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微表情心理学
定价:36.00元
售价:27.0元,便宜9.0元,折扣75
作者:刘川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57388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交际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快速地学会如何读心,如何识人,如何用眼睛洞察一切可以观察的事物,读懂他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和剖析。为您提供了人际关系中简单实用的心理操纵与生存博弈的策略和技巧,帮助每一个读者成为人际关系的大赢家。
章 眼明心亮——看得清楚才能活得明白
欲成大事,先会识人 / 2
看人要看到骨子里 / 4
次见面就把人看穿 / 6
立体透视,解读人心 / 8
多角度透视,抓住人物本质 / 11
全方位把握,了解人物特点 / 13
看人识人不能以点概面 / 15
微表情看人10不该 / 19
第二章 以貌取人—— 一张张脸谱下的秘密
人的面相暗藏玄机 / 28
微表情——心灵的晴雨表 / 31
眉宇之间大有文章 / 32
手指连着心 / 34
鼻子也有话要说 / 36
不张嘴,也能看到心 / 38
不一定开心才会笑 / 39
微笑的含义有很多 / 41
简单准确的直观识人三法 / 44
第三章 眼随心动——眼部神情走心
眼睛是内心的大泄密者 / 48
把眼睛读懂,就能把人看清 / 50
给自己一双善于识人的慧眼 / 53
欲遮羞盖丑的眼神 / 55
无视别人的眼神 / 57
东张西望的眼神 / 59
东躲西藏的眼神 / 60
空洞无物的眼睛 / 61
有所质疑的眼神 / 63
第四章 手足连心——从不说谎的肢体表情
肢体语言信息量很大 / 66
微小动作内含玄机 / 69
不易察觉的手上秘密 / 70
举手之间内心流露 / 72
搓手不一定是因为天冷 / 73
爱拍脑袋是个什么情况? / 74
环抱双臂意味着什么? / 75
一握手便知他在想什么 / 77
抓耳挠腮是因为痒? / 80
一眼看穿傲慢之人 / 81
人的腿同样会泄密 / 82
走姿不同,性格不同 / 84
站姿,人性的自然流露 / 87
坐姿来自于心灵的暗示 / 88
睡姿泄露人的潜意识 / 92
日常交流动作的深意解析 / 96
第五章 弦外之音——“话中话”才是你要把握的关键
嘴巴是心灵的门户 / 100
从说话习惯看人物类型 / 101
不可不注意的“语外语” / 103
推销中的察言观色 / 106
诱导对方更多地去说话 / 109
听出对方弦外之音 / 111
看透内心才能更好交流 / 114
打招呼中可知对方性格 / 115
在闲谈中了解他人心态 / 116
从客套话中看清对方的真心 / 120
口头禅体现个性特点 / 121
说话偏激的人有性格缺陷 / 124
一眼看穿口蜜腹剑之人 / 125
解读那些爱说的人 / 126
为什么他开口闭口都说“我” / 128
有些男人为什么喜欢谈论妻子 / 129
透过吵架看性格特质 / 131
第六章 偏好微察——躲在习惯背后的真实心理
嗜好不同,性格各异 / 136
透过阅读了解性格 / 139
通过音乐分析人性 / 142
舞蹈中的个性流露 / 144
观察收藏可知心绪 / 146
卧室装饰显露心态 / 148
旅游方式体现性情 / 150
汽车喜好彰显品位 / 152
运动喜好隐藏人物个性 / 154
电脑迷的性格分析 / 157
男女举杯姿势的个性分析 / 158
端红酒杯姿态的性格分析 / 159
打电话姿态的心理分析 / 161
名片上印着别名的人 / 164
吝啬交换名片的人 / 165
以多种头衔示人的人 / 166
名片上标注日期、地点的人 / 168
携带他人名片到处走动的人 / 169
第七章 拆穿谎言——不做那个被欺的人
手揉眼睛未必是眼里进了沙 / 172
下意识手遮嘴巴,是怕说出真话 / 173
手摸鼻子不一定就是鼻子痒 / 174
假笑是一种迷惑人的手段 / 176
步步诱导对方说出真话 / 177
“请君入瓮”破谎法 / 181
推门见山法破谎法 / 184
计中设计识谎言 / 187
以谎试谎法 / 188
“不告诉”就是告诉 / 191
第八章 爱情男女——如何分辨对方情感的真实性
对方对你动心的征兆 / 194
形形的男人脸谱 / 197
男人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 / 202
反过来看男人,会有新发现 / 205
总说你“傻”,是因为他爱你 / 208
男人爱你,就会计较你的过去 / 211
浪漫有时只是男人的手段 / 214
总说娶你,不一定会娶你 / 216
“我不想结婚”的弦外之音 / 221
他想分手却要你说出口的征兆 / 224
女人发嗲,信息量很大 / 227
她越折腾你,可能越在乎你 / 231
女人没事找事是一种试探 / 235
不在意名分的女人用情不深 / 238
女人的术也很了得 / 240
刘川:管理咨询师,图书撰稿人,潜伏职场多年,长期钻研关系学和心理学。出版了《别在该理性的时候太感性》《管理就是管欲望,带团队就是带信心》《这样战胜你自己》等作品。
坦白说,我当初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猎奇心理,想了解那些“隐藏”在表情背后的秘密,看看能不能在社交场合“占便宜”。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作者在探讨微表情的同时,也深入地挖掘了它们产生的心理根源。他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情绪会引发特定的面部肌肉运动,以及这些反应是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能手册”,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情感和行为的“科普读物”。我从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情绪调节、压力反应以及社会交往中的心理现象。比如,作者提到在面对威胁时,身体会产生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而这些反应也会体现在面部表情上。这让我对很多生理和心理的联动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而且,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让他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我发现,这本书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别人,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自己。很多我曾经不明白的自己的反应,现在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哲学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被作者提出的问题所吸引: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表情,还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表情?