,砾石滩遍布各处;被人们誉为香格里拉的云南,现在虽然有美丽的高山杜鹃,但还有被得只剩下根的大树和埋掉整个村庄的泥石流。这此变化只是在短短的十几年甚至几年间,记录下这些的是汪永晨的镜头和文字。汪永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同时又是“一位狂热的环保人士“。她从1993年起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4年前,她拿起了照相机,开始有意识地让事实说话,让镜头说话。汪永晨虽非摄影专业科班出身,但作为记者,她曾3次获得亚洲太平洋广播节目的大奖。她的经验和洞察力,加上数十万公里的环保考察,造就了这本直指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绿镜头”。

内容提要


《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作者的足迹几乎踏遍的祖国的东西南北,她用她镜头在记录自然之壮观的同时,也记录下了令国人触目惊心的画面,作者呼吁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目录


自述
序言 为了大自然的明天
1、走进长江源头
2、啼血的高山杜鹃
3、仙鹤的诉说
4、桫椤,曾与恐龙同生共荣
5、阿尔金山的野骆驼
6、可怜的“淇淇”
7、冰川的魅力
8、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
9、沙地云杉
10、沙漠荒山种树去
11、武夷山,中国人的骄傲
12、童话世界——九寨沟
13、人间瑶池——黄龙彩池
14、充满生机的珠穆朗玛锋
15、被鸡追着跑的华南虎
16、高黎贡山上的遇险
17、芬兰的树中湖,湖中树
18、科罗拉多大峡谷
19、黄石公园里,狼与我们同行
20、指南针与北极
后记 请留下后的生态河

作者介绍


汪永晨,女,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 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跑遍中国各省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十几个国家。
制作的广播特写《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走向正在消失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百岁老人和她的渡口》三次获亚洲太平洋广播节目大奖;
1999年获中国环境奖“地球奖”,随后将所获两万元奖金捐给中华环保基金会,设立了“绿家园教育基金”。
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使者”。
1996年创办了“绿家园志愿者”民间环保群体。在中国开创了民间观鸟、观树、领养树等活动。并开始组织志愿者到沙漠、黄河边、长城脚下种树,在长江边保护濒危动物白鳍豚、开辟了绿家园绿色耕种营地、绿色讲座“周三课堂”和环境记者沙龙。目前参加绿家园志

文摘


序言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与《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主题不同、内容详实的图书简介。 --- 书名:文明的脉络:从古代工程到现代科技的演进史 简介: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部不断探索、改造和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宏大叙事。本书《文明的脉络:从古代工程到现代科技的演进史》,旨在系统梳理和剖析自早期文明曙光至信息时代来临,人类在物质技术层面所取得的关键性飞跃。这不是一部单纯的科技编年史,而是一部探讨技术与社会结构、文化思潮之间复杂互动的历史画卷。 本书将叙事的起点置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流域的早期灌溉系统、冶金术的掌握,以及早期文字和度量衡的创立。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原始”工程实践如何奠定了后续社会组织和国家形态的基础。例如,观察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不仅是力学和几何学的胜利,更是对劳动力组织、资源调配和社会权力集中度的深刻反映。 第一部分:基石的奠定——古代工程与早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 - 公元前500年) 本部分聚焦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技术成就。我们详细分析了巴比伦的代数发展如何服务于天文观测和土地测绘;印度河流域城市规划的先进排水系统揭示了早期对公共卫生的重视。中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则展现了对复杂水文环境的精妙控制能力。我们不仅描绘了这些工程的宏伟蓝图,更试图还原当时工匠们所使用的工具、知识传承方式,以及技术扩散的社会动因。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本质上是生存需求、宗教信仰与统治阶层需求的耦合产物。 第二部分:智慧的交汇——古典时代的科学与技术融合(约公元前500年 - 公元500年) 进入古典时代,地中海世界成为技术创新的熔炉。古希腊的理论思辨(如欧几里得几何学、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与实际应用(如复杂的机械装置、航海技术)之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张力与融合。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罗马帝国在工程学上的实用主义倾向——宏伟的道路网、引水渠和混凝土的应用,这些技术成就如何支撑起一个跨越欧亚非的庞大帝国,以及其技术传承的局限性。同时,我们也考察了汉代张衡的地动仪、指南针的早期形态等东方世界的独特贡献。 第三部分:中介与加速——中世纪的技术转型与知识回流(约公元500年 - 公元1450年) 中世纪常被误解为停滞的时代,但本书强调,这是技术积累和区域性突破的关键时期。伊斯兰黄金时代在代数、光学和医学仪器制造上的突破,构成了连接古代与近代的桥梁。欧洲则在农业技术(如重犁、水力磨坊的广泛应用)和军事工程(如城堡的防御结构演变)上实现了渐进式优化。重点章节将探讨印刷术的早期形态、火药的军事化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悄然改变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和社会权力结构。 第四部分:范式的革命——科学革命与工业的黎明(约公元1500年 - 公元1850年) 本书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聚焦于人类认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如何催生了工业革命。牛顿力学的建立,不仅是物理学的胜利,更为蒸汽机和精密仪器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学框架。我们详细分析了纺织业、采矿业中的技术创新链条,从珍妮纺纱机到瓦特蒸汽机的改良,揭示了资本积累、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之间的协同作用。这一时期,技术不再仅仅是经验的累积,而成为系统性科学研究的直接产物。 第五部分:重塑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现代技术的奠基(约公元1850年 - 公元1950年) 进入电气化和化学时代,技术的扩散速度呈指数级增长。本书探讨了电力系统的建立如何彻底改变了城市面貌和生产模式;内燃机的发明如何重新定义了速度和空间的概念;以及化学合成(如染料、肥料)如何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和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将考察这一时期,科学研究机构、大学与工业界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现代技术生态系统的雏形。 结语:技术伦理与未来的回响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探讨技术发展带来的深刻伦理和社会挑战,从早期的工人阶级问题,到现代核能、信息技术的潜在风险。我们力求向读者展示,技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工具,而是人类社会意志、智慧和局限性的具体投射。理解文明的脉络,就是理解我们如何走到今天,以及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积累的力量塑造明天。 本书的论述风格严谨又不失可读性,结合了考古学发现、历史文献和工程学原理,旨在为非专业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技术进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驱动作用的全面视角。全书配有大量历史地图、工程示意图及相关文物照片,以增强对技术细节的直观理解。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环境科学和自然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科学故事的书籍。《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这个书名,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似乎承诺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们得以“亲眼”见证大自然的变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地球生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比如生物大灭绝的成因及其对生命演化的影响,又或是气候的长期变化如何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物种的适应。更重要的是,“今天”这个词,暗示了这本书不会止步于过去,而是会着眼于当下,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比如工业化、城市化、过度开发等,这些都给地球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9787108020338 这个ISBN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出版社信息,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学术价值有了更高的期待,它很可能是一本兼具科普性和思考性的读物,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

