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厚土:青藏高原之旅摄影札记 9787800178139 长城出版社

高天厚土:青藏高原之旅摄影札记 9787800178139 长城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立人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青藏高原
  • 旅行
  • 风光
  • 人文
  • 纪实
  • 自然
  • 中国
  • 长城出版社
  • 高原风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城出版社
ISBN:9787800178139
商品编码:2990912524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高天厚土:青藏高原之旅摄影札记

定价:88.00元

作者:陈立人

出版社:长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8001781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气象学家的研究证明,受独特的地形、地貌和高空气流影响,形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天象和气候。那里尘埃和水汽含量低,大气层透明度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远远富足于其他地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离太阳近的地方,那里碧空高邈,阳光灿烂,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年轻的高原,它还在向上加高增厚。对于人类来说,那是一个异常缓慢而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但是那里现今拥有的高度,已经足够人们攀登的了。况且,目前高原上的社会面貌和人文景象日新月异,前进步伐一点也不比别的地方慢。
本书是关于青藏高原历史和现状、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度旅游摄影文学图书。本书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往返于青藏高原,采访拍摄,现场实录。全书以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为轴线,辐射藏地全境,记述了高原壮美的自然景观、奇特的风土民情和博大精深的藏传文化 。全书共选用250幅照片和30篇采访札记。

目录


蓝月亮
高原湖水是用来写诗作画的
坚硬的河水
挂在天上的冰河
托起朝阳和晚霞的桥
上帝之手
白哈达
山顶的风景
希望在路上
登着天梯上西藏
梦境——唐古拉
孤独和寂寞雾一样缠绕着我们
红太阳
摇曳的酥油灯
心承经筒一起转
苦行者
乘山望水说老墙
屋顶是天神来到人间的台阶
绿袈裟
木长寿,人之德
洇绿了的湿地
那温顺善良的羊
小草,高原的强者
黄土地
朴素的青稞地
高原秋色,一杯浓浓的青稞酒
逛街逛起太空步
打酥油,生活的诗行
兵家
黑精录
雪原上的挪亚方舟
好漂亮的一丛黑蘑菇
他那清澈的眼睛照出你的影子
紫外线,神奇之笔
威风凛凛的雪山王子

作者介绍


陈立人,1950年12月生于雷州半岛一个农民家庭。1972年入伍后,如鱼得水,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他手里拿笔,胸前挎上照相机,到处走支,行行止止,写写照照,先后发表了《中正剑之梦》、《缅甸,中日大角逐》等200余万字文学作品,以及摄影作品若干。现任解放军画报高级编辑

