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拍:中国美的20条摄影之路

去拍:中国美的20条摄影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慢生活工坊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中国美
  • 旅行摄影
  • 风光摄影
  • 人文摄影
  • 摄影技巧
  • 摄影指南
  • 摄影作品
  • 艺术摄影
  • 纪实摄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1416856
商品编码:2992983294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去拍:中国美的20条摄影之路

定价:45.00元

作者:慢生活工坊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1416856

字数:

页码:1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大地,美景无限,南海的碧海晴天,东北的银装素襄,青藏的宏阔壮丽,江南的旖旎秀美……既让旅行爱好者向往不已,也让摄影达人心潮澎湃。
  《去拍:中国*美的20条摄影之路》精选了广受推崇的20条摄影之路,其中既有景点的介绍,也有线路的规划与推荐,有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地理的分享,可谓点、线、面相结合,同时也提供了这些旅游线路在摄影创作方面的指导。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本“旅游+摄影”双重实用的精美图文书。

目录


1 阿尔山——呼伦贝尔阿尔山——呼伦湖——满洲里——巴尔虎蒙古部落景区——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湿地——莫尔格勒河

2 坝上木兰围场——乌兰布统大草原北京——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塞罕坝——乌兰布统大草原——丰宁京北草原——古北口——北京

3 长白山冬日雪景
吉林——敦化——长白山——魔界——美人松苑——雁呜湖——雪乡——雾凇岛——吉林

4 霞浦滩涂——永定土楼
霞浦县——东安一沙塘——沙江——北岐——杨家溪——小皓——东壁——花竹——嵛山岛——太姥山——永定土楼

5 江南古镇
上海——西塘——乌镇——南浔——同里——周庄——用直——苏州

6 皖南秋色
黄山——宏村——西递——休宁县——齐云山——屯溪老街——呈坎古村落——唐模景区——歙县古城

7 景德镇——婺源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浮梁古县城一瑶里古镇——三宝国际陶艺村——思溪村——月亮湾——李坑——汪口——晓起——江岭——庆源村

8 张家界——凤凰古城
张家界——天门山景区——武陵源风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袁家界——芙蓉镇——凤凰古城十景

9 古景河南
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开封——嵩山——少林寺——郭亮村

10 山水桂林
桂林——漓江——阳朔——遇龙河——兴坪古镇——龙脊梯田

11 九寨沟——四姑娘山
成都一牟尼沟——黄龙风景区——九寨沟——若尔盖大草原——黄河九曲湾——达古冰川——毕棚沟——四姑娘山——映秀地震遗址

12 黔东南
贵阳——安顺——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青龙洞古建筑群——西江干户苗寨一荔波——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

13 川藏北线
成都——都江堰——丹巴——道孚——炉霍——甘孜——马尼干戈——德格——江达——昌都——丁青——巴青——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

14 滇藏线
大理——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通麦——林芝——八一——巴松错——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拉萨

15 青藏线
西宁——青海湖——都兰——格尔木——昆仑山口——可可西里——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山口——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

