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心理学史新编
定价:44.20元
作者:汪凤炎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072440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既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学术著作,又是中国心理学史课程的教材,系统梳理了中国心理学产生、形成和演化的历程。
本书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心理学思想体系和智慧,深刻总结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心理学与时俱进的辉煌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既用丰富翔实的史料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心理学早的发源地之一,又坚持论从史出,通过反思提炼出一些具有现代价值的重要观点,证明中国心理学史历久弥新。
本书结构新颖,内容全面,视野开阔,体系独特:在重视儒家心理学思想的同时,也重视道、医、墨、兵、法、佛、杂诸家的心理学思想;在兼顾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普通心理学思想的同时,重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应用心理学思想;在探讨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同时,也重视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和文史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心理学史新编》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过多花哨的图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内容扎实,不玩虚的。书脊上的字体清晰,书名和出版社信息一目了然。拿到手里,厚度适中,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不是那种容易手滑的滑腻,也不是粗糙到摩擦耳朵的。翻开目录,篇章的设置显得很有条理,从远古到近现代,脉络清晰,仿佛一条时间的长河,缓缓展开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壮丽画卷。我很期待其中对于早期思想家如何观察和理解人类心灵的论述,比如那些哲学典籍中零星闪现的关于情感、认知、意志的讨论,这本书能否将其梳理成一条完整的线索,将这些碎片化的智慧串联起来,形成早期的心理学萌芽,这一点让我倍感好奇。同时,对于近现代心理学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其间必然经历的曲折与创新,如何吸收西方理论又如何结合中国实际,这些我都很想一探究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宏大而又细致的视角,让我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心理学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似乎在某个部分,对于中国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争议”或“转折点”的论述,有着相当深入的探讨。我了解到,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伴随着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激烈的讨论,甚至是被视为“错误”的探索。这本书是否能够客观地呈现这些历史上的分歧,比如在某个时期,主流的学术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而那些非主流的声音又是如何被边缘化或被重新审视的?我特别关注的是,对于那些被认为是“弯路”的研究方向,这本书能否给予更全面的解读,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它是否能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知识水平出发,去理解这些“争议”的产生原因,甚至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历史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这种对学术史的“反思性”叙述,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会非常高。
评分读这本书,我尤其期待它在某个具体流派的介绍上所展现出的深度。我一直对某个特定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发展很感兴趣,尤其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心理学界是如何吸收、消化并创新西方某些心理学理论的。例如,行为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是否真的引发了“条件反射”式的影响,还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更为细腻的解读?抑或是精神分析理论,是如何在中国被接受,并与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怎样的碰撞与融合?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理论名称和核心观点,而是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思想脉络、研究方法,以及这些理论在中国学术界和知识界激起的讨论与争议。如果有相关的学术著作、期刊文章的引用和分析,那就更好了,能够帮助我理解当时学界的真实学术生态。我对这种“学以致用”和“因地制宜”的研究过程特别着迷。
评分这本书的某个章节,我感觉它在探讨心理学如何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人性的观察和智慧,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灵的科学,本应与这些传统有更深的渊源。这本书是否能够深入分析,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体系中,如儒家、道家、佛教等,是否存在与现代心理学某些概念相呼应的思想?例如,关于“修身养性”的论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学”的探究,与认知过程的关联;“禅定”的实践,与意识状态的研究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这些联系,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孕育和影响本土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西学东渐的单一叙事上。这种挖掘本土文化价值的尝试,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评分当我翻阅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其中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入剖析。我记得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民国时期心理学发展的零散资料,总觉得意犹未尽。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有更详尽的论述,它是否能够详细梳理出那个时期活跃的学者、他们引进的主要学派、以及他们在国内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我特别关注的是,在那个社会变革剧烈的年代,心理学是如何被用来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比如,是否有关于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当时的应用案例?又或者,在国民性研究方面,心理学是如何介入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仅是理论的介绍,更希望有具体的历史事实和人物故事作为支撑,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那个时代心理学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那种身临其境般的历史感,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在时代洪流中探索与求索的描摹,是我非常期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