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新知文库83·时尚与恋物主义:紧身褡、束腰术及其他体形塑造法 心理学 书籍 |
| 作者: | [美] 戴维?孔兹 |
| 定价: | 59.0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ISBN: | 9787108059604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你是否想过,时尚的发展与“性感”之间有怎样的默契?紧身衣、缠足和高跟鞋等,反映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性感的理解和自我表现。美国艺术史学家戴维 ? 孔兹在这本书中专门探讨了人类用紧束等方式人为地塑造身体,以达到“理想”状态这一社会现象的演变,从社会、文化、性和人类学等角度分析其意义,同时考察时尚与恋物主义之间的关系,对此中蕴含的性心理做了深刻剖析。 这部别样的“社会史”综合了各种资料,包括医学文献、文学、戏剧、电影、杂志、海报、趣闻轶事等,对人类为肯定自己的人性而采取的各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进行探究,也描述了古往今来的女性因体形塑造遭遇了怎样的偏见,体形塑造又是怎样帮她们抗拒这些偏见的。读过此书,你不仅能深入了解有关时尚和性感之关系的文化史,或许还能学到不少人类学和心理学知识。 |
| 目录 | |
中译术语说明 2018年中文版前言 2004年修订版说明 1982年版前言 导读 束腰现象的特殊历史和心理角色? 章 从古希腊的克里特到新古典主义 第二章 束腰紧身褡的复兴? 第三章 1846—1900年间幽默家的战斗? 第四章 阶段:1860—1900年? 第五章 紧身褡的性爱魔力? 第六章 维多利亚时代恋物徒的经验? 第七章 恋物主义的深化? 第八章 不符合时尚的恋物主义:?1923—1940年的《伦敦生活》 第九章 战后时尚界和媒体对恋物主义的利用 第十章 不断扩展的领域? 第十一章 20世纪80—90年代的紧身褡复兴 第十二章 苗条的? 第十三章 电影中的梦幻? 结论 文明的暨原始的体形塑造 附录一 礼仪? 附录二 统计数字? 附录三 传说? 附录四 历史案例? 附录五 人物? 附录六 制造商? 附录七 引自苏珊娜·库贝尔卡 附录八 跋? 全书注释? 参考书目 |
| 编辑 | |
翻开这本书以前,或许很多人都认为穿紧身衣是女性为取悦、服从男性作出的妥协,是性别不平等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受压迫的结果。但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他认为用紧身衣塑造身体,让性和女性气质成了女人强有力的颠覆工具,让她们更热烈地拥抱感性和愉悦。紧身的衣物让女性与自己身体之间更有亲密感,让她们感受到控制力,这是一门艺术,她们也充满了维系这种艺术的主观意愿。 作者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谈了很多观点,对历史和社会提出了新的理解。尽管内容涉及性和体形塑造,却毫不,行文细腻温和,亦未攻击父权社会。本书的适读人群可以是对恋物癖有误解的人,对自身的恋物倾向感到羞愧的人,对压抑的维多利亚时代充满好奇的人,以及对女性主义及其历史感兴趣的人。 |
| 媒体评论 | |
本书并不是在为紧身胸衣辩解,而是用令人敬畏的清醒为某些历史时期被过度夸张的女性(有时候是男性)扮演的角色据理力争。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英国女性主义作家 |
坦白说,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我是带着一丝审视和怀疑的态度。毕竟,“时尚”和“恋物主义”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都可能与某种程度的“不正常”或“过度”联系在一起。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看法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作者以一种非常冷静、客观且富有同情心的笔触,解读了那些常常被边缘化或被误解的身体实践。从“紧身褡”对女性身体曲线的极端追求,到“束腰术”对身体形态的严苛雕琢,再到更广泛的“体形塑造法”,本书没有回避其可能带来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但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动机。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甘愿承受这样的“不适”,去追求一种在当下看来或许有些“另类”的美。书中关于恋物主义的讨论,更是将这种理解推向了更深层次,它不是简单地关于物品的“癖好”,而是关于个体如何通过特定的符号和行为,来处理情感、建立自我认同、甚至获得某种形式的控制感。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更包容、更理解的视角去看待人类的多样性,以及那些在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个体对身体和欲望的独特表达方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于“时尚”和“体形塑造”的狭隘理解。我过去总觉得,这些都是关于美观和吸引力的表面文章,但《新知文库83》却将它们置于更广阔的心理学框架下进行审视。从“紧身褡”的压迫感,到“束腰术”的勒紧,再到各种各样的“体形塑造法”,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描述这些行为本身,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与个体心理之间的深层联系。我惊讶地发现,这些看似“苦行僧”式的身体改造,其背后往往蕴藏着强烈的自我掌控欲望、对身体自主权的追求,甚至是某种形式的自我救赎。书中对“恋物主义”的解读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关乎个体的欲望投射、象征意义的构建,以及与社会规范的互动。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一些人会对特定的物品或身体部位产生异常的依恋,以及这种依恋如何在心理层面发挥作用。本书的论证过程非常引人入胜,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力,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人类的行为,以及那些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心理动机。
评分我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会陷入一种沉思。作者对“紧身褡”、“束腰术”以及各种“体形塑造法”的描写,让我仿佛看到了历史长河中,无数个体为了追求某种理想中的身体形态而付出的努力,甚至可以说是“代价”。然而,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真正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如何将这些具体的身体实践,与更深层次的心理学原理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之前可能觉得,这些追求极致身材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压力下的盲目跟风,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其中往往包含了复杂的自我认同需求、对身体的探索欲,甚至是一种对自身欲望的掌控和表达。尤其是在探讨“恋物主义”的部分,作者没有采取简单化的评判,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成为个体处理情感、建立联系的一种特殊方式。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如此强烈的执念?为什么我们会在身体上寻求某种极致的体验?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宝贵的视角,帮助我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以及身体与心灵之间那份密不可分的联系。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被这本书的标题吸引,是因为我对“恋物主义”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丝好奇和探究的欲望。然而,当真正翻开书页,我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广博。作者并没有止步于表面上的“奇装异服”或“特殊癖好”,而是将视角拉升到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以及个体心理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对于“紧身褡”和“束腰术”这些具体的实践,书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不仅包含了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形态演变,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穿着者在其中的心理体验。我了解到,这种对身体的“约束”和“塑造”,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被迫的,而是个体主动寻求的一种赋权方式,一种通过外在形式来表达内心强大力量的途径。书中对“恋物主义”的探讨,更是打破了我之前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它在心理发展和自我认知中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功能。作者的论述逻辑严谨,引用的史料丰富,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生动的趣味性。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类心理如何与身体、时尚、文化相互作用的洞见,极大地拓展了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边界。
评分读完这本《新知文库83·时尚与恋物主义》,我的心情真是复杂又充满惊喜。一直以来,我对时尚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的潮流更迭,但这本书却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时尚背后更深层次的心理驱动力。从“紧身褡”到“束腰术”,这些看似古老甚至有些“残酷”的体形塑造法,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全新的解读。我之前总觉得,追求极致身材只是为了取悦他人,是一种肤浅的 vanity,但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分析,揭示了其中蕴含的自我掌控感、对身体的探索欲,甚至是某种形式的自我认同。书中对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的引用也非常到位,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人们对身体美学的追求和实践。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恋物主义时,那种既尊重又审慎的态度,没有一味地批判或赞美,而是深入剖析了其与个体欲望、社会文化之间的微妙联系。这本书并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几种形体塑造技术,而是通过这些技术,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外在的改变来寻求内在的满足。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对美的认知,以及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