文摘


序言



巍巍昆仑:帕米尔高原的史诗与生命 作者: [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 ISBN: [虚构ISBN] 图书简介: 《巍巍昆仑:帕米尔高原的史诗与生命》是一部深入帕米尔高原腹地的纪实摄影集与人文考察报告。本书聚焦于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神秘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民族图景,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与青藏高原截然不同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壮丽世界。 一、 帕米尔的地理之境:冰封的脊梁与生命的奇迹 帕米尔高原,横亘于中亚的心脏地带,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天然屏障。本书的第一部分,通过一组组震撼人心的广角与航拍镜头,描绘了帕米尔的宏大地理结构。我们追随冰川的脚步,探访慕士塔格峰(7546米)的雄伟身姿,记录冰舌如何以亿万年的尺度雕刻着岩石与山谷。不同于青藏高原的广袤与空旷,帕米尔的地理景观更显峻峭、险峻,群山环抱之中,镶嵌着蓝宝石般的塔什库尔干河、叶尔羌河的源头。 摄影师深入海拔四千米以上的永久冻土带,记录了帕米尔高原独特的微气候现象:清晨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午后阳光下雪线以上岩石的“呼吸声”,以及傍晚时分,光线如何将雪山染成变幻莫测的金色与紫罗兰色。书中特别设置了“水文地图”章节,详细解析了帕米尔河流系的发源、流向及其对下游生态的决定性影响。通过细致的卫星图像对比和实地测绘,我们得以理解,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生命是如何顽强地扎根于此。 二、 文明的十字路口:古道上的回响 帕米尔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咽喉。本书的第二部分,将镜头对准了那些被历史尘封的古道遗迹和驿站。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宏大的山脉,而是将焦点缩小至那些沉默的石头、斑驳的城墙和风化的壁画。 书中详尽记录了拳击台古城、金草滩的遗址,并结合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复原了粟特商人、大月氏部族以及唐代戍边将士行走的路线。摄影师捕捉了清晨薄雾中,古代商队留下的车辙印痕,它们如同凝固的时间线,诉说着驼铃声声的繁华与萧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收录了大量关于“帕米尔之门”——瓦罕走廊的影像资料。瓦罕,这个狭长的地带,在历史上是中印、中阿、中塔交流的必经之路,其复杂的政治和文化交织,在本书的文字叙述中得到了深入剖析。我们试图回答:在这片天地的尽头,信仰和贸易是如何交汇碰撞,塑造了今日的民族格局? 三、 帕米尔人的生活:坚韧与虔诚的肖像集 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他们被称为“鹰的传人”。本书的第三部分,是献给这些高原居民最真挚的致敬。这部分内容完全聚焦于人文纪实,力求在不打扰、不干预的前提下,捕捉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瞬间。 家庭与住所: 我们走进了牧民的“穹庐”——厚实的毡房,记录了他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严寒中维持温暖与生机。从搭建毡房的传统工艺,到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无不体现着极地生存的智慧。书中对塔吉克族标志性的“四柱屋”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图解分析。 信仰与习俗: 帕米尔地区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重要分布区,但同时,古老的萨满教和自然崇拜的影子依然存在于他们的仪式与歌谣中。摄影师记录了一场夏日牧场上的“开毡仪式”,展现了宗教与农牧生活紧密融合的图景。塔吉克族的音乐——尤为是那些充满苍凉感的“恰拉依”歌谣,通过文字描述和附带的二维码链接(仅为描述,不提供实际链接),传达出高原人面对自然时的谦卑与敬畏。 坚韧的牧业: 书中花费大量篇幅描绘了帕米尔高原独特的畜牧业——高海拔的牦牛与绵羊养殖。记录了牧民如何赶着羊群,在海拔五千米的夏牧场与冬季的低谷之间迁徙。这些画面不仅是劳动的记录,更是人与土地之间复杂契约的体现。我们记录了牧民眼神中的坚毅,那种与严酷环境长期抗争后沉淀下来的平静与豁达。 四、 现代化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随着新丝绸之路倡议的推进,帕米尔高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探讨了现代化进程对这片古老土地带来的冲击与机遇。新的道路、能源设施的建设,如何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传统手工艺如何在新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 书中收录了对当地年轻一代的访谈,他们既热爱家乡的土地和文化,也渴望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本书以一系列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特写镜头收尾:一盏现代的LED灯光,照亮了一张正在学习电子表格的年轻牧民的脸庞;一辆载满货物的卡车,正驶向远方的口岸。 《巍巍昆仑:帕米尔高原的史诗与生命》不是一个简单的风光画册,而是一部跨越地理、历史、人类学的深度影像志。它邀请读者,踏上这片比青藏高原更偏远、更少被言说的高原腹地,去倾听那源自冰川深处、穿越千年的生命回响。本书的视觉语言磅礴大气又不失细腻入微,文字叙述严谨考究,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真实且充满敬意的帕米尔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高天厚土:青藏高原之旅摄影札记》,是一种全然放松且充满启发的体验。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它不强行灌输,而是引导你自行想象和感悟。每一个精心挑选的画面,每一个简练而意境深远的文字,都仿佛是抛给读者的一颗颗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长出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触。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去想象照片背后的故事。那些在山巅眺望远方的身影,他们心中是怎样的孤寂与辽阔?那些在星空下虔诚祈祷的信徒,他们获得了怎样的慰藉与力量?那些在雪地里玩耍的孩子,他们对世界有着怎样的纯粹的向往?这本书的语言,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如高原的空气一般,纯净而有力,简单却饱含深意。它让你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一种与天地对话的契合。我发现,这本书也改变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开始留意生活中的那些微小的细节,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是这本书最珍贵的馈赠。

