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微錶情心理學
定價:36.00元
售價:27.0元,便宜9.0元,摺扣75
作者:劉川
齣版社: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573882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將心理學知識應用於日常工作、生活、交際中,教你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靈活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快速地學會如何讀心,如何識人,如何用眼睛洞察一切可以觀察的事物,讀懂他人內心深處的微妙心思,並對之作齣精準的判斷和剖析。為您提供瞭人際關係中簡單實用的心理操縱與生存博弈的策略和技巧,幫助每一個讀者成為人際關係的大贏傢。
章 眼明心亮——看得清楚纔能活得明白
欲成大事,先會識人 / 2
看人要看到骨子裏 / 4
次見麵就把人看穿 / 6
立體透視,解讀人心 / 8
多角度透視,抓住人物本質 / 11
全方位把握,瞭解人物特點 / 13
看人識人不能以點概麵 / 15
微錶情看人10不該 / 19
第二章 以貌取人—— 一張張臉譜下的秘密
人的麵相暗藏玄機 / 28
微錶情——心靈的晴雨錶 / 31
眉宇之間大有文章 / 32
手指連著心 / 34
鼻子也有話要說 / 36
不張嘴,也能看到心 / 38
不一定開心纔會笑 / 39
微笑的含義有很多 / 41
簡單準確的直觀識人三法 / 44
第三章 眼隨心動——眼部神情走心
眼睛是內心的大泄密者 / 48
把眼睛讀懂,就能把人看清 / 50
給自己一雙善於識人的慧眼 / 53
欲遮羞蓋醜的眼神 / 55
無視彆人的眼神 / 57
東張西望的眼神 / 59
東躲西藏的眼神 / 60
空洞無物的眼睛 / 61
有所質疑的眼神 / 63
第四章 手足連心——從不說謊的肢體錶情
肢體語言信息量很大 / 66
微小動作內含玄機 / 69
不易察覺的手上秘密 / 70
舉手之間內心流露 / 72
搓手不一定是因為天冷 / 73
愛拍腦袋是個什麼情況? / 74
環抱雙臂意味著什麼? / 75
一握手便知他在想什麼 / 77
抓耳撓腮是因為癢? / 80
一眼看穿傲慢之人 / 81
人的腿同樣會泄密 / 82
走姿不同,性格不同 / 84
站姿,人性的自然流露 / 87
坐姿來自於心靈的暗示 / 88
睡姿泄露人的潛意識 / 92
日常交流動作的深意解析 / 96
第五章 弦外之音——“話中話”纔是你要把握的關鍵
嘴巴是心靈的門戶 / 100
從說話習慣看人物類型 / 101
不可不注意的“語外語” / 103
推銷中的察言觀色 / 106
誘導對方更多地去說話 / 109
聽齣對方弦外之音 / 111
看透內心纔能更好交流 / 114
打招呼中可知對方性格 / 115
在閑談中瞭解他人心態 / 116
從客套話中看清對方的真心 / 120
口頭禪體現個性特點 / 121
說話偏激的人有性格缺陷 / 124
一眼看穿口蜜腹劍之人 / 125
解讀那些愛說的人 / 126
為什麼他開口閉口都說“我” / 128
有些男人為什麼喜歡談論妻子 / 129
透過吵架看性格特質 / 131
第六章 偏好微察——躲在習慣背後的真實心理
嗜好不同,性格各異 / 136
透過閱讀瞭解性格 / 139
通過音樂分析人性 / 142
舞蹈中的個性流露 / 144
觀察收藏可知心緒 / 146
臥室裝飾顯露心態 / 148
旅遊方式體現性情 / 150
汽車喜好彰顯品位 / 152
運動喜好隱藏人物個性 / 154
電腦迷的性格分析 / 157
男女舉杯姿勢的個性分析 / 158
端紅酒杯姿態的性格分析 / 159
打電話姿態的心理分析 / 161
名片上印著彆名的人 / 164
吝嗇交換名片的人 / 165
以多種頭銜示人的人 / 166
名片上標注日期、地點的人 / 168
攜帶他人名片到處走動的人 / 169
第七章 拆穿謊言——不做那個被欺的人
手揉眼睛未必是眼裏進瞭沙 / 172
下意識手遮嘴巴,是怕說齣真話 / 173
手摸鼻子不一定就是鼻子癢 / 174
假笑是一種迷惑人的手段 / 176
步步誘導對方說齣真話 / 177
“請君入甕”破謊法 / 181
推門見山法破謊法 / 184
計中設計識謊言 / 187
以謊試謊法 / 188
“不告訴”就是告訴 / 191
第八章 愛情男女——如何分辨對方情感的真實性
對方對你動心的徵兆 / 194
形形的男人臉譜 / 197
男人對戀愛和婚姻的看法 / 202
反過來看男人,會有新發現 / 205
總說你“傻”,是因為他愛你 / 208
男人愛你,就會計較你的過去 / 211
浪漫有時隻是男人的手段 / 214
總說娶你,不一定會娶你 / 216
“我不想結婚”的弦外之音 / 221
他想分手卻要你說齣口的徵兆 / 224
女人發嗲,信息量很大 / 227
她越摺騰你,可能越在乎你 / 231
女人沒事找事是一種試探 / 235
不在意名分的女人用情不深 / 238
女人的術也很瞭得 / 240
劉川:管理谘詢師,圖書撰稿人,潛伏職場多年,長期鑽研關係學和心理學。齣版瞭《彆在該理性的時候太感性》《管理就是管欲望,帶團隊就是帶信心》《這樣戰勝你自己》等作品。
這本書真的太齣乎我的意料瞭!本來以為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積,結果完全不是!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有趣,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谘詢師在分享案例,又像是看一部引人入勝的懸疑劇。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在解釋各種微錶情背後的心理機製時,那種抽絲剝繭的邏輯,讓我覺得恍然大悟。他會舉很多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比如在談判桌上,對方不自覺地摸鼻子、眨眼,這些細微的動作在作者的解讀下,竟然能揭示齣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我平時就對人際交往很敏感,總想知道彆人在想什麼,這本書簡直就是我的“讀心術”秘籍。而且,作者不僅僅是告訴我們“看到什麼”,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以及“如何應用”。他分享瞭一些實用的技巧,讓我感覺不僅僅是長瞭知識,還真的能用上。比如,在和傢人朋友聊天的時候,我開始留意他們的眼神和錶情,竟然發現瞭很多之前忽略的細節,感覺我們之間的溝通都更順暢瞭。這本書讓我對人類的情感錶達有瞭全新的認識,原來我們每天都在上演著一場場無聲的電影,而這本書就是教會我們如何看懂這部電影的劇本。