16 新藏线
叶城——库地达坂——麻扎达坂——甜水海一界山达坂——日土——普兰——冈仁波齐—仲巴——萨噶——拉孜——日喀则——拉萨

17 滇南线
昆明——腾冲——瑞丽——景洪——橄榄坝——勐腊——打洛——邱北

18 元阳——罗平
昆明——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东川红土地——元谋土林

19 北疆
乌鲁木齐——石河子——伊犁——克拉玛依——白哈巴——喀纳斯——禾木——阿勒泰——布尔津——昌吉——木垒——江布拉克——天山天池

20 南疆
乌鲁木齐——吐鲁番——巴音郭楞——轮台——库车——阿克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喀什——叶城——和田——若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光影之间:探索世界摄影的多元路径》 本书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全球摄影艺术发展脉络、技术演进及其文化意蕴的学术性著作。它并非仅仅罗列摄影史上的重大事件或知名人物,而是力求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分析框架,用以解构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摄影语言的生成、流变及其背后的社会驱动力。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力求全面覆盖“世界摄影”这一广袤主题的复杂性。 第一部分:透镜的诞生与文明的初探(1839-1914) 本部分将追溯摄影术在欧洲大陆的萌芽及其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早期应用。我们首先会详细考察达盖尔和塔尔博特各自技术路线的哲学差异,并将其置于当时欧洲启蒙运动思潮与浪漫主义美学的冲突背景下进行审视。重点章节将剖析摄影在科学记录(如解剖学、植物学)和早期殖民探险中的作用,探讨“客观再现”这一概念如何在不同文化视野下被建构和误用。 特别关注19世纪中叶法国的纪实摄影流派,例如巴尔扎克时代巴黎街景的捕捉,以及安德森对战争残酷性的初步记录。我们不会止步于对“布列塔尼之光”的简单赞美,而是深入分析早期湿版印刷技术的局限性如何塑造了当时的视觉风格——那种深沉、对比强烈的影调,实际上是化学过程的必然产物。随后,我们将转向美国,讨论沃克·埃文斯的前身——那些记录西部拓荒和铁路建设的早期全景照片,这些作品如何悄然介入了国家的地理认同构建。 第二部分:现代主义的重塑与艺术的突围(1915-1945) 随着20世纪初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摄影开始从单纯的记录工具跃升为具有强大观念表达力的艺术媒介。本部分将集中探讨两次重要的艺术运动对摄影本体论的冲击。 首先是欧洲的先锋派摄影,特别是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和包豪斯(Bauhaus)对“新视点”(New Vision)的推崇。我们会细致分析赫尔曼·施穆尔和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如何通过对微距、俯视和高对比度的运用,解构日常物体的形式感,从而挑战观众既有的空间认知。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看”的本质的哲学反思。 接着,本书将深入剖析“直摄派”(Straight Photography)在美国的兴起。以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和爱德华·韦斯顿为代表的摄影师如何坚决地将摄影从绘画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强调“事物本来的样子”。这一时期的讨论将侧重于他们如何通过精确的对焦和对材质的极致表现,赋予平凡物体(如辣椒、贝壳)以雕塑般的永恒感。 此外,大萧条时期联邦政府的摄影项目,如法兰克的工作,被置于社会干预主义的视角下考察,分析这些“有目的的图片”如何在政治和艺术之间寻找平衡。 第三部分:战后世界的镜像与身份的探寻(1946-1980)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巨变,催生了对个体存在、社会异化和集体记忆的深刻反思。本部分着重分析战后纪实摄影的“人性化转向”以及概念艺术对传统摄影美学的颠覆。 我们将详细梳理“生活社”(Magnum Photos)的运作模式及其在欧洲和美国社会报道中的角色,重点分析罗伯特·卡帕的“主观决定性瞬间”理论,并将其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东方哲学观进行对比研究。这种对比揭示了报道摄影内部张力的存在:是追求客观报道的伦理,还是强化摄影师主观介入的权力? 在观念摄影方面,本书将重点分析约翰·巴杰和黛安·阿勃丝的作品。巴杰对日常场景的冷静、抽离的描绘,揭示了战后美国郊区生活的空心化;而阿勃丝则通过对边缘人物的直接凝视,挑战了主流社会对“正常”与“怪异”的界定。我们还将讨论极简主义和过程艺术对摄影材料性的反叛,例如早期对多重曝光和拼贴技术的重新运用,预示着后现代主义的到来。 第四部分:数码时代的景观、身体与后真相(1981至今) 随着数码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深入,摄影的定义被前所未有地拓宽。本部分探讨了当代摄影如何应对信息过载和图像泛滥的挑战。 我们将深入研究“新莱比锡学派”对大规模景观的摄影记录,分析安德烈亚斯·古斯基的作品如何通过后期处理和全景式构图,将现实景观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和宏大叙事的“超级现实”。 身体政治和身份认同是当代摄影的核心议题。本书将分析辛迪·舍曼如何持续地解构女性在媒体中的“被观看”地位,以及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在处理身体禁忌和美学规范上的争议性工作。 最后,本书将聚焦于数码后期和“伪造”的边界。在“后真相”时代,摄影的真实性基础面临瓦解。我们将探讨当代艺术家如何利用数码工具,主动地操纵图像叙事,这既是对传统客观主义的批判,也是对新媒介潜力的探索。全书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作结:在算法主导的视觉环境中,摄影的“在场感”是否已经让位于“可生成性”? 本书面向所有对视觉文化、艺术史、传播学以及摄影技术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者。它旨在提供一个立足于全球视野、强调批判性分析的摄影史解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打破了我对摄影书籍的刻板印象。我之前总觉得摄影书就是枯燥的理论和生硬的技巧讲解,但《去拍:中国美的20条摄影之路》却用一种非常生动、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将摄影与中国的美丽融为一体。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并没有强迫读者去学习某种固定的拍摄模式,而是鼓励你去“发现”和“感受”。它提出的“20条摄影之路”,每一条都像是通往一个充满惊喜的未知世界,带领你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之美。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条路上倾注的热情和思考,他们不仅仅是在介绍风景,更是在分享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这本书让我觉得,摄影不再是一件需要高难度技巧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生活,成为一种探索和表达自我的方式。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拍摄,不再纠结于技术参数,而是更多地去关注情感的表达和故事的叙述。