评分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总是习惯性地寻找能够触及心灵的读物,它们或如醇厚的老酒,或似清冽的泉水,能在一瞬间洗涤旅途的疲惫,也能在回味中带来新的启迪。最近,一本名为《高天厚土:青藏高原之旅摄影札记》的书籍,如同一位久违的老友,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它并非那种事无巨细地罗列景点、讲解历史的百科全书式读物,而是以一种更为诗意、更为个人化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那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翻开书页,如同踏上一条蜿蜒的山路,眼前豁然开朗,是雪山巍峨的剪影,是草原无垠的翠绿,是河流蜿蜒的银色丝带。摄影师的镜头,捕捉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高原上那种深沉而宁静的生命力。每一帧画面都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赞叹,以及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经幡的猎猎声,能感受到阳光洒在脸上的温暖,甚至能闻到远处寺庙飘来的酥油灯的香气。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暂时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高远的天空、辽阔的大地融为一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一次难得的心灵之旅。

评分

我承认,我是一个对色彩和光影有着近乎痴迷的读者。而《高天厚土:青藏高原之旅摄影札记》,恰好满足了我对视觉美学的极致追求。这本书的摄影作品,简直就是一场色彩与光影的盛宴。高原的蓝,是那样纯粹而深邃,仿佛能将人的灵魂都吸进去;雪山的白,是那样耀眼而圣洁,仿佛能洗涤一切尘埃;草原的绿,是那样鲜活而富有生命力,仿佛能唤醒沉睡的激情。而摄影师对光线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无论是清晨的柔光,午后的暖阳,还是黄昏的余晖,都被他捕捉得恰到好处,赋予了画面无尽的层次感和故事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的特写,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沟壑纵横,却闪烁着明亮而坚毅的光芒,每一个皱纹都仿佛诉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愿意将这本书珍藏起来,随时翻阅,回味那份来自高原的纯净与力量。

评分

我始终相信,文字是有温度的,而摄影作品则承载着灵魂的温度。初次接触《高天厚土:青藏高原之旅摄影札记》,便被它那股扑面而来的质朴与真诚所打动。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关于青藏高原的地理风貌,它更像是一份凝结了无数个日夜、无数次跋涉、无数次凝视的生命记录。作者以摄影师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捕捉到了高原上最真实的瞬间: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孔上刻画的故事,那些在天地之间孤独而坚韧的生命,那些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人文气息。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与高原居民的无声对话,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生活的智慧,看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那些色彩鲜艳的藏族服饰,那些庄严肃穆的寺庙,那些炊烟袅袅的村落,共同编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光影的运用,清晨的薄雾,午后的暖阳,黄昏的余晖,都被巧妙地捕捉下来,赋予了画面深邃的层次感和生命力。这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是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美,往往藏在最平凡的角落,藏在最朴素的生命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情去感受。

评分

当我拿到《高天厚土:青藏高原之旅摄影札记》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期待。我一直对青藏高原那片神秘而遥远的土地充满了好奇,那里高耸入云的山脉,辽阔无垠的草原,纯净湛蓝的天空,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这本书,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片神奇世界的窗户。我被书中摄影师的视角所吸引,他没有选择高高在上地俯瞰,而是以一种平视的姿态,去记录高原上的人文风情,去捕捉那些鲜活的生命瞬间。书中的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首无声的诗,诉说着高原的沧桑与壮丽,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我被那些淳朴善良的高原居民深深打动,他们的笑容,他们的眼神,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生命的顽强,以及信仰的力量。我仿佛也随着摄影师一起,在高原上行走,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感受着生命的脉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