評分坦白說,我當初買這本書,更多的是齣於一種獵奇心理,想瞭解那些“隱藏”在錶情背後的秘密,看看能不能在社交場閤“占便宜”。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於此。作者在探討微錶情的同時,也深入地挖掘瞭它們産生的心理根源。他解釋瞭為什麼某些情緒會引發特定的麵部肌肉運動,以及這些反應是如何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能手冊”,更是一本關於人類情感和行為的“科普讀物”。我從中瞭解到瞭很多關於情緒調節、壓力反應以及社會交往中的心理現象。比如,作者提到在麵對威脅時,身體會産生的“戰鬥或逃跑”反應,而這些反應也會體現在麵部錶情上。這讓我對很多生理和心理的聯動有瞭更清晰的理解。而且,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引用瞭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和實驗數據,讓他的觀點更有說服力。我發現,這本書不僅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彆人,也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我自己。很多我曾經不明白的自己的反應,現在似乎都有瞭閤理的解釋。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某些方麵觸及瞭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和睏惑。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認為的“真實”和“坦誠”,在很大程度上都可能是一種精心僞裝。作者以一種近乎殘酷的視角,剖析瞭人類在不同情境下,為瞭保護自己、操縱他人或者僅僅是掩蓋尷尬,而做齣的那些細微的、不易察覺的錶情變化。讀到那些關於欺騙和僞裝的章節時,我感到一陣陣的寒意。比如,那些在政治辯論中、在法庭上,甚至在日常對話中,那些看似無懈可擊的謊言,是如何通過微錶情的一絲破綻而暴露無遺的。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過去的一些經曆,那些我曾經深信不疑的信任,現在迴想起來,是否早有端倪?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潛意識”的探討,那些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身體反應,竟然能泄露如此多的信息。這本書迫使我思考,我們究竟有多瞭解自己,又有多瞭解彆人?它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讓我對“看穿”他人産生瞭莫大的興趣,但同時也伴隨著一種隱隱的擔憂,害怕自己會變得過於多疑和不信任。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如此!”。我一直以為微錶情就是一些小動作,很容易模仿或者隱藏,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事情遠非如此。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述瞭那些極其短暫,甚至稍縱即逝的麵部信號,並且將它們與復雜的人類情感深度關聯。比如,他詳細講解瞭“瞬間錶情”的定義和捕捉方法,以及這些短暫的錶情如何揭示一個人瞬間的真實感受,即使這個人有意隱藏。我記得有一段講到“驚訝”和“恐懼”的錶情雖然都有張大眼睛,但眉毛和嘴角的細微差異卻能區分它們,這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作者還強調瞭“語境”的重要性,同一個錶情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這讓我覺得他的分析非常嚴謹。我從中學會瞭不要斷章取義,而是要結閤整體的言語、肢體語言和所處的環境來解讀錶情。這本書讓我對“觀察”這件事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簡單地“看”,而是變成瞭一種需要智慧和細緻的“解讀”過程。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深刻的哲學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我反復被作者提齣的問題所吸引:我們看到的是真實的錶情,還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錶情?我們又有多大程度上能夠真正做到“不帶偏見”地解讀他人的信息?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和理論,挑戰瞭我一直以來對於“真相”的認知。他描繪瞭一個復雜而微妙的人類心理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信息往往是模糊的,解讀是多義的,而“真實”本身也可能是一個流動的概念。我被書中關於“認知偏差”和“投射效應”的討論深深吸引。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之所以會“看到”某種錶情,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內心已經有瞭預設的判斷。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如何去理解他人的,是否在無形中被自己的固有觀念所濛蔽。這本書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引導讀者去探索和質疑。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理解一個人,需要的不僅僅是觀察其細微之處,更需要一顆開放、包容和反思的心。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微錶情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和人際關係哲學思考的啓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