评分

我常常觉得,许多摄影教程过于侧重技巧的讲解,虽然实用,但却少了些灵魂。而《去拍:中国美的20条摄影之路》却像是从另一个维度切入,它更像是关于“摄影的初心”和“中国的美学精神”的一次深度对话。书里描绘的那些场景,很多都带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仅是照片本身,更是一种人文情怀的流露。比如,它可能会让你思考,在拍摄古建筑时,如何才能捕捉到它历经沧桑的韵味,而不是仅仅记录下它的形体?或者在描绘乡村风光时,如何才能展现出那份宁静致远、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它不像是在教你“怎么拍”,而更像是引导你“为什么拍”以及“拍出什么样的感觉”。这种由内而外的启发,远比单纯的技术指导来得更为深刻。这本书让我开始意识到,摄影不仅仅是光学和技术的结合,更是情感、文化和个人体验的载体。它鼓励我去探索那些“看不见”的美,去捕捉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去用镜头讲述属于我自己的中国故事。

评分

读完《去拍:中国美的20条摄影之路》,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不像市面上许多摄影书那样,一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大堆专业术语,让你感到压力重重。相反,它更像是一次充满诗意的旅行,带你深入中国的大江南北,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和自然之美。我特别欣赏它那种“路径”的设计,20条不同的摄影之路,每一条都各有侧重,有的侧重自然风光,有的侧重人文景观,还有的则关注到更细微的生活细节。这种多样性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丰富,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他们对摄影的热情。他们不是在教导,而是在分享,分享那些让他们心动的瞬间,分享那些他们认为值得被记录的美。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记录眼前的画面,更是记录一种心情,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美的追求。它激励我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探索那些未知的角落,去用镜头捕捉属于我自己的中国美。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一直以为摄影书无非就是教你光圈、快门、构图这些枯燥的技术,但《去拍:中国美的20条摄影之路》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摆出“如何拍出好照片”的架势,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带你走进中国的美丽角落。我尤其喜欢它那种“随性而为”的叙事风格,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拉着你一起去某个不知名的小镇,或者某个壮丽的山川,然后一边走一边告诉你,此刻的风景是多么值得按下快门。它没有设定条条框框,而是鼓励你去感受,去发现,去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那些打动你的瞬间。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对着镜头摆弄参数的“技术流”,而是变成了一个更懂得“看”和“感受”的摄影人。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最美的照片,恰恰来自于最不经意的发现,来自于对周遭环境最真挚的情感连接。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原来生活处处是风景,只要你愿意停下脚步,用心去体会。这本书就像是一位温柔的向导,带领我走上了一条充满发现和乐趣的摄影之路。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时,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的摄影书太多了,内容也大同小异。但《去拍:中国美的20条摄影之路》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的结构和内容都充满了独特性。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路径式”的引导,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提出“20条摄影之路”,每一条路都仿佛是一个主题,或者一个目的地,带着读者去探索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中国美。这种方式非常清晰,也很有目标感,让你知道接下来可以去哪里,去拍些什么。更妙的是,每条路都不仅仅是风景的介绍,还融入了作者对当地文化、历史,甚至是一些个人感悟的分享。我读到那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描述时,深受触动。它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理解和尊重。这本书真的像是一张地图,一张通往中国大地无限美景的宝藏地图,每一条线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待发掘的灵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