我们又有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做到“不带偏见”地解读他人的信息?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和理论,挑战了我一直以来对于“真相”的认知。他描绘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人类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信息往往是模糊的,解读是多义的,而“真实”本身也可能是一个流动的概念。我被书中关于“认知偏差”和“投射效应”的讨论深深吸引。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之所以会“看到”某种表情,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内心已经有了预设的判断。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如何去理解他人的,是否在无形中被自己的固有观念所蒙蔽。这本书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引导读者去探索和质疑。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理解一个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观察其细微之处,更需要一颗开放、包容和反思的心。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微表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哲学思考的启蒙。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某些方面触及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困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认为的“真实”和“坦诚”,在很大程度上都可能是一种精心伪装。作者以一种近乎残酷的视角,剖析了人类在不同情境下,为了保护自己、操纵他人或者仅仅是掩盖尴尬,而做出的那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表情变化。读到那些关于欺骗和伪装的章节时,我感到一阵阵的寒意。比如,那些在政治辩论中、在法庭上,甚至在日常对话中,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谎言,是如何通过微表情的一丝破绽而暴露无遗的。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过去的一些经历,那些我曾经深信不疑的信任,现在回想起来,是否早有端倪?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潜意识”的探讨,那些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身体反应,竟然能泄露如此多的信息。这本书迫使我思考,我们究竟有多了解自己,又有多了解别人?它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让我对“看穿”他人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种隐隐的担忧,害怕自己会变得过于多疑和不信任。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本来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积,结果完全不是!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有趣,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分享案例,又像是看一部引人入胜的悬疑剧。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解释各种微表情背后的心理机制时,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让我觉得恍然大悟。他会举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在谈判桌上,对方不自觉地摸鼻子、眨眼,这些细微的动作在作者的解读下,竟然能揭示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我平时就对人际交往很敏感,总想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读心术”秘籍。而且,作者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看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应用”。他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技巧,让我感觉不仅仅是长了知识,还真的能用上。比如,在和家人朋友聊天的时候,我开始留意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竟然发现了很多之前忽略的细节,感觉我们之间的沟通都更顺畅了。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的情感表达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我们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场无声的电影,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看懂这部电影的剧本。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如此!”。我一直以为微表情就是一些小动作,很容易模仿或者隐藏,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事情远非如此。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那些极其短暂,甚至稍纵即逝的面部信号,并且将它们与复杂的人类情感深度关联。比如,他详细讲解了“瞬间表情”的定义和捕捉方法,以及这些短暂的表情如何揭示一个人瞬间的真实感受,即使这个人有意隐藏。我记得有一段讲到“惊讶”和“恐惧”的表情虽然都有张大眼睛,但眉毛和嘴角的细微差异却能区分它们,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还强调了“语境”的重要性,同一个表情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这让我觉得他的分析非常严谨。我从中学会了不要断章取义,而是要结合整体的言语、肢体语言和所处的环境来解读表情。这本书让我对“观察”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地“看”,而是变成了一种需要智慧和细致的“解读”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