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百首经典器乐曲
定价:78元
作者:许汝纮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69915853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从这100首乐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音乐目前协奏曲创作演变之迹,并可约略窥知其思想之流变。书中也适切地加入了许多
音乐家在创作时各种不为人知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帮助读者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或认识音乐家的个性面貌,当然也足资
茶余饭后之谈兴。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排合理的章节布局讲透欧器乐曲的无穷魅力,献给每一个想认真了解器乐曲艺
术的人。本书还原千百年来欧洲人与艺术的对话从器乐曲的角度品读曾经的文明。.
作者简介:
许汝纮,台湾地区“中央大学”毕业,曾任震旦集团杂志社总编辑、锦绣出版集团文库出版公司总编辑兼营销企划部总监、
云门咖啡营销总监,现任高谈文化出版集团社长兼总编辑。曾出版“你不可不知道”音乐系列畅销书籍,如《你不可不知道
的100首经典名曲》、《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歌剧》等,及艺术系列书籍,如《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画》、《比亚兹莱的
插画世界》、《欧洲的建筑设计与艺术风格》、《爱上经典名曲101》等。
目录:
钢琴曲
钢琴曲的《旧约圣经》
平均律钢琴曲集 / 2
不单纯的催眠曲
郭德堡变奏曲 / 5
跟着公主陪嫁而诞生的作品
奏鸣曲 / 8
不狂飙的善感
C 小调钢琴奏鸣曲 / 10
平凡的幻想
C 大调幻想曲 / 13
随钢琴演进增强创作力度
钢琴奏鸣曲 / 16
闪烁超过两个世纪的童谣名曲
小星星变奏曲 / 19
巴洛克式的幻想
d小调、c小调幻想曲 / 22
回旋着爱情与愁绪
D大调、a小调轮旋曲 / 25
走出忧郁的大奏鸣......
精彩文摘:
优质、精致,兼具入门、赏析,可以轻松阅读的音乐书籍,是《你不可不知道》音乐书系的出版理念与坚持。继《你不可不
知道的100部歌剧》、《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名曲及其故事》、《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交响曲与交响诗》之后,我们再度
企划、挑选出了100首爱乐者耳熟能详、屡创销售佳绩、扣人心弦的乐曲,郑重推出本书。
钢琴曲与器乐曲是所有学音乐的人早接触的乐曲,虽然单 的器乐曲没有交响曲来得气度恢宏,也没有协奏曲来得华丽,但
其所表现的乐器特色,与无可取代的技巧及纯净的质感,却是许多大曲子所无法比拟的。
所谓的器乐曲,指的是为单 种乐器所谱写的乐曲,其中有小品,当然也有气势磅礴的大曲子。为了避免遗珠之憾,有些组
曲我们将他视为 个整体,好容纳更多作品以飨读者。每 首曲子多从它的创作者、创作背景、有趣的创作故事,兼及相关
的音乐知识;年代跨越了巴洛克乐派、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国民乐派到现代乐派,概括了音乐史上重要音乐大师的精心
杰作。虽然在乐曲方面多数选择了大家所熟悉的钢琴曲,但也尽可能地选录了包括: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吉他、竖笛
等著名的乐曲,以期扩大读者的欣赏范围。
在巴赫时代,组曲就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配套”组合,也就是“阿勒曼舞曲-库朗舞曲-萨拉邦舞曲-小步舞曲-夏康
舞曲”的标准组合模式。当时在柯登宫廷里有傅贝尔曼、李尼希克两位古大提琴家,巴赫便以他们为对象,谱写了《无伴奏
大提琴组曲》这首永垂不朽的乐曲。当时的大提琴有六根弦,而巴赫则发展出了 种五弦的大提琴(Viola pomposa),想试
试新乐器性能的他,因此引发出创作大提琴曲的兴趣,这首曲子也是马友友喜欢演奏的曲子之 。
“这边加入这样的和弦,可以吗?”罗德里格 边问,双手 边在钢琴上灵活游动。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吉他系教授,也是罗
德里格的好同事,沙音斯·迪·马撒立即用吉他跟着演奏 遍,并且快速地记在谱上。让盲眼作曲家罗德里格 举成名的吉他
曲《阿兰费斯协奏曲》,便是这样诞生的。罗德里格双眼看不见,又不会弹奏吉他,要不是好友沙音斯愿意当他的“活乐器”,
那么世上 定会减少许多精彩优美的吉他曲。默契十足的二人,与庞赛等名家共同造就了吉他史的“二次文艺复兴”。
《美丽的露丝玛莉》曲风纯洁可爱,轻柔的旋律像袅袅秋风,温柔地拂过少女的脸庞。而露丝玛莉这个美丽的名字,既非克
莱斯勒年少时暗恋的对象,也不是任何诗歌戏剧中迷人的女主角。这个迷 样的名字,指的其实是香味芬芳的“迷迭香”。迷
迭香象征着爱与贞节,那美丽的姿态就如同 位气质文雅的少女。借着这首浪漫的《美丽的露丝玛莉》,克莱斯勒歌咏迷迭香
纯洁的花语,芬芳至今,久久不散。
这些都是本书描述经典曲子中的片段,我们因此恍然大悟,原来过去听音乐之所以无法融入其中,是因为对它们创作的种种不
了解。现在,有了清楚的诠释,完整的说明,以及许多音乐小常识的辅助,每 首曲子都鲜活了起来,旋律变得亲近了,音乐
的内涵也变得丰富了。
规划音乐书系的出版,是高谈文化的重要的出版方针。从 本音乐书《浦契尼的杜兰朵》开始,我们就坚持朝高质量的出版方
向努力迈进。高质量指的不 定是印刷的精美,但肯定是内容的独特、深入、周全与发人深省。
音乐的魅力无远弗届,可穿越无数个世代,飘散在每 个需要感动的角落。生活其中不能缺少的许多美好事物,除了音乐,还
有艺术、文学、生活美学等等范畴,它们之间息息相关,交错发展,累积经验与智慧,借着不断地阅读、倾听、经验交换,会
形成你个人的、我个人的独特风格。