评分

最近偶然在书店翻到一本名为《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的书,虽然封面设计朴素,但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对自然界的深深好奇。我一直对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造成的深远影响充满关注,也常常在思考,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在遥远的过去究竟是什么模样?又将走向何方?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窥探自然的演变过程,从地质的宏伟变迁到微观生命的奇妙轮回,再到人类文明兴起后,我们与自然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封面上那抹生动的绿色,就如同一个承诺,暗示着我们将通过“镜头”捕捉到自然的脉络,理解它的呼吸与节奏,感悟生命的顽强与脆弱。9787108020338 这个ISBN码,也让这本书的身份变得更加清晰,它来自历史悠久、口碑卓著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无疑又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值得信赖的底色,让我更加期待它将带来的知识盛宴和思想启发。

评分

我一直对地球的演变和生命的起源充满好奇,那种对古老过去的探索欲望,总是在阅读相关书籍时被无限激发。《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它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带有历史维度的观察,仿佛一本穿越时空的记录本,让我们得以窥探大自然的“前世今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地球形成初期的模样,生命的萌芽如何发生,以及最初的生命形式是如何适应那个原始而严酷的环境。同时,“昨天与今天”的对比,也必然会引出人类出现后,我们对自然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这本书是否会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9787108020338 这个ISBN号,以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个响亮的名字,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份量,让我相信它将是一部内容扎实、视角独特、引人深思的优秀作品,能够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自然认知之旅。

评分

最近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总觉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越来越疏远了自然,甚至忘记了脚下这片土地的深厚历史。《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这个书名,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这种渴望,它仿佛是一扇窗,让我们能够“回望”大自然曾经的模样,感受它的壮阔与沧桑。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呈现“昨天”的自然?是否会有关于远古时代的生命形态的描绘,那些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物,它们如何在那个时代繁衍生息?又或者,它会探讨地质变迁如何塑造了如今的山川河流,那些看似永恒的地貌,其实也经历了漫长而动态的演化过程。而“今天”,则意味着这本书会把目光拉回到当下,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对自然界造成的改变。9787108020338 这个ISBN码,加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出品,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思想高度充满信心,相信它会是一次深刻的自然之旅,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也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沉甸甸的知识分量,光是书名《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就暗示着它绝非泛泛之谈,而是要带我们深入历史的长河,去审视自然界是如何从最古老的时代理所当然地演化至今,再到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这种“昨天与今天”的对比,无疑是理解当下生态危机的最好切入点。我一直对那种宏大的叙事,比如板块漂移如何塑造大陆,冰川时代如何重塑地貌,生命如何在亿万年的时间里演化出惊人的多样性,有着莫名的向往。而“绿镜头”这个词,则赋予了这种宏大叙事一种生动而具象的呈现方式,它不是冰冷的科学数据堆砌,而是透过一扇“镜头”,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观察、体验。它是否会展现那些已灭绝的古老物种,那些如今只能在化石中寻觅痕迹的生命?又是否会描绘出那些消失的原始森林,那些曾经充斥着生命的广袤荒野?三联书店的名头,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充满信心,相信它会是一本既有科学性又不失人文关怀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