我对音乐的理解,往往受限于我听录音时的“环境感”。很多时候,录音棚里精心制作的版本,听起来虽然清晰,却总觉得少了一丝现场的“生命力”。《图说百首经典器乐曲》在讨论不同作品的“最佳演绎版本”时,似乎深谙此道。它没有武断地推荐某个特定的录音版本,而是精妙地对比了几位大师级指挥家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处理方式。比如,提到马勒的某部交响曲时,它会通过描述不同版本中对慢板部分的节奏处理差异,来探讨“诠释的自由度”和“作曲家原意”之间的张力。这种引导性的描述,让我意识到,音乐作品的生命力在于每一次演奏的“再创造”,而不仅仅是印刷在纸面上的音符集合。书中对于室内乐中“对话感”的阐述尤其深刻,它通过对乐器间呼吸节奏的模拟性描述,让我开始在听四重奏时,专注于两位小提琴手之间的眼神交流和细微的强弱变化,而不仅仅是旋律本身。这种将“演奏实践”融入理论讲解的深度,让这本书从一本静态的介绍手册,变成了一本动态的、充满表演气息的指南,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经典”二字的理解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编辑选材角度,简直像是一位老派的欧洲乐评人对二十世纪音乐精髓的深情回顾。我发现它对于那些被过度神化、流传已久的作品,并没有采取千篇一律的赞美,而是提供了一种既尊重经典又带有批判性的视角。例如,对于某些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作,书中对当时的宫廷背景、观众口味的描述,让人意识到这些“完美无瑕”的作品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中孕育而生的,这使得欣赏不再是单向的接受,而是多维度的对话。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在介绍十九世纪末期民族乐派的一些冷门但极富特色的作品时,选取的角度非常新颖,不再是简单地介绍“这是XX国家的音乐”,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作曲家是如何将民间音调与严谨的学院派对位法进行巧妙融合的。这种对“地方特色”与“普世价值”之间平衡的拿捏,让这本书的深度远超一般入门读物。它鼓励读者去聆听那些“不好找”的宝藏,而不是只停留在最热门的那几首曲目上,这种策展的用心,非常值得称道,体现了编者对音乐本体的敬畏。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个对音乐史脉络比较敏感的读者,我希望手边的工具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曲目介绍合集,更能体现出一种清晰的演进逻辑。《图说百首经典器乐曲》在梳理这“百首”选择上,展现了其编者的深厚功力。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而是巧妙地通过几个大的音乐时期作为章节划分的骨架,然后在每个骨架下填充具体的作品范例。例如,巴洛克时期的赋格与协奏曲风格的对比,中篇的奏鸣曲式如何奠定古典主义的基石,以及浪漫主义时期如何将个人情感爆发到极致,这些变化在书中都有体现。我尤其关注那些曲式结构的剖析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精准地指出了主奏乐器与伴奏声部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原本听起来“一团乱麻”的复杂结构变得井井有条。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对于想要建立起完整音乐知识体系的学习者来说,价值巨大。它提供的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种思维框架,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革命性的,以及肖邦的夜曲是如何从奏鸣曲的传统中脱胎而出的。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优秀的“音乐史路线图”,而非仅仅是“金曲集”。
评分这本名为《图说百首经典器乐曲》的书籍,从我一个初涉古典音乐的门外汉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一次非常及时的指引。我一直对那些宏大的交响乐和精巧的室内乐感到既向往又畏惧,总觉得它们高深莫测,难以亲近。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首先就给人一种非常友好的感觉,大量的视觉元素似乎在替我打通进入音乐殿堂的“盲文”。比如,当我第一次听到德彪西的《月光》时,脑海中只有一片朦胧的意境,但翻开这本书后,图文并茂的解析立刻将我带入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似乎能感受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心境和乐曲的结构脉络。特别是对一些标志性乐器的细节描绘,让我这个以前只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人,开始对小提琴的弓法、音色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欣赏它没有过多纠缠于晦涩的乐理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每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和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阅读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又耐心的老教授在音乐厅的包厢里,由他为你一一揭开幕布后的秘密,让人感觉轻松愉快,完全没有压力。这种从“感性欣赏”到“理性理解”的过渡被处理得非常自然和流畅,极大地激发了我去主动聆听更多经典曲目的欲望,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我与古典音乐世界的桥梁。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进行数字媒体制作的人士,我对图书的视觉语言和媒介适应性有更高的要求。《图说百首经典器乐曲》在设计美学上,可以说是做到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它没有采用那种陈旧的、油墨味十足的传统乐谱插画风格,而是大量运用了现代的平面设计语言——简洁的色块、精确的线条,以及对乐器构造进行“拆解”式的透视图。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节奏感和趣味性。例如,书中对管弦乐队声部配置的图示,清晰地标明了木管、铜管、打击乐区域的相对位置,这种空间感的建立,对于在脑海中构建交响乐的“声场”至关重要。此外,文字排版上的留白处理得当,使得密集的专业信息得以喘息,读起来毫不费力。它仿佛是为“快节奏时代的慢阅读者”量身定做的,将复杂的音乐结构视觉化、模块化,使得那些抽象的听觉体验拥有了具象的参照物。这种对现代审美趋势的捕捉和对传统主题的有效嫁接,是这本书在众多音乐普及读物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它的视觉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欣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